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女士英语

罗小朵朵/文

说到民国女性,除了林和陆小曼,还有这样一个奇怪的女孩。她从小穿着好男人的衣服长大,潇洒倜傥,野心不输男人。

她是中国第一代女医学博士。她30岁后嫁给了世界上最好的男人,生了4个女儿,都是超级学霸。

她是杨步伟,著名学者赵元任的妻子。赵元任曾与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并称“清华四杰”。

傅斯年这样评价杨步伟:新时代的才女是英雄,是豪杰。

“我与人交谈,而且我很努力地与人交谈。你若与我相交,我就比你相交更多;你讲道理我比你讲道理。”

她评价自己的言论,可以直接签人格。只有这一个,没有分支。

1

杨步伟于1889年出生在南京的一个大家庭。他家有128间大房子。他的祖父杨仁山是近代著名的佛教大师。

杨步伟是她父母的女儿,但由于她二叔家没有孩子,她被收养了,她二叔成了她的父亲,她的生父成了她的叔叔。

她被自己的母亲、姐姐、养父母和祖父母伤害过。而且因为爷爷去过欧洲,杨佳的家风也比一般家庭开明。

杨步伟的童年,可以说是在蜜罐里长大的——被一个大人的家庭宠坏了,但也自由独立,没有约束。

到了缠足的年纪,杨步伟坚决拒绝,说了一句大实话:“朱元璋的原配夫人马史,脚大,走得稳,站得直,走得远,攀高楼,降江河。”

爷爷和父亲(养父)都支持她:“她不愿意就不要纠缠她。”

那时,大家庭不允许孩子随便问问题,但无论杨步伟问什么问题,他的祖父和父亲都会认真回答,从不敷衍。

一次,七岁的杨步伟听到他的祖父和父亲谈论西方的政治制度。

回到房间后,她问父亲:“我也有权利决定自己的事吗?”

父亲很认真地回答她:“人有了权力就不能决定要不要,要先看事情对不对。”你还年轻,有了知识和经验,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判断事情。外国人要到21岁才能行使权力。"

在成长的过程中,杨步伟不仅衣食无忧,还从爷爷和父亲那里得到了极其丰富的精神滋养,可以说是一个真正被有钱人养大的女孩。

2

杨步伟从小被当儿子养,总是打扮成男孩子的样子,仆人们都叫她“小三少爷”。

这个“少爷”胆大固执,一度让大人头疼。

当她7岁的时候,她创作了一首歌来取笑先生:

“李乾孙赵先生,无饭;

周武王,先生无床;

陈峰楚威王先生未被;

申江·杨涵先生没有母亲。"

王先生教给他们孔子的话,“切得不合适就不要吃”,意思是:吃的肉一定要切得合适。

杨步伟听后,甚至当众批评孔子浪费食物:“如果他只吃肉丁,谁来吃剩下的角?”

还有一件有趣的事。那时候李经常到杨家串门,居然在李的被子里堆了个雪人,把被子和李的裤子都弄湿了。

李问她这件事,她一点也不害怕:“你有什么证据说是我干的?也许你在睡梦中撒尿而不知道?”

她还用尺子拍了李的屁股五下:“是你自己的烂屁股让你睡不着觉。”

只是到了12岁,杨步伟才第一次穿上女装,变回三小姐,但大方豪爽的性格依旧没有改变。

看到杨步伟意志坚强,“像一个男人,而不是一个女人”,他的父亲教他的女儿接受更多的教育,以便她可以在未来有所成就。

他给杨步伟讲了古今中外杰出女性的故事,对她说:“学习永远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事情。现在我可以让你多读书了,我终于爱你了。”

16岁时,杨步伟带着“女性读书的好处”去了学校。她大笔一挥,写道:“女人也是人民的母亲。”这些勇敢的话语让老师刮目相看。

杨步伟和朋友在一起。

杨步伟第一次能够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他反抗了旧的婚姻制度并取得了成功。

在杨步伟出生之前,她是由她的祖母结婚的,她将来会嫁给她的第二个表妹。

当杨步伟长大后,他不喜欢这个婚姻,认为“这是他的生活,与他人无关。为什么他不能自己做决定?”

她问妈妈:“为什么我结婚了还需要别人替我决定?”

母亲无法回答她。

她向祖父明确表示,婚姻应该是她自己的决定,她永远不会嫁给她的表妹。

祖父问她:“你决定了吗?不会后悔吗?”

