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什么“为什么”和如何做

创新创新

什么是创新?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创造新事物的手段。

如何创新方法和实践

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创新教学,它把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作为教学的根本目的,把创新作为推动教学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好奇心——创新意识的萌芽

黑格尔说:“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所有个人行为的动机都必须通过他的头脑转化成他的意愿,才能付诸行动。如果一个学生只记住了数学的各种定理和公式,而不能用所学的知识去发现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只记住老师讲的,只记住书本上学的,是远远不够的。在课堂所学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善于创新。即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这是激发创新意识的起点和基础。

在英语教学中,我经常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热烈讨论,各抒己见,经常用简笔画、肢体语言、小故事,或结合其他学科讲解英语知识点,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比如在教lie in、lie on、lie to的区别时,我在黑板上画了几个代表内涵、相切、分离的几何图形,很清楚地表达了这三个短语的不同含义。然后画一张中国地图,一张日本地图,一张俄罗斯地图,用这三个短语在世界地图上的确切位置,更清楚地显示它们的不同含义。学生从好奇中掌握了知识,逐渐养成了创新意识。

二、兴趣——创新思维的营养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可以看出,他特别强调兴趣的重要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感情的体现,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事实上,只有当你感兴趣的时候,你才能有意识地、积极地、尽力地去观察它、思考它、探索它。只有这样,你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容易产生新的联想或移植知识,进行新的比较,综合新的成果。也就是说,浓厚的兴趣是“敢于冒险、敢于突破世界、敢于参与竞争”的支撑,是创新思维的营养。

我每天都让值班班长在黑板右侧的小栏目里写“座右铭”(名言),让他在英语课开始时用英语说这句“座右铭”。为了在课堂上表现出色,更流利地用英语表达名人名言,每个学生在轮到他当值日班长的前几天都积极准备。每当值班班长讲完,我总是用鼓舞人心的话:“干得好!”(太棒了)。久而久之,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口语表达能力都大大增强了。同时,每逢重大节日,我总是让学生制作英文贺卡,送给老师、亲戚朋友。去年圣诞节,一个英语成绩不好的同学送给我一棵用小树枝做的圣诞树,树上挂满了“彩灯”和“红星”,还有一张贺卡,上面用不好看的英文字母写着“圣诞快乐”。我深受感动,并高度赞扬了他在课堂上的创新精神。从那时起,这个学生就喜欢上了英语,到毕业时,他已经成为班上英语最好的学生。

三、质疑——创新行为措施

质疑发现教学是一种基于多元智能互动的教与学互动的教学活动。提问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做学习的主人,打开学生创新思维的闸门。

中国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前人称学贵为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从疑中学习则成”。20世纪中期,布鲁纳认为发现教学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智力潜能,培养他们的内在动机和对知识的兴趣。

一位物理老师做了一个实验。他用一根小蜡烛,在蜡烛底部粘上一枚硬币,放入半碗水中,然后点燃蜡烛。蜡烛燃烧了一会儿,逐渐靠近水面。蜡烛烧到水里就“灭”了,过了一会儿突然亮了;一分钟被“扑灭”,然后又被点燃,就这样连续“启动”了三次?#8221;他问他的同学为什么。最后蜡烛真的灭了,他问学生为什么。他让学生们互相质疑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这和氧气有关。这个实验让学生从悬念中获得知识,并保存在头脑中。

第四,探索——创新学习方法

创新学习方法——探究学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学习法。就是根据创新的需要选择知识,不搞繁琐的知识准备,带着创新和有用去学习,不带着无用去学习,直接进入创新的大门。

2.模仿学习法。是指学生按照他人提供的模式模仿学习,从而形成一定的品质、技能和行为习惯的学习方法。换句话说,就是从“学”到“学”。

3.探源,探隐学习法。为了主动掌握知识,学生采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对自己所接受的某一知识进行仔细的探究和溯源,通过分析、比较和验证,从而掌握整个知识体系。探其源,探其隐的学习方法,对激发自己提问大有裨益。

4.创新阅读方法。为了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我们可以超越作者和阅读材料,产生创新的阅读方法,得到新的答案。

5.创新课堂学习方法。通过教师的教学和指导,学生可以获得系统的知识,形成一定的能力。同时,学习也可以通过预习中的自学和对新知识的探索,进入一种全新的精神状态,利用一切机会大胆发言,大胆“打断”,从而获得一个嘈杂的课堂学习?ā4送你?薇薇妈妈丛巴枪?炭火翁密?拿个墓?丁?BR & gt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创新精神,我经常在英语课上要求学生解释某一段或整篇阅读材料。实践证明,学生在备考时会认真阅读材料,分析课文,找出重点,逐一理解后再给学生讲解。讲解时,他(她)会汲取老师的精华,方法往往新颖独到,幽默风趣,往往能收到不同寻常的满意效果。

综上所述,无论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还是对未来的教育做出怎样的解释或实践,没有教学改革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就不可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创造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