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我们处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知识加速更新的时代。只有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不断掌握新知识,吸收新思想,我们的思维才不会迟钝,思维才不会死,创造力才不会枯竭。大量的阅读可以让我们以全新的视角看世界,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借助阅读这种积极的消遣方式,陶冶情操,陶冶性格,就能时刻保持生活的激情,让生活更加精彩,更加灿烂。
一、几种阅读方法
每个人读书都有明确的目的,要么是积累知识,要么是丰富思想,要么是开阔眼界,要么是愉悦身心...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阅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累积阅读
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依赖于扎实的知识基础。就语文能力的形成而言,没有单词、短语、句子的积累,很难形成语言理解和运用的能力。累积阅读是为了巩固知识基础的阅读。总的来说,累积阅读有两种:一种是没有具体目标的自由阅读。它的特点是,事先没有明确的阅读范围,只要是有益的、有趣的,都可以读;读书的时间没有限制。饭后,我们可以休息一下,在旅途中等车...所有的空余时间都可以利用。没有明确的阅读要求,读多读少,读深读浅,全看你的实际情况。这种积累式的阅读,只要长期坚持,也能有较大的收获,但积累缓慢,不利于能力的快速培养和提高。另一种是有明确阅读目的的阅读,有选择地阅读文本。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目的来选择阅读材料。比如,为了培养阅读能力,我们应该选择那些词汇丰富、语言优美的课文来阅读,这样可以增加我们的语言积累,为阅读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础。这种累积阅读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效果很大,有利于能力的快速形成和提高。
(二)综合阅读
综合阅读是借助积累的知识来感知和消化课文内容,使知识转化为能力阅读。其主要目的是增长才干,提高思维质量,丰富思想。因为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建立在对相关知识的深刻理解基础上的,理解阅读是学生学习所有学科的必要条件。理解性阅读的重点是在正确理解单词、短语和句子的意义的基础上反复阅读文本,彻底消化和有选择地吸收它所承载的内容,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或者丰富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累积阅读和理解阅读都属于求知阅读。知性阅读的根本特征是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启迪心智。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仅仅满足于对文本浅层意义的简单理解和掌握,更渴望获得新的审美感受和思想启迪,从而把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想境界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种阅读是有明确目的的。阅读主体在接受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注意提炼、吸收、消化文本所传达的新信息,然后与自己已有的观念相融合。在阅读的过程中,知识接受和能力形成是同步进行的。
(3)鉴赏阅读
鉴赏性阅读主要是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它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可以提高语感。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欣赏文学作品首先是对其语言的感知和理解,从而感受语言的魅力。在这个过程中,语言敏感度自然得到培养和提高。二是提高想象力和联想能力。文学作品的欣赏总是伴随着想象和联想,因为只有充分发展想象和联想,作品所描绘的形象和情境才能浮现在读者的脑海中,并被读者感知和认可。因此,欣赏性阅读可以丰富想象力,增强联想能力。三是净化人的灵魂。文学作品能唤起人们的情感体验,触动人们的心灵,净化人们的灵魂。
欣赏性阅读也是一种娱乐性阅读。休闲阅读是人们调节身心、消除工作疲劳的一种阅读。娱乐性阅读对阅读主体的知识面和审美能力要求不高,阅读主体不需要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切和透彻的理解,更不需要刻意从阅读文本中追求创新的新观点或更多的新知识;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阅读主体更多的是考虑感情和兴趣,很少考虑文本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休闲阅读有助于培养人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也有助于提高智力阅读能力。所以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从消遣性阅读入手——首先是书目的选择。在是优秀作品的前提下,尽量选择一些有趣、好看、有吸引力的作品;其次,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阅读主体从文本中吸收更多的思想,获得更多的知识。
第三,阅读方式
为了提高阅读效果,我们必须根据所读文本的内容选择相应的阅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阅读方法:
1.大声默读
