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表示摄氏度和华氏度

摄氏温度摄氏度杜文

摄氏度

摄氏温度

广泛使用的温度。历史上,它是由摄氏温标定义的温度。既然摄氏温标已被放弃,摄氏温度就有了新的定义。但从数字上看,它非常接近人们过去使用的摄氏温度。

摄氏温标是1742年A. celsius首先提出的一种经验温标,过去被广泛使用。摄氏温标以水的沸点(标准大气压下水和蒸汽的平衡温度)为100度,冰点(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空气饱和的水的平衡温度)为温标的两个固定点。摄氏温标使用玻璃水银温度计作为插值仪器,假设温度与水银柱高度成正比,即把水的沸点和冰点之间的水银柱高度差分成100格,1格对应1度。随着测温技术的发展,人们早已不再使用玻璃水银温度计作为插值仪器来定义温标。然而,有些人仍然把水的沸点100度和冰点零摄氏度称为温标。1954第10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用水的三相点作为定点来定义温度的单位,冰点不再是温标的定点。因此,不应再使用“摄氏温标”这一术语(参见国际实用温标)。

对温度的单位有了新的、更准确、更科学的定义,考虑到人们长期的使用习惯,摄氏温度这个术语仍被保留,但它有了新的含义。某一热态的摄氏温度,是用它与某一特定热态的温差(比水的三相点温度低0.01K,即零摄氏度)表示的温度。这个温差应该用开尔文温度来表示。也就是说,摄氏度是由以下公式定义的温度。

T = T-273.15,其中T是摄氏温度的符号,其单位称为摄氏度,常用符号℃表示。其中t是开尔文温度。因此,摄氏温度是从开尔文温度推导出来的,零摄氏度作为计算的起点。摄氏温度与开尔文温度之差为常数273.15K,可以相互换算。

热力学温度可以表示为开尔文温度或摄氏度温度。同样,国际实用温标温度也可以用这两个温度来表示。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见到的摄氏温度是国际实用温标的摄氏温度,即其温度值是根据国际实用温标的定义确定的,与摄氏温标的原始定义无关。

华氏温标(华氏温标)符号⃗,1714,荷兰人沃伦·海特制定了华氏温标,他把一定浓度的盐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为0oF,纯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为32 oF,水在标准大气压下沸腾的温度定为212 oF,中间定为65438。华氏温度和摄氏温度的关系是:oF=(9/5) ℃+32。它的出现是由沃伦·海特为了统一物理学中的度日而决定的。丹尼尔·加布里埃尔·华伦海特的温度测量有相同的标准,可以比较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人测得的温度值。

法伦海特发现气压计中水银柱的高度随温度而变化,这促使他开始研究水银温度计。

1714年,他终于制成了第一只玻璃水银温度计。这个温度计的刻度是按照历史上最早的温标(华氏温标)来划分的。最初,华氏温标选择NH4Cl(氯化铵)和水的混合物为0,而一个人(他的妻子)的温度是96。之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改为32(冰点),水的沸点为212,这是华氏温标,用符号⃗表示。

摄氏和华氏之间的换算公式为:

摄氏温度,冰点温度是0摄氏度,沸点是100摄氏度。

华氏温度设定冰点为32华氏度,沸点为212华氏度。

所以1摄氏度等于33.8华氏度。

摄氏和华氏之间的换算公式为:

℃ = 5×(℉- 32)/9,℉ = 9×℃ /5+32

其中℉-华氏度,℃-摄氏度。

开氏温度和华氏温度之间的转换公式为:

K = ℃+273,K = 5×(℉- 32)/9+273,℉ = 9×(K-273)/5+32

所以绝对零度0 (K) = 9×(0-273)/5+32 (℉) = -4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