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凯恩斯的通论,标志着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产生。

如何理解凯恩斯的《通论》标志着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产生?如果你想知道经济基础不足在哪里,我建议看看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本书。通论:作者: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首次出版:1936。书名《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被誉为拯救资本主义、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巨著。在《通论》中,凯恩斯否定了传统经济学的观点,指出传统经济学所谓的均衡是建立在供给本身的基础上,创造了需求。他说这只适用于特殊情况,但通常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所以他声称他的就业理论是一般理论,即通论,既能解释充分就业的情况,也能解释小于充分就业的情况。凯恩斯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一个国家的就业水平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有效需求是指商品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总供给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所以就业水平实际上取决于总需求或有效需求。

如何理解凯恩斯的通论标志着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产生作者: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首次出版:1936。书名《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被誉为拯救资本主义、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杰作。

如何理解凯恩斯《通论》的出版标志着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产生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1906-1908曾在英国财政部印度事务部工作,1908曾在剑桥大学皇家学院担任经济学讲师,1909创办政治经济学俱乐部,因其原创作品《指数编制方法》获得“亚当·斯密奖”。1911-1944经济学杂志主编,1913-1965438印度皇家货币金融委员会委员兼皇家经济学会秘书,65438。1929-1933主持英国财政经济咨询委员会工作,1942被立为勋爵,1944出席布雷顿森林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董事。1946 63岁突发心脏病去世。凯恩斯一生为经济学做出了巨大贡献,曾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世主”和“战后繁荣之父”。凯恩斯出生在乌赛定律被奉为神明的时代,认同资本主义可以借助市场供求力量自动达到充分就业来维持,因此一直致力于货币理论的研究。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他觉得传统的经济理论不符合实际,必须突破,于是有了1933年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经济理论有了很大突破。凯恩斯出生于一个大学教授的家庭。他的父亲约翰·内威尔·凯因斯是剑桥大学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讲师,他的母亲弗洛伦斯·艾达·布朗是一位成功的作家和社会改革的先驱之一。他7岁进入波斯学校,两年后进入圣菲斯学院预科班。他的天才逐渐显露出来,以1894的成绩以全班第一的成绩毕业,并获得了数学一等奖。一年后,他被伊顿公学录取,以1899和1900连续两次获得数学奖。他以数学、历史和英语第一名毕业。1902成功获得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奖学金。凯恩斯是经济学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主要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于1936年,引起了经济学的一场革命。这部著作对人们关于经济和政治权力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的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凯恩斯提出了一个关于生产和就业水平的一般理论。其革命性的理论主要是关于非自愿失业条件下的均衡:当有效需求处于一定水平时,失业是可能的。与古典经济学派相反,他认为简单的价格机制不能解决失业问题。通过引入不稳定性和预期,建立了基于流动性偏好倾向的货币理论:投资边际效应概念的引入推翻了萨伊定律和存款与投资的因果关系。这些思想为* *干预经济以摆脱经济萧条、防止经济过热提供了理论依据,确立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凯恩斯一生为经济学做出了巨大贡献,曾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世主”和“战后繁荣之父”。凯恩斯不仅是理论家,也是实践家。曾在英国财政部印度事务部工作,在剑桥大学皇家学院担任经济学讲师,创办政治经济学俱乐部,因其原创作品《指数编制方法》获得亚当·斯密奖,担任《经济学杂志》主编,担任皇家印度货币金融委员会委员,担任皇家经济学会秘书,是英国财政部巴黎和会代表。他主持过英国财政经济咨询委员会的工作,出席过布雷顿森林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担任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你认为凯恩斯的通论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取代了传统的古典经济学?凯恩斯用产出和就业理论取代古典经济学的价格理论,用不充分就业假说取代古典经济学的充分就业假说,用移动均衡或比较静态分析取代古典经济学的静态均衡分析,用货币的生产理论取代货币的数量理论。干预理论取代了古典经济学一直唱衰的自由放任理论。凯恩斯的革命创造了宏观观点。经济学攻击萨伊的“为自己提供,创造需求”定律,扩大总需求,使得* * *干预经济,反对自由主义。

西方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凯恩斯主义是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原则

西方经济学(二)如何理解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凯恩斯流动性陷阱主要是指如果* * *在经济疲软的时候增加货币供给,想增加投资,但是,人们拿到钱之后,并不投资,而是利用利率的变化大量买入或者卖出债券,也就是说,人们的投机需求变得巨大。* * *无论增加多少钱,人们还是不愿意投资,而是等待债券在短时间内套现。

这样,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无疑遇到了可怕的一幕,这就像一个无底洞。实际上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如果不增加货币供应量,就无法提供投资,但如果增加,投资仍然不会增加。

如何理解is lm模型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国民收入取决于有效需求,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是三个心理定律的作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心理流动性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边际资本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将货币经济与实体经济联系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将实体经济与货币经济分离的二分法。他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会影响投资和收益,而产品市场的均衡收益会影响对货币和利率的需求。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个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