朗读是一种用眼、耳、口、脑的阅读方式,其基本特征是发出声音。原理是文字信息通过眼睛传到大脑,大脑中枢处理语言信息并指令嘴巴发出声音,声音信息通过耳朵传回大脑,由大脑重新分析。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感觉器官协同工作,反复感知表达同一内容的语言信息,从而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这种阅读方式不仅能深刻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能有效培养语言敏感度。
默读是眼睛和大脑共同工作的一种阅读方式,它的特点是沉默。语言信息通过眼睛进入大脑后,大脑进行一次分析处理。使用这种阅读方法,便于对课文内容的琢磨和咀嚼,有利于对课文进行透彻的分析。
2.精读和泛读
精读是一种逐字逐句钻研课文,透彻理解重要的句子和章节,以充分消化课文的阅读方式。精读最基本的一个特点就是“细嚼慢咽”,必要的时候反复阅读同一篇课文。在阅读过程中,借助工具书正确理解自己不懂的单词,查阅资料找出疑点;可以通过朗读、背诵、抽象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精读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最有效的方法。
泛读是一种浏览式的阅读方法,其特点是不试图理解每一个单词的意思,而只是试图理清作者的思路,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要点,把握文章的主旨,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从而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泛读是扩大阅读量、开阔视野、激活思维、增长知识的重要阅读方法。它的主要观点是,阅读要有重点,有选择性,不要面面俱到。
关于精读和略读的关系,叶圣陶先生说:“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对于学生来说,应该以精读为主,因为只有通过精读才能培养我们的语文能力。明确一点,精读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阅读方法,泛读是运用形成的阅读能力获取知识的阅读方法。
3.快速阅读
速读是快速阅读的简称,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地、有目的地、有效地阅读书面材料,获取所需信息的方法。速读强调速度,其主要原则是采用科学的视觉阅读方法,减少眼睛停留的次数、时间和倒叙,扩大视觉阅读的广度,达到提高速度的目的。这种阅读方法适用于数据访问和信息浏览。
速读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有些人过分强调它的作用,这是一种误解。作为一种阅读方式,速读的有效使用范围很窄,只适合于资料查阅、信息浏览和消遣性阅读。
四、几种有效的阅读方法
阅读就像在知识的海洋中游泳。想要顺利到达理想的彼岸,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下面是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
(一)注释注释法
批注笔记法就是在阅读时,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看法、疑惑和体会。有三种形式:一种是“眉批”,即书头批;二是“侧批”,即在一句话或一段话旁边批;三是“最后一批”,即一段话或整篇文章之后。
注解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注解。在阅读时遇到不熟悉的单词、词语、概念,要立即查字典,翻材料搞清楚,并在旁边做笔记。这样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助于记忆,同时为接下来的阅读扫清障碍。二是批语。写各种感受,观点,问题等。在书的空白处阅读时产生。第三是警告。对于非常重要或者复读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标注“注意”和“重要”字样,为以后的阅读提供帮助。
批注笔记法有几个作用:一是可以使人的思想高度集中,提高阅读效果;二是可以让人从书中获得更多的感悟,提高思想水平;第三,可以提高分析和评价事物的能力;第四,可以培养和提高自己表达思想的能力。
(2)符号标记法
一种阅读方法,在书中用各种符号标出重要的地方,以便应用时参考,复读时注意。要点是:1。在重要的句子下面划线。2.在重要段落旁边画竖线。3.圈出关键词或短语。4.有疑问的地方打个问号。5.有感觉的地方画个感叹号。马克思喜欢在阅读中使用这种方法。保罗·拉夫法格(Paul Laffargue)在《记住马克思》(Remembering Marx)中写道:“他经常折起书角,画出线条,用铅笔填满页边空白。他不在书上写注释,但发现作者有错误时,往往会忍不住打个问号或感叹号。画横线的方法让他很容易在书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他有一个习惯,每隔一段时间就重读一遍自己的笔记和书中做了标记的地方,以巩固自己非常强大和准确的记忆。”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使用时容易找到,有助于记忆重点内容,便于在一点时间内重读重点内容。
(三)死记硬背法
这是一种注重记忆的阅读方法。主要是:1。读完文章后,立即回忆主要内容,并努力记住。2.重复阅读同一篇课文时,间隔时间要尽可能长。3.记忆要尽量准确。如果内容不是太多,尽量记一遍;如果内容较多,可以采用分段记忆法。鲁迅先生在《致白草》中写道:“学外语必须天天做。仅仅记住新单词和语法是不够的,还要努力看。比如一本书很难读,一边翻生词,一边背语法;看完了自然看不懂,就放下来看别的。几个月或者半年后,读上一本书肯定会比第一次知道的多。这和孩子学习语言的方式是一样的。”
采用这种阅读方式的好处是可以快速增加知识的积累,有利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4)压碎骨头的方法
啃骨头的方法是反复琢磨、咀嚼课文内容,直到背下来。数学家张广厚曾经看到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认为这对他的研究工作有好处,于是他反复阅读。他说:“这篇论文有二十多页,我反复看了半年多。因为一直用手摸这几页,白纸边上有一个明显的黑印子。这样的反复学习对我的研究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爱人开玩笑说:‘这不叫读书,跟吃书一样。’"
