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范文

英美文学是指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的代表作品。长期以来,英美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引导着现代文学的发展。以下是我整理的英美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英美文学范文1:英美文学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及意义从1953,高校英语专业开始开设英国文学课程,至今已近60年。英美文学课程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主干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规定,文学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欣赏和理解英语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基本语言技能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进学生对西方文学和文化的了解。可见,文学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英美文学课培养学生的“内在”气质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课后静静研读经典,吸收人文知识财富。然而,随着商品经济向社会各个角落的渗透和网络文化的迅速崛起,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口语、商务英语、旅游英语等实用课程及其在网络上的快餐文化,社会导向使学生越来越不屑于花时间认真研读经典文学作品。笔者曾经在我省六所理工科高校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只有8%的受访学生能在课余时间阅读文学名著,而62%的学生将演讲技巧、沟通技巧、创业秘诀等书籍放在首位。在这种背景下,文学教学也遇到了很多困难,甚至一些高校为了迎合社会上的这种趋势,压缩了英美文学课,使得英美文学课呈现出边缘化的趋势。很多著名的语言学家都觉得,现在的语言专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很好,但是内在修养素质差,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思想、价值观、风俗、文化了解不多。学生几乎成了语言和翻译的机器。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程的兴趣,充分发挥英美文学的教书育人功能,许多学者对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调查。基于以往英美文学教学调查报告的结果,本文提出了英美文学多元化复合教学法,不仅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程的热爱,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并进一步探讨了英美文学复合教学法及其传统“四段论”的意义

一,“四段论”的英美文学教学方法

南京师范大学英美文学学者程爱民教授曾对中国的英美文学教学方法做过调查。调查显示,大多数英美文学教师仍然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只重视教师的讲解,对学生的参与要求不高。谈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首先要从时代背景和作家的生活入手,其次才是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这种以时代背景、作家生平、作品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为基础的四段式程序化教学法,基本上是“以教材为纲”,即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根据英美文学史的发展进程,按照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根据英美文学的发展进程,把英美文学史分为几个主要阶段。课堂上,老师首先介绍某一历史阶段的文学背景和总体文学特征,然后逐一介绍和讲解作家的生平、创作经历和主要文学作品。并对教材中作家代表作品的选编部分进行说明。在课堂上,老师也会向学生提问,但提问的数量不多,主要是老师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在座位上听。这种“填鸭式”而非“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沉闷,导致老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而讲台下的学生却无法真正融入老师的讲解。用这种方法教英美文学很难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这种单一的“四段论”程序化教学有其形成背景。在多媒体教学尚未在中国大学广泛普及的当下,英美文学教学还依赖于传统的课堂黑板教学,英美文学教师很难依靠教学硬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相关信息。鉴于英美文学课时短,不可能在课堂上抽出太多时间进行讨论,所以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是必然的。

二,英美文学多元复合教学法

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李福宁说:英美文学属于人文学科范畴,其目标是培养学习者的人文精神,提高学习者的文化修养和素质,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德才兼备的外语人才。文学作品本质上是作者对生活和社会的体验、感受和思考的记录,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只能通过整合传播来实现& amp;mdash& ampmdash只有将个人体验融入作者的世界,与作者沟通,才能实现。因此,文学教师应该更多地启发和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心理感受和参与热情,而不是仅仅用透彻的讲解来主导课堂,取代学生的思维。鉴于英美文学教学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英美文学名著中随处可见的人文思想、智慧和魅力吸引学生,充分发挥英美文学教学的内在优势和潜力,激活文学课的有效性,运用各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其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要实现英美文学教学的多元化和复合化,应将以下几个要素融入英美文学的实际教学中。

