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面具英语

你知道角色理论吗?看人家虚伪不虚伪~ ~

人格由“persona”(简称人格面具)构成。面具是一种次人格,或者说是人格的一面。人格是一个人用过的所有面具的总和。

人们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口罩,并且一直戴着。摘下“面具”后露出的“真面目”也是面具。所以没有真假口罩的区别,只有公共口罩和隐私口罩的区别。时刻戴着口罩,意味着所有的心理活动都是通过口罩来表达的,心理障碍就是“口罩障碍”。

面具障碍有三种:(1)面具外的障碍是指面具本身没有问题,只是使用面具时出现了错误。本来应该用a面膜,但是B面膜用错了;(2)面具中的障碍,是指面具的“内容”不正常,或多或少带有某种成分;(3)口罩之间的阻隔是指两个口罩合并或分离,或者一个口罩“污染”了另一个口罩。

第一,使用不当

大多数情况下,口罩使用不当是由外界因素造成的,比如突然身处一个陌生的环境,不知道用什么口罩,只好随便选择一个口罩来应对。这种“随意”的面膜,经常用,得心应手。这种面具被称为“优势面具”。

人格是所有面具的总和。如果你想完全了解一个人,你必须找出他所有的面具。然而,这根本不可能。用一个或两个出现频率最高的“显性面具”来代替人格更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格主要是由显性面具构成的。人们经常在不熟悉的环境中使用优势面具。所以第一次见面的表现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本质,第一印象是最真实的。

面具使用不当也有原因:同时扮演两个角色导致的角色冲突,交替扮演两个角色导致的角色混淆。在这种情况下,只要通过认知矫正澄清。

第二,缺乏面具

我们不能正确使用面膜的原因可能是人格上根本没有这种面膜,只能用其他面膜代替。比如小学一年级新生用“幼儿园小朋友”的面具代替学生,刚入伍的新兵用“社会青年”的面具代替军人,新娘用女儿的面具代替女儿。

有时候,不是整个面具都不见了,而是面具的一部分不见了。这种情况被称为“面具缺陷”,可见于各种精神发育迟滞和发育迟缓,如言语迟缓、学习困难等。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行为训练了。

一般来说,虽然一个人可能缺少一个面具,但构成这个面具的内容或成分并不缺少。它们往往提前存在于其他面膜中,所以不需要从零开始学习,只需要从其他面膜中“提取”这些成分即可。提取的方法主要是角色扮演,可以是实际的游戏,如心理剧和空椅子技术,也可以是想象的游戏,如形象对话(朱建军),自我指导(梅兴鲍姆)和白日梦。

很多时候,面具的缺失是一种表面现象,其实并不缺失,只是“隐藏”或被压抑了,治疗师的任务就是刺激它。

第三,面膜不正常

面膜异常是指面膜中含有一些不必要的成分,可见于各种冲动控制障碍、进食障碍、性变态、强迫症、恐惧症、焦虑症。

冲动控制障碍在其他方面表现为正常患者,即多一种行为,如偷窃、纵火、赌博、收藏、购物、拔毛、吮手指、咬指甲等。当这些行为出现时,患者会感到一种强烈的冲动。如果他们尽力克制自己,他们会感到紧张、焦虑和不适。他们不会感到轻松和满足,直到他们做到了,然后他们会感到内疚和后悔,发誓永远不再这样做。然而,过不了多久,就会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冲动。

进食障碍和恋物癖中的神经中毒,性变态中的窥淫癖和磨蚀,类似于冲动控制障碍,也类似于强迫症,因为强迫症的症状也是多余的行为。因此将它们归为一类,统称为“强迫谱系障碍”。

恐惧症和焦虑症虽然不属于强迫症谱系障碍,但也是额外的东西。恐惧症是对实际上并不危险的情境、人际交往和物体不必要的恐惧,焦虑是对尚未发生或想象不到的危险不必要的担心。这些多余的行为一定来自另一个面具,我们称之为“源面具”。在源掩码中,这些行为是正常的,也是允许的。比如盗窃癖源于“小偷”的面具,纵火源于“爆破专家”的面具,病态赌博源于“赌徒”的面具,病态购物收藏源于“收藏家”的面具。治疗师的任务是找出源面具,然后通过角色扮演或想象将源面具与当前面具结合,再将它们分开,从而让多余的行为“回归”到源面具。

第四,口罩污染

口罩异常是一个口罩被其他口罩“污染”的结果。如果污染很严重,会导致人格障碍。这个时候,多余的东西就不是一种行为,而是很多行为,病人在很多方面都是不正常的。根据病人的表现,我们还是可以找出这些多余成分的来源。一般来说,人格障碍来源于儿童面具。不同的儿童面具导致不同的人格障碍,如来自“坏男孩”面具的反社会人格障碍,“好男孩”面具的依赖型人格障碍,“疯狂男孩”面具的戏剧性人格障碍。

