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环境学的发展历程
媒体生态这个词是马歇尔·麦克卢汉(1911-1980)杜撰出来的,但他并没有公开使用。尼尔·波兹曼(1968)第一次公开使用这个术语。1970年,波兹曼接受了麦克卢汉的建议,在纽约大学设立了媒体环境博士项目。波兹曼认为,媒体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媒体环境学试图揭示其隐含的、内在的结构及其对人们感知、理解和感受的影响。
学校的创建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领军人物、原创理念、制度建设。媒介环境学的建立符合以上三个条件。
媒介环境学成熟于20世纪50年代,建立于波兹曼。英尼斯是创始人,麦克卢汉是旗手,波兹曼是学科制度化的关键人物。
英尼斯(1894-1952)有政治经济学背景。他擅长加拿大经济史。他在芝加哥大学获得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随即回到多伦多大学任教。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他出版了四部经济学专著,成为著名的经济史学家。20世纪40年代以后,他的研究重点转向了传播学。20世纪50年代初,他出版了《帝国与传播》和《传播的偏差》,成为著名的历史哲学家、媒介理论家和传播学家。可惜他在1952年英年早逝,留下了1000多页的《通史》手稿,可惜没有出版。英尼斯最著名的贡献是“媒体偏差理论”,认为任何媒体都有时间偏差和空间偏差。
麦克卢汉于1946年从美国回国,在多伦多大学任教,任英语教授。在与英尼斯短暂而有限的接触中,他们互相鼓励。麦克卢汉称赞英尼斯。他说,“我愿意把我在古腾堡的明星男人当作英尼斯观点的注脚。”他欣然为《帝国与传播》和《传播的偏差》作序,为英尼斯思想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有人说,如果没有麦克卢汉,英尼斯可能会默默无闻。这个判断看似夸张,但也在情理之中。
麦克卢汉的“媒介信息论”是英尼斯“传播偏向理论”的发展。
在麦克卢汉的管理下,多伦多大学学校在20世纪50年代蓬勃发展,60年代享誉全球。50年代初,麦克卢汉得到福特基金会的慷慨赞助,建立了北美第一个跨学科研究小组,形成了麦克卢汉的思想圈。他和爱德蒙·卡彭特主持了《探索:文化与传播研究》系列的编辑和出版,该系列跨越了近65,438+00年。他参与了持久的咖啡馆“谈”,在1963年建立了“文化与技术研究所”,在10多年的时间里,每周一晚上在研究所主持研讨会。20世纪60年代中期,整个北美的宣传机器都在全速运转,为他服务。65,438+0,966年一年之内,报刊上介绍麦克卢汉的文章就有65,438+0,20篇,美国、加拿大、英国几乎每一份重要的报纸都参与了这场运动。人们兴奋地认为,这可能是一位见识堪比达尔文和弗洛伊德的重量级人物。“20世纪60年代末,他和儿子埃里克·麦克卢汉编辑了《露线》,将他的思想传播到了学术圈之外的权力圈。
麦克卢汉* * *有10多部传世作品,其中有三部是代表作品,分别是:机器人新娘:1951年实业家的民俗,研究实业家和广告,批判美国文化,他在批判现代文化方面领先于欧洲批判学派;1962的《古腾堡星汉:印刷工的诞生》论述了印刷文化,提出了著名的口语、拼音文字、印刷术、电子革命的媒介历史阶段,这已成为学术界普遍接受的公式。懂传媒(1964)讨论电子人,提出了一些著名的传媒理论,如“可拓论”、“信息论”、“冷热论”和14,把传播从学习中解放出来。他批判工业人,哀叹打印机,欢呼电子人,憧憬美好未来,高举乐观基调。
英尼斯和麦克卢汉是加拿大媒体环保主义的两辆马车。在本世纪之前,加拿大学者和美国的詹姆斯·凯利常常未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学术地位。他们采取了贬低麦克卢汉,赞扬英尼斯的态度。重要原因有三:(65,438+0)英尼斯的现实关怀优于麦克卢汉;(2)英尼斯是学习型学者的典范,麦克卢汉却成了大众偶像;(3)英尼斯注重学术规范,麦克卢汉注重华丽辞藻。