(一)英美文学“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传统的“四段论”英美文学教学模式的缺点是缺乏创造性和互动性。整个教学过程是单向的,师生之间很难形成有效的互动。因此,将“互动式”教学模式引入英美文学课堂教学势在必行。互动教学法是由美国教育家Palincsar于1982首先提出的一种创造性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不同,互动式教学法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同时,互动式教学法也强调要把教师放在教学的主导地位,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的双向良性交流与互动。简而言之,互动教学法就是以师生互动为桥梁,摒弃教师“中心化教学”带来的填鸭式教学,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形成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的立体化信息交流和传递。因为课堂教学主要是传递知识和信息,所以在使用互动教学法时,我们不能为了课堂活动而忽视教学目标。互动教学法在英美文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聚焦教学难点的原则。英美文学作为一门主干课程,包含了很多学生无法理解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以教学重点为轴,以难点的解决为线,探索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师生、生生相互配合,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老师的作用是始终沿着既定的设计去把握课堂,避免因为互动而忽略了对文学教学中重点和难点的处理。二是构建开放式课堂的原则。开放课堂是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教师通过策略指导、兴趣和情感刺激,使学生把学习知识作为自身需求的一种表现。通过组织小组合作探究、体验式学习、个性化学习等学习模式,让学生在融合的氛围中主动学习,对于学生在文学名著中体验作者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解决学生与作者融合交流不够的问题。第三是实用性原则。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设置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英语情景,让学生在欣赏和分析英语原著的过程中,提高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英美文学互动式教学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得出自己的结论。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是开放的。学生不喜欢老师把自己的意志和理解强加给自己。他们更喜欢通过阅读获得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例如,在学习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时,作者采用了以下方法来实践互动教学法。首先,让学生在课后准备作家福克纳的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展示。老师根据学生准备的相关材料,进一步挖掘学生一般无法感知的福克纳作品的主题:对邪恶的惩罚总会以某种形式呈现在后人面前。然后老师给出几个关于情节、人物、主题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整部小说。最后,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发表对小说的看法,主要围绕艾米丽小姐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情人,作者为什么把题目命名为“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但全文中没有出现玫瑰意象。最后,根据学生的发言,老师进一步总结了小说是如何抓住福克纳小说的一贯主题的。在这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对小说的理解要比老师单独讲解深刻得多。通过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枯燥的文学课会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对文学课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

(二)利用计算机网络环境辅助英美文学教学

从学习理论的角度来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理论来源。建构主义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传统客观主义的学习理论。这种学习理论认为,认知不是主体对客体的被动的、简单的、表面的反映,而是一个不断深化的、主动的、深层的建构过程,即所有的知识意义都是通过内在的表征过程主动建构的。同时,学习环境在知识建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为学科建构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这些理念都体现在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英美文学教学实践中。首先,计算机网络的图像、声音、视频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充分激发和挖掘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参与意识。一个画面所包含的信息内容可以比得上几百甚至几千个字,而一部电影视频包含的内容更多,学生只需要两个小时就可以理解一整部小说的全部内容。其次,信息媒体的特点之一是它的延展性和互动性。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制作超文本链接,搜索大量与英美文学内容相关的信息,进一步加深理解。此外,学生在选择、提取和发布信息的过程中可以得到评价和反馈,这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发现和总结文献中内在规律的学习过程中。这种参与和认知可以积极调动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目前英美文学的课时是有限的,不允许老师把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包罗万象的呈现出来。而通过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有效延长英美文学的课时,从而缓解英美文学教学内容繁杂、课时有限的矛盾。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培养。

(三)立体化教学内容的构建

英美文学多元复合的教学方式也将带来教学内容的革命。目前很多学校的英美文学课程都采用“文学史”和“选段”的模式。除了按照“四段论”讲述文学史实,老师会补充一些文学读物作为补充,基本没有其他内容。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公牛;加德纳认为,如果能对同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发展有一个比较的认识,就从整体上把握了那个时期的文化精神;如果能掌握不同时期的精神和不同艺术所呈现的符号,就能进入作品形成的思辨过程,对人文精神有更广阔的理解,就不再局限于文字的层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文学教学中引入跨学科内容,对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英美文学课程中,教师如果能根据教学内容,将社会、艺术、文化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和内容与文学的相关内容相结合,就能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意愿,激发学生的潜能。比如,阅读美国殖民文学,就要了解宗教领域的清教主义;不理解“原罪”学说,就很难理解霍桑小说《红字》的主题。不了解西方的非理性哲学,就不会对西方的荒诞文学等文学作品有深刻的理解;不理解弗洛伊德的恋母情结,就很难深入理解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此外,要构建立体化的教学内容,必须注意文史及其哲学的结合。按照今天的学科分类,文史同构成为人文学科的主体,而哲学是超越所有学科的通识学,所以也有文史哲三位一体。虽然文史哲各有特色,总之哲学最关注生死,历史要描写悲壮,文学要表现爱恨,但三者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在学习文学作品时,完全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历史、哲学基础知识,将相关历史与哲学常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第三,英美文学教学法的意义。

