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生平资料
1913,宋庆龄大学毕业,文学学士。她带着爱国热情和振兴中华的理想毅然回国,投身于“求中国自由平等”的民主革命斗争。
在回国的路上,我路过日本,拜访了她仰慕已久的孙中山先生。后来,她担任孙中山的秘书,在革命斗争中与* * *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她不顾家人反对,设法从上海回到日本,并于2005年6月25日在日本东京与孙中山结婚。她淡泊名利,权贵富贵,心甘情愿为孙中山分担流亡之苦..她积极参加和支持孙中山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
1922年6月凌晨,陈炯明反叛孙中山北伐。在造反派试图炮击大元帅府和住所的关键时刻,孙中山要求宋庆龄先撤离,但她对孙中山说:“中国可以没有我和你。”坚持让孙中山先安全撤离。后来几次脱险,我挺过来了,第二天就和永丰舰(中山舰)会合了。
此后,孙中山、宋庆龄在上海与* * * *制片人李大钊等中方代表和列宁派出的特使多次交流,总结经验教训,协商国与国之间的合作,着手改组国民党。1924 65438+10月20日,有* * *制作人参加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通过了孙中山制定的“联俄、联* * *、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了国与国之间的首次合作。
1924年底,宋庆龄应冯玉祥之邀,陪同孙中山为全国和平统一而闹,直至孙中山于1925年3月在北京逝世。孙中山病重期间,宋庆龄日夜守候在他的床边。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宋庆龄坚决拥护并忠实执行“联俄、联* * *、助农工”三大政策,与违背孙中山革命原则的势力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五卅”惨案发生后,她无比愤慨,呼吁“全体中国公民担负起救国的重任”。继续与* * *生产党紧密合作,支持北伐。1926 65438+10月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北伐军攻克武汉,国民政府准备迁都。宋庆龄随先遣队抵达武汉。
1927上半年,正当大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国民党内的右翼势力背叛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反对“三大政策”,形成“宁汉合流”,屠杀* * *生产者、爱国进步人士和劳动群众。对此,宋庆龄义愤填膺,毅然发表了《抗议孙中山革命方针政策声明》,宣布与“韩宁合流”决裂,“暂时退隐”。
中国* * *产党于1927年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虽然她当时不在南昌,但她仍然和周恩来等25人组成了革命委员会,并被选为7人主席团的成员。接着,为了进一步探索革命道路,实现孙中山的遗愿,他访问了苏联。在苏联,她受到了斯大林和其他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与加里宁夫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从欧洲参加孙中山奉安大典归来后,在与戴的一次谈话中,他严厉地指出:“我不适合政治家的生活,我在上海没有言论自由。我能希望在南京得到吗?”并宣称:“唯一能让我保持沉默的方法就是枪毙我或者监禁我。”
这一时期,宋庆龄积极参加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反帝活动。1927年2月和1929年8月,她两次当选国际反帝联盟名誉主席,后来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九一八事变”后,宋庆龄再次从西欧回国,无情地揭露了蒋介石“欲在外,必先安身”的不抵抗政策。她深信:“只有以群众为基础、为群众服务的革命,才能粉碎军阀和政客的势力,摆脱帝国主义的枷锁,真正实现社会主义。”1932年初,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上海,十五路军揭竿而起,奋起反抗。宋庆龄高度评价了十五路军抗日将士的爱国行动。
1932年至12年,宋庆龄、蔡元培、鲁迅、杨杏佛等人在沪组织了“中国维权同盟”。他凭借崇高的威望,通过广泛的社会活动和各种形式的斗争,救出了许德珩、罗登贤、邓中夏、邹韬奋、陈赓、廖承志、丁玲和救国会“七君子”等一大批革命家和爱国进步人士。鲁迅先生病重时,宋庆龄写信给他说:“你的生命不只是你自己的,而是属于中国和中国的革命的!!为了中国和中国革命的未来,你有必要保存和爱惜你的身体,因为中国需要你,革命需要你!”