和大多数面具相比,小偷面具、赌徒面具、坏男孩面具、疯男孩面具都属于“病态面具”。一般情况下,他们是不能露面的,一旦“露面”,就是心理障碍。以此类推,我们可以认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癔症、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分别是“分裂面具”、“抑郁面具”、“癔症面具”、“恐惧面具”、“强迫面具”污染或误用的结果。

病理性口罩与隐私性口罩密切相关。一个人的时候戴着病态的面具去玩并不反常。只有当病理性口罩污染或替代了公共口罩,才是心理障碍。另外,如果你是个孩子,偶尔用生病的口罩是无害的,但对成年人来说就不是了,这说明生病的口罩和孩子的口罩是有一定联系的。弗洛伊德还认为,许多心理障碍,如进食障碍、性变态和恐惧症,都是由于心理发展卡在或退化到童年时期造成的。

五、面具分离

人格面具理论认为面具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果差别太大,失去了联系,就会导致多重人格。

多重人格又称“分离性身份障碍”(DID),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心理现象。精神分析认为,某种心理活动或生活经历因为负载了痛苦的情绪而被压抑成无意识,平时无法表现出来,从而造成心理上的健忘。当一个人再次处于同样的环境时,这些无意识的内容就会出现,但通常占据意识中心的心理活动就会退出,于是就会出现认同障碍或分离。

法国心理学家让-克洛德是与弗洛伊德齐名的夏科的学生。他对DID也很有研究,领先于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理论一直被认为是“正统的”,但让的理论似乎更合理。

珍妮从联想主义的观点出发,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由许多“观念”组成的,观念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相似的、对立的。相似的想法相互联合形成一组想法,相反的想法相互排斥形成另一组想法。当一组观念占据意识时,相对的一组观念就退入无意识。一般情况下,人具有“整合”的能力,能够在不同的概念之间进行协调。如果“整合”的能力受损,各个概念簇就会各自为政,出现多重人格。

其实互相对立排斥的不是概念或概念簇,而是面具。想法和创意只是面具的一个组成部分。

六、隐藏面具

典型的DID是罕见的,但亚临床或潜在的DID比比皆是。有些人在不同的场合表现不同,被称为“两面派”,这就是潜在的DID。心因性遗忘是一种普遍现象。虽然从未有过另一个人格,但“被遗忘”的内容一定藏在另一个面具里。通过催眠,可以唤醒另一个面具。“隐藏现象”可以解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幻觉和妄想。

幻觉与现实不符,必然来自内心,但不属于“当下”的人格或面具,必然来自另一个潜伏的面具。因为潜伏面具和当前人格属于同一个身体,所以可能被当前人格“看到”或“听到”。如果病人看到了动物或鬼魂,那是因为他看到了自己的“动物面具”或“鬼魂面具”;如果他有命令性幻听、议论性幻听或描述性幻听,那是因为他的另一个面具在指挥、讨论或描述他(她)的行为和内心活动。所谓被感知被控制的感觉,其实是被另一个面具感知或控制的。

社交恐惧症患者大多对参照妄想比较敏感,认为自己的一些“不好”的想法已经被他人感知,对他人产生了影响,这可以在自己的言行中体现出来。其实内心的想法别人是感知不到的,但可能被自己的另一个面具感知到。另一个面具认为这些想法“不好”,就吓唬他,不是用言语,而是直接“发信息”给他,把这个意思传达给他。因为属于同一人格,面具之间有“心灵感应”。精神病人的妄想也可能是另一个面具传递的信息。

七、面具冲突

“不好”的想法来自一个面具,另一个面具认为不好,于是产生了内心的冲突。佛洛伊德和勒温谈到冲突,主要是指动机和想法之间的冲突。其实动机冲突和观念冲突归根结底还是面具冲突。从理论上讲,人性是包罗万象的,每个人都有所有的面具。如果有一个面具,就会有另一个面具与之相对。只是一个占据了意识,一个被禁锢在无意识里。这也是荣格的观点。一个人如果表面外向,内心一定是内向的。如果表面是思考,内心一定是直觉。

强迫症的特点是强迫和反强迫的斗争。胁迫是一个面具,反胁迫是另一个相反的面具。大部分人都是用一个面膜压制另一个面膜。如果两个面具势均力敌,谁也压不过谁,就会导致强迫症。如果两个面具轮流执政,那就是做到了。心理非常健康的人,可以把两个对立的面具统一起来,这叫“融合”。但是,融合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大部分人还是采用“压制”的方式,就像心理遗忘一样,缩小了自己的意识,使自己无法充分了解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