这种阅读方法的优点是:有利于消化吸收文章内容,缩短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
(五)探究阅读法
书中的大部分道理不是通过文字的解读就能获得的,而是通过深入细致的学习和思考。探究性阅读的特点是把思考的触动放在文字后面,深入理解思想内容。数学家华在《学习、思考与毅力》中说:“我们应该怎样学习阅读?我觉得在研究一本书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章节的时候,首先要看到的不仅仅是写的什么,更要看到书的背后是什么。也就是说,我们在学习书本上的一些原理、规律、公式的时候,不仅要记住它的结论,了解它的道理,还要想象人们是怎么想出来的,经过了多少曲折,破了多少钥匙,才得出这个结论。.....我年轻的时候犯过读书不耐烦的错误,几手就看完了一本书。刚开始看似有成绩,但一旦应用,就是一锅生米,不能随意使用。还好当时我只有几本书。我吸取了教训,深入研究了原著,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这种阅读方法的优点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可以把理解上升到理性的层面,有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读书不仅要有正确的方法,还要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要有对书籍的判断和鉴别能力。读好书不仅能使人增长智慧、才干、精神和思想,还能使人品味生活的乐趣,感受求知的乐趣,还能使人走向辉煌。
五、阅读能力的构成要素
语文能力由听、说、读、写四部分组成,其中阅读能力是其他三种能力形成的基础——能力的形成必须依靠知识的积累,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所以,提高语文能力,首先要从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入手。阅读能力主要由以下要素组成:
(一)语言感知能力
阅读能力首先表现为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而理解能力的核心是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感受语言的能力简称语感。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的、敏锐的、丰富的感受力,是人们直观感受、领悟和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语感强,捕捉语言信息的能力和运用直觉思维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强,也就是阅读能力强。因此,叶圣陶指出,语言文字训练最重要的是培养语感。吕叔湘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
(2)思想分析、鉴别和兼容能力
阅读不仅是对文本思想内容的理解,也是对文本思想的兼容和吸收,这就要求读者具备对文本思想的分析、辨别和吸收能力。就分析和辨别文本思想的能力而言,读者的思想既是一把尺子,也是一面镜子。就吸收文本思想的能力而言,读者的思想就像溶剂,文本思想就像溶质。如果一个人的思想像大海一样宽广,他就有能力消化和包容所有的思想。这样的人能拿到什么样的文章而看不到?本质上,思维是阅读能力的基础——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言能力的高低其实是由思想素养决定的,思想浅薄的人语言必然苍白无力。如果不注重思想的丰富和提升,谈提高语言理解能力无异于纸上谈兵。所以,要提高阅读能力,首先要丰富和提升自己的思想。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根本途径。
(三)再现文本情境的能力
阅读过程一般伴随着思维具体性,突出表现为在文学作品和一般叙事文体的阅读过程中,文章中所描绘的人、事、景、物的非常清晰的形象总是浮现在脑海中。其他文体的阅读过程也伴随着思维具体性,但相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大脑中的思维具体性有点模糊。本质上,大脑中思维图像的生成是读者对文本内容感知的结果,是进一步理解、消化、吸收文本思想的前提。因此,再现文本情景的能力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文本情境的再现,读者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作品的语言要通过想象和联想还原到读者头脑中的思维具体,这是读者进入作品情境的必由之路;作品中原有的画面、情境、意象需要联想和想象,才能衍生出新的内容,即意象之外的意象和海外领地。想象力强,再现文章所写生活情境的能力强;如果你有丰富的想象力,你就能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看到人们没看到的东西”:有了良好的想象力,你就有很强的理解和消化文章的能力,你就能从文章中吸收更多的思想营养。联想能力强的人,善于把文章写的东西和现实联系起来,能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看到鲜活的生命。这样,既容易从文章中获得灵感和感悟,又能达到对文章的深刻理解,还能从文章中获得更大的思想收益。
想象和联想能力是语文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础,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因素。加强想象力和联想能力的培养是快速提高语文能力的根本途径。而且加强想象力和联想能力的训练,还可以提高人的思维品质,提高人的创新能力。
(四)丰富的语言积累