杨步伟拿了纸笔,当着爷爷的面写了一封休书:“我以后难得表现姨妈的好,反而会让父母为难。与其后悔未来,不如挽回现在。”

杨步伟断然拒绝:“那太荒谬了。我结不结婚,取决于我以后认识的人。我自然不会为了破风俗去找人结婚。有个好的我才嫁。”

这份结婚宣言在当时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即使在今天,很多女性可能也没有这种意识和勇气。

赢得婚姻自由后,杨步伟觉得“这辈子第一次,我是自己的人了。”

在23岁的时候,安徽巡抚白请她做学堂的校长,并答应她的工资可以作为她将来出国学医的学费。

整天不教书的杨步伟,真的去当校长了。

出乎意料的是,杨步伟把学校管理得井井有条。杨步伟将500多名女孩中年龄较大和不识字的女孩分开,让她们学习编织、缝纫和刺绣。对于识字的女生,她按照成绩分为两个小学和两个中学。

一场叛乱包围了学校里的州长官邸。杨步伟一边冷静地指挥卫兵战斗,一边呼叫支援。最后,所有的反叛者都被解除了武装。

白事后称赞:“你可以当女军长了。”

担任总统一年后,杨步伟按照自己的意愿前往东京帝国大学学医,并在31岁时获得博士学位。

回国后,杨步伟和他的同学在北京开办了森仁医院,开设妇产科和儿科。

医院院长杨步伟什么事都自己做。他上午去门诊,下午去门诊,经常半夜接生。

她把自己的经历总结为“看了几百个人的病,接管了几百个孩子的生命。”

杨步伟是第一代医学女博士,第一代西医妇产科医生,第一位女院长。

杨步伟在学业和事业上都很成功,但年过30仍是单身。

“你的脾气太暴躁了。这样下去谁敢娶你?”朋友给了我很好的建议,杨步伟却满不在乎:“懂了我就喜欢。”

命运从未让她失望。365,438+0岁的时候,杨步伟遇到了真命天子——赵元任,一个比自己小三岁的大天才。

赵元任

当他们在一个朋友的聚会上相遇时,杨步伟问赵元任,“你学什么?”

——“哲学。”

——“好人为什么要学哲学?”

当赵元任从国外回来时,他见多识广,一生中从未遇到过对手,这使他洋洋自得。

直到他遇到杨步伟,他才发现原来有这么一个有趣的女人,不按常理出牌,爱挑战刻板印象,而且极其聪明有见地。

认识一段时间后,赵元任鼓起勇气在中山公园向杨步伟表白,两人正式交往。

那时,杨步伟的事业刚刚起步,整天忙于医院的事务,赵元任每天只能短暂见面。

过了一段时间,她问赵元任,“你认为我们可以这样结婚吗?我不能不做事。”

赵元任回答,“我知道你喜欢做事情。你可能会改变一点。”

一年后,他们结婚了。按说两人都是大家族出身,婚礼应该不会很豪华,至少要正规。

但两人觉得结婚完全是自己的事。他们决定打破所有的惯例和习俗,仪式越简单越好。

1921 6月1日,赵元任和杨步伟邀请他们的老朋友胡适和朱正吃饭,杨步伟亲自做了四道家常菜。

晚饭后,赵元任拿出一份文件,让两个朋友作为见证人签了字。胡适和朱正今天意识到他们结婚了。

至于其他亲戚朋友,他们发了400多份征婚启事,甚至告诉全世界他们结婚了。

结婚通知是这样写的:

“赵元任医生和杨步伟医女恭敬地把这份临时通知呈送给亲朋好友,告诉你,在这封信到达之前,他们已经于6月1921日下午3点在京独立成婚,当时太阳平均标准是东经120度。”

他们甚至退回了赵元任阿姨送的花篮,因为它既不是书面的,也不是音乐。

杨步伟一直以这场婚礼为荣:“我们当时没有仪式的婚礼不仅在当时轰动一时,即使是现在,很多人还是想学学赵元任夫妇的婚礼仪式,但他们从来没有学过。”

婚后,杨步伟辞去了医院院长的职务,心甘情愿地成了一名“家庭主妇”。当然,以她的性格,做家庭主妇也是不安分的。

当赵元任在清华工作时,杨步伟觉得食堂的饭菜不好吃,于是他自费开了一家餐馆。因为食物又饱又好吃,学生们蜂拥而至。

过了一段时间,除了清华学生,燕京学生也来了,还有城里人来买座位。杨步伟嫌麻烦,转让了餐馆。

她开了一个小诊所,想着穷人最需要医疗却没有钱,想出了一个办法:有能力的人,留下20块钱就可以介绍3个人免费看病。可惜情况不妙,诊所开张没多久就关门了。

她还和另外两个妻子组织了一个“三泰公司”,从附近招募女孩,教她们做各种手工艺品,并将成品批发给商店或自己出售。

他们在美国的时候,有一段时间经济窘迫。杨步伟自己做布袋,卖给美国教授和妻子。卖的钱用来租房子吃饭。

杨步伟和赵元任。

杨步伟很大胆。就算她是赵夫人,也绝不会“收敛”的。

她第一次去美国的时候,已经怀孕了,一句英语都不会说。她敢一个人在街上走来走去,用手比划着,买了冰激凌和三明治当午饭,还有一大包日用品。

在美国呆了几十年,杨步伟的英语还是很差,经常犯语法错误,这并不妨碍她和任何人聊天。

当我的朋友听到杨步伟说英语时,他不禁感叹道:“赵夫人真大胆。”

杨步伟自豪地回答:“我有什么不敢的?天下之事,不敢做,何以成事?”

