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博注意事项
诚信赢考。在职申请人须先征得单位同意。我们的经验是,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的专业必须与你现在从事的工作紧密相关。总的来说,我对所从事的工作比较熟悉,从理论到实践都有较好的积累。一方面是我知识技能的基础,也是我得到单位支持的基础。只有把单位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结合起来,才有说服的前提。有很多考生觉得自己成绩不错,但是因为单方面的意愿,没有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最后得到了一个比较遗憾的结果。
2.注意人际关系。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虽然考试对个人、单位、国家都是好事,但理论上的好事要变成现实生活中的好事,还是要注意人际关系。要从工作需求、个人发展、情感认同等方面做工作。在争取的过程中,要讲究方法,切忌简单急躁,多一些情绪,少一些冲动,我们的理解和耐心最终会赢得单位的同意。
3.正确处理工作和考试的关系,做到工作和准备两不误。在考试的前期,我们主要关注单位的工作。在做好工作的同时,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抽出一些时间来阅读。后期主要是复习,工作上应该不会有问题。考试来临,一定要落实“非常政策”,全力以赴复习。考生一定要注意联系你的导师。不仅要了解导师,还要让导师了解你目前的学术水平和未来的研究兴趣。可以把自己发表的学术著作和论文贴给导师,也可以当面请教。
二、报考专业和学校的原则和策略
申请专业和学校,首先要能考上,然后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最后是学校的名气和地理位置。报考方向很重要,往往决定了你考试的成败。如果选错了方向,即使准备充分,实力雄厚,也可能只是“陪考”。
好学校不一定难考,普通学校也不一定好考。首先是要报考的专业。专业不同直接决定了他们未来的职业方向。一般考生倾向于选择与硕士期间相同的专业,也有人可能出于未来就业需求考虑转行。这就需要正确定位自己,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如果转专业,一定要注意,现在想申请的专业不能和原来的专业太脱离。不可否认,随着交叉学科的兴起,博士生导师对交叉学科学生的偏爱也与时俱进。如果是学数学和统计学的,报考经济管理类专业优势明显,理工科背景的人报考公共政策和管理相关专业也比较受欢迎。专业的选择成功与否,取决于自己的兴趣和对自身实力以及中国当前政治经济形势的正确判断。
其次,确定报考的学校或单位。根据自己目前的实力选择合适的学校。往往越是名校,竞争越激烈,越能激发潜力。如果你是好大学毕业的硕士,申请一般大学的博士没有挑战性,不一定能考出好成绩。毕竟一般高校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因此,考生同时报考两所甚至三四所大学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有些博导不能保证网上录取,还建议考生同时报考其他学校,可以做到东亮西亮。这两三个学校的专业应该是相同或者相近的,时间和年级要分开。
另外,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有一种说法,人报考“大年”“小年”。考博的成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运气也是一个因素。每个学校每个专业往往今年申请的多,明年可能会少。今年这个专业竞争激烈,明年也不一定激烈。一些学校仍然对报告不满。比如有一年,北京理工大学个别专业报名人数少于招生人数;南方某著名师范大学某专业的考试人数与招生人数大致相当。这种情况下,只要你的专业课和外语不是太差,就有可能被录取。如何抓住这个机会?就是言过其实。
三、如何抓住提高绩效的关键点
参加考试的学生越来越多,考试难度也在上升。把握规律可能事半功倍。博士生和硕士生的专业考题有* * *异同。* * *相似点是考察用基础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同的是,硕士生要考一些基础知识,而博士生入学考试主要考察的是在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对学术动态的把握和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而不是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多为大作文题。考博一定要博览群书,好好学习。这些不需要赘述,主要说一下应试技巧。抓住专业重点是任何复习考试的关键。总的来说博士考题不偏不倚,但是答好也不容易,尤其是很多专业的基础课。
如何专注于博士考试?
