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英文翻译是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黄河的孕育、诞生和发展受地质历史时期地质作用的控制,地壳变动引起的构造运动为外力,水文地质条件下自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为内力。在成为河流的历史进程中,它不断前行,与时俱进。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黄河下游的泥沙淤积从史前地质时代就开始了,此后越来越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根据各种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是古黄河的孕育期。第四纪中更新世(11.5万年前~ 1万年前)是古黄河的诞生期。更新世晚期(654.38+万年前~ 654.38+万年前),黄河形成海洋水系。[1]
在历史时期,黄河在平原上中游也发生了演变,有些变化很大。比如内蒙古河套河段,在1850之前的磴口以下,主要分为两条支流,北支为主流,阴山脚下的吴佳,南支为现在的黄河。1850年,西山嘴以北吴佳下游被封堵断流约15公里,南支成为主流,北支成为后桃灌区回水渠道。龙门至潼关的河道也起伏较大。但这些河段的演变对整个黄河的发展影响不大。黄河河道变迁主要发生在下游。
历史上,黄河下游河流变迁的范围大致是从北部的海河到南部的江淮。据历史文献记载,黄河下游决口1500多次,大改道20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