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和战术的区别是什么?
Strategy,英语叫Strategy,德语叫Strategie。据说这来源于希腊语“commander”,意思是指挥军队。还有一种说法是源于希腊语“trick”。的确,来自东方的不朽战略理论孙子,就是从“兵者也奸诈”这句话开始阐述他的战略理论的。总之,战略这个词恐怕可以说是主导战争的一个“有分量”的词了。
最近好像有人随意误用了这个词。从企业的经营策略、盈利策略,到打麻将的制胜策略,无处不在。我认为战争术语不应该和一般术语混为一谈,但必须严格区分,因为战争与和平各有本质,又在两者之间。应该有明确的界限。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正确清晰地把握战争与和平的真谛。
那么,如何解释现代的“战略”?
所谓战略,被认为是有远见地实施战争计划,大规模使用军事力量,以达到战争和军事行动目的的政策和策略。
但是,战略有更深远的意义。
它不仅与已经打过的战争有关,而且从更高的立场上可以分为“国家战略”和“军事战略”。
首先是“国家战略”。为了实现国家的目标,我们在发展和运用国家军事力量时,无论是平时还是战时,都应该同时发展和运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为此而采取的政策和战略被称为“国家战略”。
但国家战略既然是战略,本质上就必然涉及寻求国家的扩张,发展壮大支撑这种扩张的军事力量,这大概就是现实情况。
同时,在国家战略中,最重要的是“军事战略”。说白了就是通过使用军事力量或者以武力为后盾,用军事力量来执行国家对外政策的政策和策略。
简而言之,需要清楚地认识到,所谓的战略,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与使用军事力量联系在一起的。
上述国家战略和军事战略,可以称为“广义”战略。上面提到的策略可以称为“狭义”策略。
我们在军事上使用的“战略”一词,就是这种狭义的战略,即“构想、计划、准备和指挥作战的原则和策略,一般来说,是高于战术的概念,是指导和运用战术的。”
说得更明白些,指挥一切“战斗”或战场的是“战略”,指挥一个“战场”或战斗的是“战术”。
第二,战术和作战
这里说的是“战术”。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它的含义。
所谓战术,就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手段和在战场上指挥军队的战术。”那么,它和通常所说的“战斗”有什么区别呢?
战术是指具体的作战指挥,但也包括总体作战方案的设计。
另一方面,战斗更具体。指指挥一支或几支部队,在一定时期内对敌采取军事行动。在这次军事行动中,可以包括几次“战斗”。
这样,因为战术比战略更具体,所以也包括多种具体内容。
最近我们经常说“战略轰炸”或者“战术轰炸”。
可能有人会觉得不管哪种,反正都是大量投弹,恐怕也没什么大区别。但“战略”和“战术”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战略轰炸”正式出现是从二战后期,大型重型轰炸机开始实际使用。
这种战略轰炸不仅攻击军事目标,即部队、军事基地、军事设施等。,而且还要彻底打击后方的生产设施、交通机关甚至一般居民区。其目的是彻底摧毁对方国家发动战争的能力,使敌国政府和国民失去继续战争的意志。
所以,战略轰炸必然是“无差别轰炸”,正常情况下,非战斗人员必然会受到极重的伤害。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3年7月至8月,美英空军对德国汉堡进行狂轰滥炸。汉堡是一座拥有176万人口的城市。7月遭遇三次大规模空袭,投下大量高性能炸弹和镁燃烧弹。城市的百分之五十五到六十被损坏,35万人受伤,大约10万市民死亡。
从1945年3月开始,对日本也进行了有计划的战略轰炸,摧毁了日本发动战争的能力。第一次是3月10的东京大空袭。
这次选择东京这个大城市,尤其是商人聚居的人口密集区进行集中轰炸。由于燃烧弹可怕的狂轰滥炸。一夜之间,8万公民丧生,10万人受伤,27万所房屋被烧毁。一百多万人遭受了这次轰炸灾难。
所谓的战略轰炸就是这么残酷的一件事。事实上,这违反了禁止滥杀非战斗人员的国际法。
这种战略轰炸是意大利将军杜黑提出的,是一种“向大城市投下大量炸弹,给市民造成破坏和恐怖,以寻求结束战争”的战略。
彻底实行这一做法的是美国的李梅将军。他在对德国大城市进行战略轰炸后,还轰炸了日本的城市,粉碎了日本的战斗意志。