一、明确历年考题。题型是考试的形式,与考试的内容密切相关。一般考试题目定了,考试内容也基本定了。考题和历年考题可以通过同学或朋友从申请学校获取。一般考题都有很强的延续性,比如有的高校就爱出信息题。对此,首先要找到相关的原理,这需要扎实的基本功,然后分析资料,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有些人还是需要说出这些信息的来源。一般这类资料都是国内外对本专业有较大影响的人的思想,比如教育学。不是孔子、老子或者蔡元培、杜威、赫尔巴特或者卢梭、裴斯泰洛齐。有些学校爱看书评,大多是“对你熟悉的名著的简评”。所以可以提前看一本相关专业课的中外名著,详细写一篇书评,做到有备无患。
第二,推断问题的方向。一般来说,申请学校和专业基础课的考题是由申请单位有学术威望的老师出的,大部分是由申请专业的博士点负责人出的。推断老师,基本可以判断出问题的内容。通过文献检索和网上查询,可以查到这些老师近几年,尤其是最近两年发表的论文、著作和研究课题。这些大致就是考题的题目。因为导师对近期的研究比较熟悉和感兴趣,所以倾向于提出这样的课题。通过各种渠道,尽量了解可能出题老师的学术背景,如年龄、学术观点、研究领域、毕业学校等。另外,还要注意其他报考学校的老师的相关研究,因为他掌握的信息也可能是出题老师的。去年考的题目今年不会考,但是相邻的内容一般都是考生的内容。比如教育,去年参加了国家教育考试,今年可能参加义务教育考试。
第三,要抓住被测科目的“核心要素”。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系列的关键点,这些问题都必须搞清楚。即使试题不在你的重点范围内,利用你掌握的“核心知识”,答案也不会太远。也就是说,专业课的基本原理、概念和知识必须具备。这些基本的东西只要理解透彻,一般就不会跑题了。课本上有些东西是“陪衬”。如果精力不够,根本不需要看,一般也不会考。这样可能考的内容就很精通了,考试成绩也容易提高。我的考试用书是一本简化的书。因为这个版本简洁,重点突出,容易记忆。每一门学科都有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牢牢掌握这些“核心知识”,做到语言优美,数据准确。一旦遇到什么不懂的问题,就写出来。
关于博士生的英语考试,英语曾经是博士生的一道壁垒。随着考生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英语检查的有效性逐年下降。有些人外语很好,只是专业课不及格。一旦外语过了线,北师大的一些专业就不考虑外语成绩,而是按照专业课成绩排名。然而,对于相当一部分人来说,外语仍然是一块绊脚石。博士外语的难度因学校而异,一般在六级和托福之间。这几年我们发现考博的英语难度有所提高,主要是词汇量大。有些阅读材料的词汇很偏,很专业,字典里可能没有。如何准备一门外语?
我们的经验是参加英语培训班。单纯的看书,自己做题,不一定有好的效果。北京等地每年寒假都会开设很多六级英语培训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跟班学习对提高成绩有好处,比如新东方学校。如果你是大学老师,可以去我们学校听英语课。如果申请学校开设Cobo英语培训班,最好报名学习。这种辅导班的辅导有一定的针对性,有利于提高成绩。另外,每个大学的外语题型不同,考查的重点也不一样。从市场上买一些Cobo英语书是很有必要的,也可以邮购到你申请的学校。总之要有针对性的复习。
第四,考博专业课的复习
关于专业课的理解,有的考生认为自己学了这么多年这个专业,甚至发表了很多文章,专业课应该没问题,从而放松了对自己专业课的复习要求。其实现在医生入院,各个环节都不能放松。即使你通过了,如果分数低,总分排名取决于以下两个阶段:
1.了解学术动态。确定戏剧市场和研究方向后,考生要立即在招生简章或报考学校的网站上找到复习的参考资料。一定要翻翻近两年的专业杂志,看看大家讨论的热点问题,浏览一下报考学校近三年的期刊,了解一下本专业发表的论文。最好在考前思考一下热点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考生要在中国期刊网上查看导师最近五年发表的文章及其近几年的专著。一些观点、数据、理论要掌握,尤其是老师的论文,遇到类似题目可以上移,对你成绩的提高大有裨益。特别注意老师对一些有争议问题的看法和立场。如果时间允许,最好围绕这个问题收集相关资料。通常导师会检查学生的这些中级问题。导师招博士也是寻求合作者的过程。如果这两年找到一个对自己研究领域很了解的人,甚至观点兼容或相近(比如在试卷上写与导师观点相反的学者、著作和大体差异),一定会给导师带来好感。可以提前和导师的博士生取得联系,索要去年专业课的考题(一般专业课的复读率为10%-30%,但高校不提供专业课),或者请他提供第一学期的专业课笔记(大部分老师近期关注的问题都在其中),也可以请他谈谈对考题的倾向性以及考试的感受和体会。