学习语言的方法不是通过理性分析,而是通过对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大声朗读是直接感受语言的最好方法。读多了,文章的语言、节奏、句式、风格自然渗透到读者心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读者对语言的敏感度,并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能力。
第六,阅读的科学原则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阅读能力?仅仅依靠单词和短语的积累、推敲和琢磨是远远不够的,也不可能放弃对文章的解剖式学习,享受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遵循阅读的科学原则。
写作过程是作者通过观察、体验、感受,通过大脑的思维,用文字描绘出生动的现实生活,而阅读是读者通过大脑的想象和联想,将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活,即生动的生活场景浮现在大脑中,这是科学阅读的第一原则。因此,要提高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想象和联想能力的训练,提高再现作品中所写生活情境的能力。
作者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的描写,渗透着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过程,其实就是作者借助自己的思想将作品中渗透的思想融化的过程,这就是科学阅读的第二个原则。如果把阅读比作一种特殊的“溶解”过程,那么读者的思想就是“溶剂”,渗透到作品中的作者的思想就是“溶质”。众所周知,在“溶质”不变的情况下,“溶剂”越多,“溶解”能力越强。也就是说,读者的思想越丰富,阅读文章的能力就越强;读者的思想水平越高,对作品的评价能力就越强。因此,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思想是全面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为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其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给人更强的审美享受,作者一直注重语言的锤炼和表达手法的运用。阅读文章时,读者必须感知和理解语言,才能进入情境,即“穿上文章进入心情”,这是科学阅读的第三个原则。这就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语感和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因此,加强阅读,掌握语法、修辞和写作知识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七、减缓能力提高的几个阅读误区
由于对“多读书”这个词的片面理解,很多人在阅读中走入了歧途。结果他们虽然读了很多书,但是阅读理解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
误解就是一般的阅读,很难理解。
目前绝大多数学生只把“多读书”理解为大量阅读,所以盲目追求阅读速度,结果就是阅读一般,不要求多理解。这样读书,语文能力自然提高不了。为什么?阅读理解能力其实就是消化吸收文章思想的能力。我自己的想法很浅薄。怎样才能消化吸收文章的思想?这个道理就像大海和小溪一样。海因其浩瀚,可容于世间溪流,溪流因其浅薄,难容于海。只有当我们的思想非常丰富时,我们消化吸收文章思想的能力才是强的,也就是说,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增强。我们每读一篇文章,都要通读一遍,把它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久而久之,我们的思想就会变得深刻,理解和消化别人思想的能力就会大大增强,阅读理解能力自然也会增强。
阅读能力的强弱不能用阅读速度来衡量。读书的真正收获不在于你读了多少,而在于你能理解多少。所以我们更强调阅读,最根本的一点就是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和方法对同一篇课文进行多次阅读,反复感知、理解、分析,从而从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误区二:轻怕重。
人们阅读的文本有两种:一种是一目了然,也能给人以审美享受或使人容易获得知识;另一个比较难,需要努力学习才能理解。在这两篇课文中,后者更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知识,改善人们的思维,提高阅读能力。但在实际阅读中,人们往往会选择前者,这是阅读中的一大误区。重担不磨铁肩。轻选文字,会使大脑缺乏真正的训练,思维水平得不到提高,阅读能力自然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虽然内容简单的课文也能给我们带来一些乐趣,丰富我们的知识,增加我们的知识积累,但对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帮助不大。真正能快速提高我们思想水平和理解能力的,是那些内容比较难的课文。因为这些课文的内容超出了我们现有的水平,我们必须查阅资料,仔细思考,才能完全理解。这样我们的知识积累会增加,理解能力也会增强。
误区三:好奇和兴奋。
在任何时代,都会有一些奸商为了迎合人们的低级趣味,出版一些类似毒品的坏书。这些书腐蚀人的灵魂,消磨人的意志,通过刺激大脑使人不分善恶,思想堕落。还有一些文本,不是一个“坏”字可以形容的,却不能给人知识的收获和思想的支撑。它们实际上是一种文学麻醉剂。比如,现在有相当一部分网络小说、鬼故事、犯罪纪实作品,看起来很生动,让人感觉很舒服,但它们不仅没有思想养分,还含有大量毒素。年轻人读这样的作品,就像吃了精神药物一样容易上瘾,不仅会荒废学业,还会毁了自己的心。这类书看多了,不仅培养不出语文能力,还会降低人的思想免疫力。
制毒的人明明知道毒品害人,却为了钱,忘了良心。那些流氓文人奸商和制毒的一样,明知道坏书害人,却也为了钱抛弃良心。所以,不是所有的书都能读,就像不是所有的药都能吃一样。学生应该听老师关于读什么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