为什么说吃了以后污秽无病?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卫生一直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如果你想吃更有营养的食物,前提应该是“安全饮食”。食用有卫生问题的食物,必然会对身体增加一定的健康威胁。但是,任何事情都是双方面的,很多人经常提到“吃了不干净,又不生病”,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对这样的话题深信不疑;但实际上,这样的俗语未必可信,吃了卫生安全的食物,身体才会更健康。

让我先帮你理解这个“理论”:

俗话说“不洁之身,食之则病。”很多人认为,有时候在过度卫生清洁的环境下,其实很容易生病。

寻其源头,其实这种言论是免疫学中一个著名的“健康假说”,具体指“如果能在生命早期接触到一些外源性的潜在过敏原,有助于机体产生免疫耐受;生活在过度清洁的环境中,会导致免疫耐受建立的缺陷,因此会增加儿童时期后患过敏和自身免疫相关疾病的概率。”

这一理论起源于现代卫生革命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日益流行。

但是请注意,任何理论都需要被认为是“违背现实”的。生活环境的健康安全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传染病的流行,不能片面地看待“利大于弊”的综合考虑。

另一方面:

如“卫生学假说”所述,如果单纯为了预防可能的过敏性疾病而让儿童通过环境接触病原微生物,其“后果”是无法控制的。

换句话说,即使“儿童的免疫力是通过接触微生物等一些有害物质培养出来的”,实际上只有少部分儿童可能通过接触微生物(患病)来提高对微生物的抵抗力,但更大数量的儿童只会反复患病,从而影响正常的健康,甚至影响正常的寿命。

“卫生假说”在很多方面都存在问题,比如它“夸大了清洁的效果”,简单地认为环境可以通过清洁变得“无菌”。但这无疑是一种“理性幼稚的发言”。人不可能通过所谓的清洁生活在无菌的环境中。微生物无处不在,无论是通过空气、身体还是食物携带。减少传染病的流行,更需要“勤洗手,保证身体、饮食、很多方面的清洁”,而不是理论上所谓的“纯环境清洁”。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卫生假说”还是科学家之前做的一些实验,都没有证据表明“保证食物卫生或洗手会增加过敏问题和微生物感染的风险”。

不干净可以增强免疫力?

很多人认为“生活中的不洁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但从根本上说,这些只是看到了“机体免疫系统对单一微生物的反应”,而微生物的质量(是否致病)是未知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是未知的;我们必须时刻警惕“病原微生物”。假设免疫系统本身有问题,一旦感染,甚至可能对身体造成“永久性伤害”。

维持或增强机体免疫力,更多的是靠“健康的饮食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靠“不洁论”真的离谱。

食物掉在地上,马上被捡起来吃掉?

食物落地后能否继续食用,取决于“食物是否感染了致病菌、菌落总数、自身免疫能力”。假设吃了掉在地上的食物后没有拉肚子或者生病,可能发生的情况是你没有接触到致病菌,或者你身体免疫力极好;但这样的“概率问题”,从安全角度来说,不建议“尝试”。曾经的“赢”可谓“得不偿失”。

你千万不要认为“你总是很幸运”或者“我看到食物不脏就没事了”。微小的细菌是你想象不到的,肉眼看不到的。如果恰好有致病菌,而你又恰好捡着吃了,就会增加患病的风险(少量的大肠杆菌就会导致食物中毒,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赶紧捡”并不能从根本上防止食物被细菌感染。

对此,无论你的手有多快,无论你的食物已经与地面接触了多少秒,都不建议继续进食;多关注孩子、老人和自己生病的人。“侥幸心理”很容易影响身体健康。“吃了不会生病”,不建议在现实生活中“尝试”。

危害性值得关注:

从事实来看,如果人们因为“不洁”而食用了“被致病菌或有害物质污染的食物或水”,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腹泻或感染问题,更严重的人还容易诱发“脑膜炎”等问题,危害不可低估。

建议你在生活中应该养成的好习惯:

1,饭前便后洗手,“好好洗手”,细菌等有害微生物肉眼根本看不到。

2.养成良好的清洁习惯,定期洗澡,勤换衣服,保持清洁。

3、食物要“煮熟”再吃,彻底加热可以降低微生物感染的风险,尤其是一些海鲜。

4.喝干净卫生的“水”而不是生水。

5.餐具请“定期煮沸消毒”,养成定期更换的好习惯。

6.食物要“生熟分开”处理,刀、案板等与食物接触的物品也要“分类使用”,避免交叉污染。

不干净,容易生病;为了健康,不要心存侥幸;要健康,就要“干净”;再次强调;民以食为天,安全(卫生)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