然而,在英尼斯去世后的20多年里,麦克卢汉全面继承和超越了英尼斯的“媒体偏见论”,并将媒体环保主义推向全世界。
第一代多伦多学派学者以麦克卢汉思想圈为核心,以麦克卢汉研究所为组织保障,以《探索:文化与传播研究》杂志和《预警线通讯》为宣传阵地。四位最杰出的学者是埃里克·哈夫洛克、英尼斯、麦克卢汉和埃德蒙·卡彭特。他们在多伦多大学任教,作为多伦多学校和纽约学校之间的桥梁,因为他们长期在几所加拿大和美国大学工作。
第二代多伦多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唐纳德·瑟尔和罗伯特·洛根。特雷弗是麦克卢汉的第一个博士生,也是特伦特大学的校长。他写过两本麦克卢汉传记:《媒体是后视镜:理解麦克卢汉》和《虚拟麦克卢汉》。罗伯特·洛根是物理学教授,也是麦克卢汉思想界的活跃人物。著有《拼音字母对西方文明的影响》一书。第三代的代表人物是麦克卢汉之子埃里克·麦克卢汉和麦克卢汉研究所现任所长德里克·德·克尔克霍夫。德霍夫继承了麦克卢汉的跨学科研究才能。作品涵盖沟通与管理,代表作品有:字母与大脑、文化皮肤、互联智能、智能建筑、管理者的麦克卢汉等。
第一代纽约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刘易斯·芒福德、埃里克·哈夫洛克、路易斯·福斯代尔和约翰·库尔金。蒙福德继承了他的老师格迪斯的百科全书式思想,发展了人类生态学和媒介环境学理论,后期有意识地使用了“媒介环境学”这一术语。埃里克·哈夫洛克(Eric Havelock)是著名的古典学者,曾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几所著名大学任教,是多伦多学派和纽约学派之间的重要桥梁。约翰·卡尔金教授在纽约福特汉姆大学任教。他自称是麦克卢汉的粉丝。65438年至0967年,在他的不懈努力和纽约州议会的批准下,麦克卢汉被申请到福特汉姆大学担任施瓦策教授,任期一年。
纽约学派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较晚。从65438年到0970年,尼尔·波斯曼在纽约大学创办了媒介环境学博士项目,一直扛着媒介环境学的大旗,直到2003年去世。他与美国和加拿大的第一代媒体环境学者有很深的关系。他是福斯代尔教授的博士生。早在1955年,麦克卢汉受福斯代尔教授邀请到哥伦比亚大学做讲座时,就认识了麦克卢汉。20世纪70年代以后,波斯曼创立的媒介环境学博士点发挥了成熟学校的三大功能: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于是,这个博士三驾马车,波斯曼、特伦斯·莫兰和克里斯蒂安·尼斯特罗姆,成为了第二代媒介环境学的核心人物。波斯曼出版了20多本书,作品《作为保存活动的教学》(1979)、《娱乐至死》(1985)、《技术垄断》(1992)成为第二代学者的代表作。除了纽约的这些学者,纽约学派的第二代代表詹姆斯·凯利与他们也是若即若离。凯利是著名的传播科学家和传播教育家。他继承和发扬了英尼斯的思想,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区分了传播的传递功能和仪式功能,独树一帜。他的代表作是《作为文化的传播》。
65438-0998媒介环境学会的成立,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近年来,年会规模迅速扩大,优秀成果大量涌现,媒体环境学者努力争取北美传播核心圈。这个学会已经成为纽约学派和多伦多学派之间的桥梁,成为媒介环境学发展的坚强堡垒。
今天活跃在纽约学派的第三代代表人物有保罗·莱文森、约书亚·梅洛维茨、兰斯·斯特雷特和林文刚。莱文森是数字时代的麦克卢汉,他是媒体环境学会的顾问。他著名的传播学著作已经在中国翻译出版。梅罗威茨的《消失的区域》(1985)也在中国出现,是媒介情境理论的代表作。这本书嫁接了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和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的戏剧分析技术,提出了情境理论,成为媒介环境学的标志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