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你是英国人
这一时期,伊斯兰教不断扩大势力范围,连西欧西部的两颗牙齿——葡萄牙和西班牙——都被纳入了伊斯兰教的势力范围。
在欧洲中世纪,伊斯兰教像巨人一样屹立在西欧和东方——中国和印度之间。他们控制着北印度洋的航运路线,通过收取过路费和做中间商赚取差价,过着富裕的生活。欧洲人狭隘的宗教观使他们被强大的伊斯兰教封锁在欧亚大陆的一个角落,地中海北岸几乎是他们所能到达的最远的文明世界。
欧洲人不解地看到,东方的各种圣物,主要是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和印度香料,都是从地中海方向运来的,然后把它们的贵金属——金银——老老实实地供奉起来,运到东方、印度和中国。
当然,中国是否想在这个商业链条的中下游分一杯羹,完全取决于中国统治者的意愿。很多时候,造船技术和军事实力在世界其他地方都遥遥领先于中国,在印度洋航行也没有任何障碍。他们高兴的时候就让本国国民进行自由海上贸易,比如宋朝。他们不高兴的时候,就实行海禁,锁门搞内部流通,比如明清时期。
中国在印度洋最美的时光,是明朝永乐年间的郑和下西洋。然而,永乐皇帝对商业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他出航的最大动机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国威,享受各国来韩的快感,除了寻找失踪的侄子。所以郑和虽然带着庞大的队伍下西洋,却是亏本做生意(其实当然是赚钱的,只是朝廷的垄断导致分配不均,所谓“亏本”就是受害方拿他出气的说法)。为了表示自己的慷慨,外国使节向永乐皇帝进贡本国珍宝时,往往可以从皇帝那里得到超过进贡价值10倍的东西。
在没有机械力的时代,印度洋上有规律的季风为航运提供动力,5-9月吹西南风,65438+10月到次年3月吹东北风。只要掌握了这股洋流的规律,就可以在北印度洋上畅行无阻。在盛行东北风的季节,商船从印度或东南亚起航,驶向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盛行西南风的时候正好相反,方便从东非和西亚到达印度和东南亚,然后转向中国。
在欧洲大航海之前,中国是欧洲人的天堂,任何关于中国的传说在他们心中都是不可能的。
一个叫Buzzug的欧洲人向同胞吹嘘他在中国的经历:一个官员在六亿五千四百三十八万骑兵的护送下进入广州;当中国的一个统治者遇到一个阿拉伯商人时,他被500个各种肤色的女奴包围着,她们都穿着丝绸和珠宝。
Buzzug的同胞们无法想象,这种只有欧洲顶级贵族才有的服装首饰,戴在中国的一个侍女身上。
对中国和印度影响最大的是凯尔·波洛,他写了自己的所见所闻的传记,其次是伊本·拜图泰。当然,凯尔·波洛在欧洲和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
毕竟,眼见为实。明朝时期,郑和的舰队,三宝的太监,让印度洋沿岸的国家感受到了强大的中国带来的震撼。明朝永乐皇帝朱迪从他的侄子朱允炆那里继承了皇位,但是他找不到他侄子的尸体。于是,他派郑和下西洋去寻找他的侄子,以消除他的忧虑。没想到,这个初衷最后变成了国力的大展示,太平洋和印度洋成了永乐皇帝展示的舞台。
从1405到1433,郑和七下西洋,他的船队由250多艘宝船和30000多人组成,浩浩荡荡到达东非海岸。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把一生都献给了他热爱的航海事业。他死在印度南部的国际港口卡利卡特(中国称古里)。
随着郑和的去世,明朝的继任者对海上贸易没有兴趣,并实施了海上禁令和限制海上贸易,放弃了他们的海上霸权地位。
中国退出海上联盟后,寻找神秘中印的浪潮逐渐在贫穷落后的欧洲展开。他们天真地以为印度洋只是一个比地中海大几倍的海。
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付诸行动。此时,他们已经脱离了伊斯兰教的控制,回归了基督教。如果他们很穷,他们会改变主意。他们对丰富而神秘的东方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他们露出狰狞的獠牙,打算猎杀神秘的东方国度。也许他们觉得中国太远了,所以他们把寻找一个相对较近的印度作为第一站。起初,他们愚蠢地称任何未被承认的地区为印度。
比如1492年的西班牙哥伦布,在东方寻找中国和印度的时候,没想到被风吹到了中美洲。哥伦布至死都称他的新大陆为印度(India)。
直到十几年后,意大利人亚美利哥写了一篇文章告诉欧洲人哥伦布到达了一个新大陆,欧洲人才发现除了中国和印度还有其他大陆。
欧洲人会简单地以亚美利哥的名字命名这块新大陆。不知道死了的哥伦布知道自己发现的大陆是以后来者的名字命名的时候,棺材板会不会跳起来。
