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孔子的英译本是conficius而不是孔紫?
16世纪,当来自欧洲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带着向这个伟大的东方国家传播天主教的使命踏上中国明朝的土地时,他们很快发现,当时中国的人们,至少是那些处于上流社会、受过教育甚至身居官职的人,都相信一个离开了两千多年的“哲学家”的教导,并试图将他的教导运用到一系列事务中,从治国安邦到生活琐事。
这位西方传教士口中的“博学的大哲学家”就是孔子。
欧洲人写的孔子传记和孔子画像的插图
面对孔子和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以来自意大利的利玛窦神父为代表的欧洲耶稣会在华传教士以一种尊重甚至热情的态度进行接触和学习。同样是在利玛窦的领导下,来自欧洲的天主教传教士开始学习当时中国普遍使用的“官话”,以及他们视为“沉重负担”的繁体字。
中国儒家服饰中的利玛窦。
与此同时,西方传教士开始向欧洲介绍中国,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介绍当时中国人普遍相信的孔子和儒家思想。传教士将古代儒家经典翻译成欧洲语言,传播到欧洲。在这个介绍和翻译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翻译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的名字。
罗马天主教会的“官方语言”一直是从罗马帝国继承下来的拉丁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罗马使用的古典拉丁语在中世纪的天主教会演变为“教会拉丁语”,一直沿用至今。
拉丁语也是当时欧洲不同国家和文化交流的通用语言,尤其是在欧洲学术界。
利玛窦等耶稣会传教士作为天主教神职人员,在翻译中国典籍和中国人名地名,介绍给欧洲同胞时,自然使用“教会拉丁文”。
用拉丁文写的罗马天主教颂词。
利玛窦选择了孔子的一个通俗名字——孔子,并将这个名字音译为拉丁文。明代官话的发音和今天的官话没有太大区别,明代官话中的“孔”字发音和今天的kǒngfūzǐ基本相同。
利玛窦用发音接近汉语拼音“孔”的“孔”来对应“孔”,用“符”来对应“符”。至于“子”字,相对来说比较难。因为拉丁语缺少与汉语子、词、思相对应的发音。利玛窦接着使用了词的组合。在教会拉丁语中,当字母C后面跟着字母I或E时,它的发音会像英语中的ch或英语中的ts。所以用ci(普通话发音的“齐”或台湾腔发音的“吉”或“吉”)来翻译“子”字。
利玛窦和他的同事法国耶稣会士格尼格一起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套以拉丁字母作为汉字音标的拼音系统,并将这套拼音记录在《西文奇迹和西方儒者须知》中。
同时,在拉丁语中,名词可以分为“阴性”、“阳性”和“中性”。一般来说,“阳性”名词,尤其是人名,都会以-us结尾。作为一个男性孔子,他的拉丁名字自然带有一个-us后缀。
于是孔子的拉丁名就诞生了。
在所有的欧洲语言中,孔子的名字来自拉丁语conucius,但在一些语言中的拼写仍然保持不变,如英语和法语,他仍然写conucius。
在其他语言中,这已经根据这些单词的拼写和发音规则而改变,例如德语中的Konfuzius、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中的Confucio、瑞典语中的Konfucius、波兰语中的konfucjusz和俄语中的конфyций(konfuci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