2.复习阶段。花半个月的时间收集好所有资料后,要拟定一个大致的复习计划,包括时间和日程安排、复习方法、自查表格等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l)时间上,专业课的复习要有足够的时间,以后复习密度要逐渐变强。(2)能源安排要详细、适当。一般要求对教材内容至少复习三遍。第一次对教材有个大概的把握,这本教材讨论了哪些方面,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逻辑体系。第二遍,画出重点内容,适当记忆,掌握课本的一般知识点,尤其是书的精髓、大概脉络、要点要非常清晰。个人阅读习惯可能不同。可以做读书笔记或者在书上画画,然后整理理论和观点。这里要注意比较研究的方法,即比较各种理论的异同,从而确立自己的立场。对于目前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尽量找一些资料看看,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思考,以便有一个清晰的观点,学到的地方要特别记录下来。如果前两次是自学消化的过程,第三次是直接备考,应该放在接近考试日期的时间(最好是一个月以内)。它的目的是让你之前学过的东西在考场上得不到体现。(3)复习内容中有一点需要单独强调,就是要针对所学的课程阅读几本非指定的考试用书。很多导师喜欢写书评之类的问题。
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专业课复习有利有弊。第一个优势是我刚做了硕士论文,对本专业的理论尤其是前沿理论和当前热点问题有全面的掌握;第二,如果你是报考我们学校的导师,很容易找到资料。甚至可以提前一两个学期上导师的专业课,这样可以在专业上和情感上接近老师,这对于接下来的面试非常重要。第一个缺点是很多硕士生把精力都放在找工作上,接触这个专业的时间很短;第二,缺乏具体的实践经验和社会资本。
对于跨专业报考的考生来说,往往难度更大。在决定报考之前,一定要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复习的时候也可以适当考虑之前的专业精准笔试和面试,让导师觉得你原来的专业基础比较扎实,报考这个专业是个人研究兴趣的转向,而不是在原来的专业失败后转行。但复习专业课时,准备的时间和精力要明显增加,时间分配要向专业课倾斜。同时,在复习专业课的时候,要从专业的基础教材开始,学习本专业的硕士生甚至本科生的课程,对通识课程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对于考试的指定课程,要反复阅读,有所突破。
五、笔试和面试技巧
专业课的即兴也很重要。要注意l)时间安排,合理分配。考试时间为3小时。拿到试卷后,花5分钟浏览试题,做到心中有数。对于较难的问题和题外话,你要准备1小时,而对于你熟悉的问题,你要尽快在半小时内回答。(2)答题顺序先易后难。对于不确定的题目,可以估算一下大概需要的篇幅。最好将每个问题写在新的一页上。(3)文笔优雅流畅,但不能以答题为代价。字体大小要适中,太小让审稿人看不清,太大让人觉得内容不多。(4)先写个提纲再落笔。这样答题思路才能清晰,不会因为紧张而错过重点内容。(5)答案数量宜多不宜少,文科可按每10分1000-1200字准备答案数量。(6)重点突出,思路清晰。这就要求考生拿到考题,知道导师想知道什么,然后重点去做。一定要在段落的开头把你的观点说清楚,否则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7)思维严谨,逻辑严密。将每个问题写成一篇短文。与考硕不同,导师并不指望每个考生对某些问题给出相同的答案。只要你有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用相应的论据合理论证,导师会从中看出你的学术能力。(8)疑难问题跑题,冷静对待。每个考生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自己不熟悉或者没有复习过的题目。这就需要考生运用一定的答题技巧。首先,确定无论什么话题都在题目范围内,围绕话题本身做文章。比如题目按照字面意思分为几个方面。详细讲解自己熟悉的内容,少讲或绕开自己不熟悉的内容,千万不要讲一些外行的话,或者只是对这个话题做一些感性的评论,尽量使用学术语言和较新的专业词汇。总之要自圆其说,要把论文说清楚,回答足够多的问题。随着博士招生日益规范化、科学化,面试成绩在录取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大部分高校在笔试结束后进行面试,部分高校会根据笔试成绩另行通知面试。有的学校记录总分,有的学校记录作为参考分数。无论如何,面试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但会影响录取。
关于面试内容,主要是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一定的专业知识。考官一般会问你的毕业学校、工作经历、硕士论文和发表的论文,然后根据你的研究领域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有的会用英语提问。
关于面试策略。面试人数一般大于录取人数,尤其是笔试后,等于所有考生面试。所以每个候选人的面试时间都不会很长,一般都是几分钟。应试策略基本有两种:一种是适时出击,详细说说自己熟悉的内容,把自己最闪亮的一面展现给考官,简单回答不熟悉的问题;二是耐心等待老师讲问题,你要做一个好的倾听者。不要急着回答,不清楚可以再问。关键是掌握好时间。说多了不如少说。面试的顺序对考生的成绩和印象都有影响。如果可以选择,据统计,一个舞台的中间位置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