1933年9月,宋庆龄率世界反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远东会议在上海召开。
“Xi事件”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宋庆龄于1938在香港成立“保卫中国联盟”,战时致力于医疗救护和儿童保健。她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向海外华侨和国际社会宣传抗战的真实情况,向爱国华侨和国际友人筹集了大量资金、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支援抗战。通过她的精心安排,许多物资被运往抗日根据地。她团结和组织国际友人和国际医疗队到* * *生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参观和工作。斯诺、史沫特莱、白求恩、柯棣华、马等新闻记者和医生都是通过她的安排进入解放区的,其中白求恩、柯棣华、哈里森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斯诺游览陕北后写下了著名的《西行漫记》。
1941 1 10月,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彭泽民联名致信蒋介石和国民党中央,愤怒谴责当局发动的“皖南事变”。这期间,宋庆龄坚持“保联”,乘香港沦陷前的最后一班飞机去了重庆。到重庆后,尽管环境险恶,她还是继续开展“保萌”工作,既往不咎。宋氏姐妹携手共赴困难,支援抗战。
抗战胜利后,宋庆龄将“保卫中国联盟”改为“中国福利基金会”,主要从事妇幼保健、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救济。这时,国民党又发动了内战。宋庆龄虽然心系国民党,但她利用各种机会和条件,继续筹集大量医疗物资,运往解放区,支援* * *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特殊贡献。
1949年6月,全国解放在即。毛泽东和周恩来亲自写信邀请宋庆龄出席北平的新政治协商会议。宋庆龄看了信后非常感动,欣然同意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CPPCC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此后,在新中国成立后的30多年里,她一如既往,言行一致,为祖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她经常与、、、朱德、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协商,参加大量国事活动,深切关怀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希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宋庆龄的一生始终与人民联系在一起。她不厌其烦地视察全国各地,深入工厂、农村、部队和少数民族地区,关心人民生活,与人民心连心。她谦逊善良,平等待人,办实事,是真正的公仆。她一生热衷于妇女解放事业。她是中国妇女领域的杰出领导人之一,曾任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她长期主持中国救济总会和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她一生致力于儿童的文化、教育和福利事业。她曾说:“有些事可以等,但对孩子的培养不能等。”她是全国儿童的慈爱的祖母。1951年,她被选为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直至去世。她创办的《童年》杂志是新中国最早的儿童读物之一。它一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是他们的良师益友。宋庆龄经常为孩子们题词和文章,鼓励他们健康成长。她常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因为未来的世界是属于孩子的。”虽然她一生没有亲生子女,但她把所有慈母的爱都奉献给了全国的孩子。
宋庆龄从小就投身于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和维护世界和平的斗争,享有世界声誉。新中国成立后,她组织并参加了多次国际反侵略战争、世界和平会议和工作。她在1950年第二届世界和平防御大会上当选为世界和平防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1950年因“加强国际和平”获得斯大林和平奖,将65438+万卢布的奖金全部捐出,创建“中国福利院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1952年,与郭沫若等人发起“亚太地区和平会议”,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亚太地区和平会议,并当选联络委员会主席。
作为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宋庆龄访问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结交了许多朋友,为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做了大量工作。她一直牵挂着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的老朋友和海外侨胞,牵挂着台湾省的未来,期盼着祖国的早日统一。
建国初期,宋庆龄主持创办《中国建设》杂志英文版,向世界人民传达中国人民的真实情况。今天的《中国建设》(现名《今日中国》)从1个英文版增加到7个语言版,发行到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中国革命的长期艰苦斗争中,她坚定地站在中国* * *生产党一边。中国* * *党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同志一直把她视为自己的亲密战友、战友和无产阶级先锋战士。1981 5月15日,中央政治局决定接受她为中国制片人党党员,6月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予她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
1981 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寓所病逝。根据她的遗言,骨灰被安葬在上海万国公墓她父母陵墓的东侧。国务院、中国* *生产者党、全国人大为她题词纪念:宋庆龄是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 * *生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她为国家和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