更让人羡慕的是,这个家庭,从父母到女儿女婿,都是超级大学霸。

不用说,天才赵元任不仅是语言学家、音乐家、数学家和物理学家,而且还精通哲学和逻辑学。曾在哈佛、耶鲁、清华等多所名校任教。

他在语言方面很有天赋,懂得33种地方方言,通晓英语、德语、法语、日语、俄语、希腊语和拉丁语。他简直就是一本活字典,一个翻译家。

杨步伟是中国第一代女医学博士。虽然她一生没有很大的学术成就,但是兴趣广泛,学什么都很快,读书的时候理科成绩特别好。

家庭照片

大女儿赵如兰毕业于哈佛大学,是哈佛第一位华裔女教授。长子卞学鐄是著名的计算力学权威,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

二女儿赵欣娜毕业于哈佛大学,是著名的化学家。次子黄佩云是中国粉末冶金的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

三女儿赵,毕业于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是康乃尔大学的教授。第三个女婿左是华盛顿大学的教授。

四女儿赵,毕业于康乃尔大学,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

四个女儿中,只有小女儿婚姻不幸,成为父母心中的遗憾。

家庭

在教育孩子方面,杨步伟的理念是尽可能少地干涉他们的成长,不是责备他们,而是鼓励他们勇敢。

有一次我二女儿开车撞到树上,车前盖被撞开。我女儿太害怕了,不敢开车。

杨步伟当时坐在车里,但她一点也不责怪女儿,也不害怕。反而一直安慰她:“不要紧,你又可以开车了。慢慢走。你开得最好。不要害怕开车。”

在母亲的鼓励下,她的女儿克服了恐惧,一路开车到了目的地。

“如果一个人没有做好,最重要的不是当时责怪他,也不是说你再也做不下去了。我们应该鼓励他前进,帮助他重拾信心。”杨步伟说。

在教育孩子方面,赵元任从不强迫他们,而是鼓励他们像自己一样享受乐趣。

在教女儿拼音的时候,他会作曲,边弹钢琴边教她们唱歌。晚上,他会拿着手电筒,带着女儿去看星星。

当然,四个女儿的成就有很好的遗传原因,也可以借鉴父母鼓励引导教育的理念。

尽管杨步伟婚后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但她从不愿意做教授的妻子。

她出版了许多书。

《中国烹饪书》详细介绍了中国各地的饮食习俗和文化,文字简练,幽默生动。它已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成为西方人了解中国美食的圣经。

《一个女人的自传》讲述了她的成长故事,语言直白有趣,卖得很好。

杂记赵佳描述了她与赵元任的婚姻生活,并描绘了她那个时代数百位最著名的学者。

杨步伟和赵元任。

但是,以杨步伟的才华和能力,她本应该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就。不知道这是不是她人生中唯一的遗憾。

杨步伟的真名是云清,但她的好朋友说:“你将来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就叫他不畏吧。”

我爷爷曾经说过:“我孙女虽然是女的,但她的野心比男人强。”

杨步伟自己也说:“婚姻必然会为事业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神,结果很可能会失去一个女人在银行里达到最高职位的机会。”

但是杨步伟并不后悔他的选择:“一个女人对做家庭主妇感兴趣并不可耻。但如果她成年后学得多了,经历得多了,就越能把家庭的发展当成自己知识增长的机会,就不会推卸自己的退步。”

她建议女性“一开始尽可能多的接受教育,最好在结婚前做点什么。”

很难看到像杨步伟这样生活了一辈子的女人。

她是中国最早的现代新女性。在那个女性大多保守的年代,她反抗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坚持独立,一生敢做敢当。

她的思想远远超前于时代,即使在今天,她也比很多人先进。

无论是婚前争取婚姻自由、赴日学医、创办医院,还是婚后生儿育女、照顾家庭,她都在主动做出自己的选择,从不后悔。

她的话:“我就是我,不是别人。”

有多少人把这句话当成人生宣言,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她做到了!

作者

罗晓·多铎

一位家长邀请作者

文章版权归父母一方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一位家长的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