1497年,另一位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奉国王之命,率领三艘小船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洋。如果他们的船放在100年前的郑和宝船上,只能充当救生艇。但最终,他们凭着勇气和鲁莽,跌跌撞撞地从非洲东侧绕过好望角,到达了印度洋。
这时候他们连季风和洋流是什么都不知道,所以无知的风险和国庆节没摸过方向盘的人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是一样的,全军覆没是大概率事件。
非洲西海岸和印度洋上的大部分岛屿都在伊斯兰教的势力范围内。他们和基督徒互相敌视,但一些沮丧的伊斯兰教徒把葡萄牙人的到来视为翻身的机会。位于今天的肯尼亚港口城市,马林迪人想和葡萄牙人合作,用他们的力量来对付他们的竞争对手。
D 'Gama的船队于1498年4月抵达马林迪,受到当地统治者的热情接待。还提供了一位急需专业人才的阿拉伯老水手马吉德。这位阿拉伯人大半辈子都在印度洋上航行,对风向和洋流了如指掌。他告诉D 'Gama不要沿着海岸线向北走,而是向东北航行到海洋深处。
因为他们搭上了季风的便车,所以不到一个月就到达了印度。他在印度的停泊地是中国伟大航海家卡利卡特(古里)逝世的地方。
里卡特的统治者叫做扎莫林,这不是一个名字,而是一个头衔,意思是海洋之王。双方一开始见面很愉快。但后来,扎莫林在阿拉伯大商人的唆使下绑架了这些不速之客,但他很快释放了他们,并赔偿了大量香料以示歉意,但为时已晚,敌人已经伪造完毕。
当葡萄牙人准备离开时,阿拉伯人再次劝扎莫林杀了他们,因为现在葡萄牙人已经知道了去印度的路线,一旦他们返回欧洲,一支更强大的欧洲舰队很快就会到来。从后来的结果来看,阿拉伯人的分析还是很有道理的,但是扎莫林不同意。
因为他认为这将违背印度洋地区长期以来的自由贸易原则。
如果扎莫林采纳了阿拉伯人的建议,印度洋周围民族的悲惨命运也许就不会到来。一念之仁最终导致了传统印度洋世界的彻底颠覆。
1499年,达加马的舰队终于回到了里斯本。虽然一半的船员死了,只剩下两艘船,但葡萄牙人还是很高兴你来了,因为印度洋的秘密被揭开了。
事实上,早在公元15世纪初,英国和葡萄牙就已经改进了中国的火药和火炮技术。达·伽马回国后,葡萄牙国王组织了一支大得多的舰队,在边上装备了一排排火炮,命令他们再次前往印度,为彻底征服印度洋做准备。
他们的舰队简直就是海洋上的一群怪物。他们可以在印度洋上横着走,劫掠不够合规的港口,遇到伊斯兰国家的船只就杀人偷货。
葡萄牙人的残忍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杀人犯,被他们吊死、溺死或杀死都是最仁慈的死法。挖眼割舌,砍断四肢,甚至烧全船都是他们取乐的手段。很多时候,连女人和婴儿都幸免。
当他再次来到卡利卡特时,达·伽马迅速用武力迫使扎莫林与他们签订了独家贸易协议,驱逐了其他所有竞争对手。葡萄牙人在南非、东非和印度获得了立足点,这确保了他们能够控制印度洋上的贸易路线。他们规定,在印度洋上活动的各国船只必须持有葡萄牙颁发的通行证才能出航。结果印度洋世界的游戏规则被葡萄牙人改写,原来的自由贸易原则被葡萄牙人的垄断所取代。
16世纪,葡萄牙人通过控制非洲和印度的贸易港口,成为了印度洋的主人,把这个相对平静自由的贸易区变成了他们统治的季风帝国。
然而,葡萄牙的两个天然缺陷,使得他们的帝国仅仅几十年后就崩溃了。第一个缺陷是他们的人口基数太小,654.38+0万人统治不了几乎半个世界的几亿人。
另一个缺陷是,他们极端的基督教信仰无法容纳其他信仰的人加入他们的体系,无法源源不断地引进其他国家的技术人才。
到16年底,葡萄牙又出事了。1581年,葡萄牙被邻国西班牙吞并,东部殖民地与大陆断绝联系,生存空间进一步恶化,葡萄牙人统治的帝国迅速衰落。
然后在1588年,葡萄牙的宗主国西班牙在与英国的海战中全军覆没。葡萄牙的沉没并没有给印度洋国家带来好运,因为荷兰和英国立即从葡萄牙手中抢夺了霸权,继续统治印度洋。
17世纪,英国人在印度洋取代葡萄牙人建立第二代季风帝国时,改弦易辙,纠正了葡萄牙人犯下的错误。比如英国人虽然也传教,但不像葡萄牙人那么偏执。
英国给了印度相当宽松的宗教信仰自由,英国虽然残酷镇压殖民地,但也有配套的绥靖手段,比如在印度建立一个全印团队的基层管理机构,招募印度人参军等。,所以英国版的飓风帝国2.0在印度洋地区比葡萄牙人更成功。印度国家再次投入英国人的怀抱。
时至今日,许多印度人都以这段英国殖民历史和他们的国民能说一口流利的印度英语为荣。在近代与中国的争端中,他们确实因为掌握了西方的语言工具而在世界上占据了宣传的优势,他们看起来很委屈。
我们也要遗憾和感叹,当我们是大哥的时候,没能保护好小弟们,让他们落入西方帝国的怀抱,导致他们时不时和大哥唱反调。
在中国“一带一路”政策的指导下,一个新的商业和航运网络正在印度洋周围形成或恢复。季风世界不需要帝国的存在,它会以自由的姿态重新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