通过英美文学的学习,实际上是让学生获得一种对世界和人生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学生对任何一门生命学科的亲近和敬畏。它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对待世界的态度。教师可以运用多元、复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积极参与英美文学的教学,学生养成了积极思考和表达的习惯。通过积极阅读英美文学原著,他们可以了解英美文学和文化,提高自己的文学批评鉴赏能力和英语水平,分析和思辨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相应的提高。

学习英美文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认知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道德观和审美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因为文学作品具有不可替代的感染力和教育功能。通过研究和分析作品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大学生陶冶情操、拓展心胸、提升思想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说,英美文学多元复合的教学方式确实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平台,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关键作用。

英美文学范文二:英美文学教学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由于当前社会“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许多英语专业学生对文学课程的设置持排斥态度,认为文学课程没有实用价值,不会帮助他们将来找到工作,从而否定了文学课程的意义。的确,文学教育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它是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滋养。正如于建华教授所说,“文学是一门学科&;lsquo知止rsquo主题。一部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语言的艺术反馈体验,提供了认识社会、认识人本身的观察窗口,其影响不是直接的,而是深远的;不是物质的,是精神的;不是显而易见,而是潜移默化,无处不在。”如果学校过分强调英语学习的实用性,会导致学生思维不畅,头脑锁定,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足,学生的综合素质必然下降。

一、文学教育及其意义

文学教育不同于语言教育,但它与语言教育相互依存。语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具有很强的工具性特征。英美文学教育是在英语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文学品位和健全人格。文学具有抚慰心灵、陶冶情操、塑造伟大人格、开拓人类精神空间的内在价值。文学教育为学生提供有意义、有韵味的语言输入,用优美的英美文学文本打动他们,从而帮助他们塑造独特的个性,培养文化包容的精神,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中科院院士杨叔子认为,“人文文化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关系到民族的存亡、国家的强弱、社会的进退、人格的高低、修养的深浅、思维的智弱、事业的成败。”我们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就是通过知识的传授和环境的熏陶,把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人类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在传承文化和文明的过程中,文学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文学涉及的学科范围很广,它在表达启蒙、反思人生方面的价值是其他任何研究都无法替代的。就个人的长远发展和民族的长远利益而言,文学教育虽然费时费力难见成效,但却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旨在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人文工程。

二,英美文学的教学改革

目前英美文学课程课时少,教学内容不丰富、不系统,教学方法单一。为了更好地通过文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素质,我们必须探索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的途径。

1,调整教学时数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传统上依靠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练习的听、说、读等语言技能课程,现在可以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减少课时,采用教师课堂指导、监督、检查和学生自我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从而为文学教学腾出教学时间。文学课程可以提前到大学二年级,贯穿大学最后三年,这样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英语基本功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2.增加“文学批评理论”的教学

遗憾的是,“文学批评理论”目前很少出现在英语专业的课程中。文学文本涉及的话题复杂、深入、丰富多彩,没有固定的答案。文学教学不是去找各种权威的或者正确的解释,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个阅读和思考的场所。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学习个性化阅读,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教学要对学生的智慧产生影响,文学批评理论的学习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20世纪,各种新的文学批评理论不断涌现,我们看到了马克思主义批评、读者反映批评、结构主义、结构主义和后殖民主义。这些文学批评理论颠覆了传统的文学经典教学内容和模式。文学理论可以让我们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去阅读经典作品,让我们认识到经典作家比我们过去所了解的要复杂得多。

3.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专业知识的单向传授,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实践能力不强。课堂教学应结合教师的讲授和引导、课前小组预习和课堂专题讨论,有效实现师生互动。教师通过安排开放的研究任务,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带着问题完成自主探究学习。学生搜索图书馆和网络资源,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取舍和加工。这是一个试图探索并积极建构意义的过程。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手,即帮助学生学习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施和视频资源,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号召学生发挥想象力,根据名著改编作品,上台表演。

4.改革评价模式。

传统的学生评价模式主要考察学生掌握的知识量,能力评价环节薄弱。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和过程性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包括教师、同伴和学生自身;考核方式要多种多样,包括论文测试、课外学习、课堂报告、小组答辩、PPT制作、课程论文写作等。

英美文学论文和随笔;

1.英国文学范文

2.英美文学鉴赏论文

3.英语毕业论文范文

4.有文学素养的随笔。

5.文学素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