汉森和希克斯将这四个变量与1S-LM模型放在一起,形成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作用如何决定国民收入和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可以很好地表达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而且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也就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也是围绕IS - LM模型展开的。因此,可以说

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失业理论(失业)是指能够工作并愿意接受当前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现象。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失业是指超过一定年龄,在考察期间没有工作,但有劳动能力,正在找工作的人。从整个经济的角度来看,达到一定年龄的人口通常称为劳动年龄人口,其中一部分处于工作状态,称为就业人口,一部分正在寻找工作但尚未找到的,称为失业人口。还有一部分人不想工作或者不找工作,这部分人称为非劳动人口,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例就是失业率。

失业类型:

1,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失业有很多种,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看你愿不愿意工作。

所谓自愿性失业,是指劳动者要求的实际工资超过其边际生产率,或者不愿意接受目前的工作条件和收入水平而不被雇佣而导致的失业。因为这种失业是劳动人口主观上不愿意就业造成的,所以称为自愿性失业,不能用经济手段和政策来消除,所以不是经济学研究的范围。

另一种是非自愿失业,是指有工作能力,愿意接受目前的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现象。这种失业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可以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来消除。经济学上的失业是指非自愿失业。

2.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非自愿失业可以分为这几种类型,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指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因职业变动而导致的短期的、区域性的失业。这种失业的性质是过渡性的或短期的。它通常源于劳动力的供给侧,因此被视为一种求职性失业,即一方面有职位空缺,另一方面又有失业人员寻找与这个数字相对应的工作。这是因为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制造商找到需要的员工和失业者找到合适的工作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摩擦性失业随时存在,会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增加,但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是正常的。

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供求不匹配导致的失业,表现为失业和职位空缺并存。失业者要么没有合适的技能,要么生活在错误的地方,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结构性失业在本质上是长期的,通常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结构性失业是由经济变化引起的,经济变化导致特定市场和地区对特定类型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低于其供给。

特定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较低可能是以下原因造成的:一是技术变革,原有的劳动者不能适应新技术的要求,或者技术进步使得劳动力需求下降;二是消费者偏好的变化。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偏好的改变,使得一些行业扩张,另一些行业收缩,收缩行业的劳动力失去工作;第三是劳动力的流动性。浮动成本的存在限制了失业者从一个地方或行业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或行业,从而使结构性失业长期存在。

周期性失业是指在经济周期的衰退或萧条时期,由于社会总需求下降而导致的失业。当经济发展处于衰退期时,社会总需求不足,因此制造商的生产规模也减少,从而导致更常见的失业。周期性失业对不同行业的影响是不同的。一般来说,需求的收入弹性越大,周期性失业的影响越严重。

失业会有很多影响,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

虽然失业的社会影响难以估计和衡量,但人们最容易感受到。失业威胁着家庭作为社会和经济单位的稳定。没有收入或失去收入,户主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家庭的要求和需求得不到满足,家庭关系就会受损。西方心理学研究表明,解雇造成的创伤不亚于亲友去世或学业失败。此外,家庭以外的人际关系也受到失业的严重影响。一个失业的人失去了在就业者中的自尊和影响力,面临被同事排斥的可能,可能会失去自尊和自信。最终,失业者遭受了严重的情感打击。

失业的经济影响可以用机会成本的概念来理解。当失业率上升时,经济中本来可以由失业工人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就丧失了。经济衰退期间的损失就像毁坏了许多汽车、房子、衣服和其他物品。从产出核算的角度来看,失业者的总收入损失等于生产损失。因此,产出损失是衡量周期性失业损失的主要尺度,因为它表明经济处于未充分就业状态。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亚瑟·奥肯(Arthur Okun)提出了经济周期中失业变化与产出变化之间的经验关系,称之为奥肯定律。

奥肯定律的内容是,自然失业率每高出一个百分点,实际GDP就会比潜在GDP低两个百分点。换句话说,实际GDP相对于潜在GDP每下降两个百分点,实际失业率就会比自然失业率增加一个百分点。

西方学者认为,奥肯定律揭示了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之间极其重要的关系,它描述了实际GDP的短期变化与失业率变化之间的联系。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通过失业率的变化来推测或估计GDP的变化,也可以通过GDP的变化来预测失业率的变化。例如,如果实际失业率为8%,比6%的自然失业率高2个百分点,那么实际GDP将比潜在GDP低4%左右。

如何在西方经济学的宏观视野下理解凯恩斯消费函数?凯恩斯消费函数对消费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1。提出消费要看当期收入。2.提出收入增加,消费增加,但消费增速低于收入增速。

不足:消费不取决于当前收入,实际上消费既取决于过去的收入,也取决于当前和未来的收入;消费者总是根据一生的收入来平滑消费。

因此,后来者提出了持续收益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

凯恩斯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学的异同凯恩斯经济学是一套个人的经济思想体系,而凯恩斯经济学是以凯恩斯为代表的整个学派发展和发展起来的经济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