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英语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以及如何培养英语阅读能力
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但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于抓住课文的重点,通过教师的提问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这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突破“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鼓励和诱导学生质疑,变教师的“自我怀疑”为学生的“主动怀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让小学生学会提问,培养他们的提问能力呢?
第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气氛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民主教学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个性,不把学生分为好、中、差;不仅要经常鼓励那些主动提问的学生,积极营造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紧张和担忧,使他们敢于提问,而且教师也要遵循延迟判断的原则,不要对学生提出的观点和意见立即做出判断。要不断鼓励学生提出新的想法,大胆质疑同学、老师、教材,在质疑中提出问题。高中生的问题意识不够强。在学生提问的过程中,难免会问一些“幼稚”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喜欢的环境:以各种形式肯定学生的提问,如充满欣赏的面部表情、手势和话语;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欣赏学生的原创。只要学生有一些新的想法和发现,就应该表扬,鼓励他们看到自己的价值。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师生关系是不够的。教师也要尽力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从而产生回答问题的欲望,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把握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师要按照“初读感悟——精读理解——精读品味”的阅读顺序和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掌握略读或粗读的方法。比如,首先让学生快速阅读整篇文章,抓住所读材料的主旨大意,设计一些浅显的问题。对于篇幅较长或信息量较大的文章,可以用图解的方法列出重要信息项,然后设计问题。对于文章中尚未理解的知识,如生词、短语、句子、上下文等。,要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运用已掌握的句法、构词法和词汇,设计一些猜谜题。这个阶段的问题属于初级阶段,答案可以直接在文章中找到。
第二阶段,学生仔细阅读后,可以设计两种题型。一是找出文章中的重要事实或细节,二是找出文章中没有提到的细节。教师要鼓励学生放开手脚,拓宽思路,鼓励学生通过提问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阅读中的好奇心、求知欲、困惑、矛盾等心理特点,采用小组讨论和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在学生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进行讨论和辩论,鼓励学生提出矛盾的或困难的问题,然后通过师生的相互启发,在差异中寻求共同点。最后形成一个与教学目标紧密相关的有目的性的、综合性的问题链,最后由教师统筹解决,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第三阶段,可以要求学生学习文章,做进一步的探索。在学生认真阅读文章时,应指导他们围绕文章的结构特点和中心思想提出问题,如如何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找出作者的错误和疏漏,对作者的观点提出异议,品味文章的写作特点,如何进行推论和判断等。这类题需要跳出“因循守旧”的框架,所以要求学生树立“标新立异”的观念,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地方进行思考和分析,运用自己的。
在每一个阶段,老师都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交流,提出个人的疑难问题,简单的就地解决。较重要、较难的问题要经过认真筛选后在全班交流。筛选不仅是一个选择的过程,也是一个完善、合并、修正语句的过程。小组交流时,要求学生描述思考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对其他同学有帮助。
总之,优化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大难题,永无止境。广大英语教师应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高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优化的认识。同时也要知道,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探究过程。只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诱导学生提问,提出难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英语阅读学习。只有这样,阅读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