相对而言,所谓“战术轰炸”是针对部队和军事设施的有限轰炸,而不是对普通公民的居住区进行无差别轰炸。194112月8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是典型的“战术轰炸”。
此外,还经常看到“战略核武器”、“战术核武器”等字眼。
不言而喻,美苏拥有的2500万吨级氢弹,只需一发,就能重创整个关东平原,遭受放射性能量灾难。即使是百万吨级的核武器(相当于一百万吨普通炸药),也是“战略核武器”。
另一方面,随着核武器轻量化、小型化的发展,相当于广岛式原子弹四十分之一、一千吨二十分之一(相当于一千吨普通炸药)的核武器成为实用武器。一个万吨级的核炮弹,用155毫米的重炮就能发射,而且能在目标地点精确实施核爆,和常规武器差不多。如上所述,具有严格定义的爆炸力和爆炸范围的核武器被称为“战术核武器”。
如果用数字来表示这个界限,一般在1万吨以下,最多2万吨(广岛型)的核武器属于战术核武器。至于导弹,射程在七八百公里以内,通常是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最大射程只有一两百公里的导弹,都属于战术导弹。
经过以上解释,我想“战略空军”和“战术空军”的区别也可以清楚了。尤其是目前,战略空军正在发挥其作为核战略军的作用。它和在常规战争中支持作战的战术空军之间有明确的界限。就连通信部门也分为战略通信和战术通信,在功能上是独立的,在各自的领域执行任务。
第三,所谓战术
为了进一步明确战略和战术的区别,我们来具体讨论一下“战术”。
所谓战术,简单来说就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手段,在战场上指挥部队(军事力量)的原则和策略。”
所以战术一定要针对个别情况具体制定。因此,它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丰富多彩的变化和快速反应,这两个特点对应的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
战术有几种基本类型。
作为一种更狭义的战斗技术战术,可以列举如下:
(1)根据战场情况制定战术;
②战斗队形的战术;
(3)形成进攻作战类型的战术;
④根据不同单位或兵种制定的战术。
总之,所谓的战斗不仅仅是扔自动步枪和手榴弹,必须以收到军事行动的效果为目的。
3月1984,1日,越南独立联盟的游击队突袭了法国空军重兵把守的卡特比机场,摧毁了60架军机,令法军人心惶惶。
卡特比机场位于河内郊区。仅这一点,就可想而知法军有多重视了。用高达三米的七层铁丝网将周围八公里围住。七层铁丝网之间,是信号和杀伤用的地雷。铁丝网里面有迫击炮和机枪的炮座。警卫巡逻队每隔十五分钟在铁丝网内巡逻一次。
游击队是如何进入如此坚固、戒备森严的卡特比机场的?
在这里,有一个细致周到的战术研究。
首先是“侦察”战术。
在突袭坚决实施的8个月前,游击侦察兵轮流伪装进入机场,对机场的一切进行了充分的调查,仿佛对自己的院子了如指掌。其间,两名侦察兵被法军逮捕,严刑拷打,一言不发,最后被判死刑。
另一方面,冲进机场的队员在两个月内完全掌握了“奇袭”战术。为此,反复进行严格的战斗训练。为了成功冲进冲出,在重型武装条件下全速跑五到六公里。为了准备军用游泳机场前的那条河,我们训练了一口气游过300米的河,为了潜入机场,我们还训练了短短两个小时爬行500到1000米的距离。再说了。还训练了几秒钟,在目标上放炸药,马上撤等等。总之,为奇袭卡特比而进行的严格而紧张的训练持续了两个月,没有停歇。
所以游击队在“进行”这次突袭时,和平时训练一样冷静准确,从而大获全胜。
这次奇袭是没有空军的游击队为了“击落”地面上的法国空军而采取的战术。以28架B26轰炸机为首的运输机、侦察机等60架飞机在地面爆炸起火,是奠边府战役中法军的重大损失。游击队想出了一个多么出人意料的策略来“击落”地面上的飞机!它被越南战争继承和发展,可以称为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同样的战术今天仍然经常使用。
上面说的第一种,也就是根据战场情况制定的战术,在这次卡特比战役中也使用了。“根据战斗情况”采取攻、守、追、退等战术;根据地形条件,我们还采取了野战、山地、高地、森林、峡谷、河流等战术。
第二类,即关于战斗队形的战术,包括集中、分散和疏散等。现实中,这些经常被综合使用。
第三,作为进攻作战的类型,有正面战术、侧面战术、穿插战术、包围战术,经常一起使用。
第四,根据不同的兵种或兵种,有步兵、炮兵、坦克、航空兵等战术,在真实战争中融合为机动战术和阵地战术。此外,目前还采用新的特殊的游击战术和劫持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