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提纲怎么写?(采访者)
一般新闻报道也非常重视采访的前期工作。记者要善于研究和分析信息,并以此为基础撰写采访提纲。但这种数据分析有限,面试提纲也比较粗糙。因为一般新闻采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一个相对独立的事实。所以记者只要善于提问,往往会有所收获。但是,单一的、相对独立的事实的深度不足以进行深度报道。对“为什么”和“如何”的研究,使得背景信息的收集和研究成为记者在深度报道和采访前期花费大量精力的地方。
首先,通过对社会现实和发展的研究分析,找准受众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能否准确、敏感、有远见地选择题材,直接关系到深度报道的成败。这就要求记者在现实生活中有敏锐的嗅觉,对社会动态有睿智的把握。《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是一个擅长深度报道的栏目,但那些看似冰冷的新闻事件,只是一段时间以来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冰山一角。记者们通过艰苦的调查研究,在杂乱琐碎的线索中找到合适的报道题材。
其次,收集和分析背景信息。新闻事件的背景一般包括:补充史料、表现事物关系的材料、提供人物必要经历的材料、数据事实等。收集和分析这些背景材料对深度报道和采访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对整个报道过程也有深远的推动作用,包括帮助记者获得采访机会,快速进入采访角色,获得被采访者的信任。为了独家采访基辛格博士,央视记者水均益在准备了大量相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基辛格博士的性格特点,然后直接联系基辛格的办公室进行采访。他还向办公室人员解释了基辛格接受采访的好处,最终让基辛格接受了专访。
最后,拟定一份全面、深入、清晰的面试提纲。采访提纲是记者逻辑思维和思维水平的体现。一份好的采访提纲可以帮助记者坚定信心,面对逆境保持冷静,掌握采访的主动权,使采访获得完美的结果。杜俊飞在《深度报道的原则》一书中提到,美国内华达州新闻学教授拉鲁·吉兰(Lalu Gilland)曾推出一个设计采访提纲的辅助公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提醒记者,在设计问题时,应涉及以下具体问题:
目标——你(或组织)想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障碍——你遇到什么问题了吗?目前的阻力是多少?
解决方案-你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有没有解决矛盾的方案?
这个想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基于谁的观点?
当然,采访提纲的起草也与记者自身的采访习惯和沟通方式有很大关系,但更重要的是要保证问题的独特性、准确性、连贯性、创造性和引人入胜性。
说到底,面试无非就是一场生动活泼、深思熟虑的谈话。具体的提问技巧包括: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这种方法就是一开始就问一些比较难的、密切相关的问题,然后扩展成比较笼统的问题。适合面试那些善于言辞,思维敏捷,有自信的人。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诚高效,开门见山能让对方觉得你知道该做什么,值得交谈。
2、由浅入深,提出问题,探索未知细节。深度报道有很多尖锐的问题,有时候难免让记者碰壁。被采访者要么拘谨不安,支支吾吾,不得要领,要么故意拒绝,闪烁其词,敷衍了事。这就需要记者有提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和气氛,逐步引入话题;或者旁敲侧击,追根溯源,引出不为人知的细节。
3.归纳性的问题会导致生动而有说服力的对话。在引导性提问中,被采访者要敏感,要愿意争辩,而记者要把握谈话的时机,用语气、语调或措辞诱导对方给予肯定的回答。引导性提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记者与被采访者的关系和谐程度。因为引导性问题很容易让谈话达到不妥协的地步,但只要维持和谐的关系,就有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相。
4.适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报道的一个重要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问题大多具有针对性、针对性和排他性,需要给被采访者留出思考和说明问题的时间。聪明的记者一般不会打断被采访者,所以可能会得到他们得不到的直接问题。刻意保持面无表情有时也同样有效。美国著名电视主持人迈克·华莱士(Mike wallace)说过,“我发现电视访谈中最有趣的事情就是问一个很美的问题,然后在对方回答完之后你会沉默三四秒,仿佛你还在期待他更多的回答。你知道会发生什么吗?对方会觉得有点尴尬,跟你聊更多的事情。”
善于观察和倾听,捕捉面试问答中不能透露的事实。艾丰提醒所有记者“采访时不要忘记带上你的眼睛和耳朵”。我们强调观察和倾听,因为深度报道和采访需要记者的全身心投入。很多鲜为人知的道理和珍贵的新闻事实,都是记者通过调动包括内心在内的所有感官感知到的。
(1)选择合适的视角进行细致的观察。这个视角可能指的是把握事物相互关系的宏观的、整体的视角;也可能是指记者个人感受和想法的角度;也可能是指实地观察时的微观视角。总之,正确的视角和细心的观察会使记者获得准确、直接和有特色的信息。
(2)做一个细心的倾听者况运淼在《当代新闻》中提出:一个新闻工作者,尤其是经验丰富的新闻工作者,应该是最好的倾听者,而不是话匣子。的确,善于倾听的记者往往更容易收获丰富的成果,也更容易与被采访者沟通。稍纵即逝的新闻线索和被采访者的言外之意会因为你的有意倾听而被发现,对新闻事实的理解可能更接近其本来面目。
面试的具体要求:
1.约定时间和地址;
2.如有变化,制定第二方案;
3.面试内容的起草,包括问题的准备;
4.了解受访者的背景,事先收集信息;
5.事前对CUHK(包括康源、石牌)历史有一定了解;
6.提前询问被采访人是否可以录音拍照;
7.面试时把握主题(尽量不跑题),控制时间;
8.面试时与被面试者互动;
9.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和语速,面试时说话清晰明了;
10.面试中遇到不清楚的地方及时提问,绝对避免主观臆造和添加;
11.面试结束后,可以询问是否能提供相关资料;
12.送些礼物表示感谢;
13.将完成的采访稿发回给被采访者,请他过目并做适当修改;
14.将最终出版物的副本发送给受访者,并再次感谢他。
例如:
面试大纲
远程教育项目
俞圣泉博士:
你好!
I .对在线教育的技术支持
1.据你所知,中国网络技术的现状,尤其是改革后的教育网络在世界上的地位,还有哪些不足?
对于科教网来说,如果仅仅是骨干网的骨干传输速度为2.5G,已经达到了与发达国家相同的水平,但其分支连接速度、连接普及率、开放性以及服务意识和水平还远远不够。与其他主要网络的互联率仍然较低。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主要应用职能之一是发展现代远程教育。那么,改革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能否满足中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需求,将提供哪些保障和支持?
这远远不够。目前CERNET只是在一些重点大学之间有很好的连通性,并不能为普通人提供廉价快速的接入。但是,现代远程教育主要是针对普通人,而不是针对在校全日制学生。改造后的科教网在以下几个方面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1)大范围拓展分支节点。延伸到中小学、社会机构、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等。,使其具有广泛的互联互通基础。(2)大力加强与其他网络的互联互通,使其他网络的用户能够方便快捷地访问科教网的资源,充分利用其他网络的普及率。对于CERNET的骨干节点,要特别注意与地方城市综合带宽网络的互联,尽可能提高UNESCO网络的可及性。(3)将校园网下属管理机构改为公共服务机构,使其真正服务于普通用户,提高网络的不良率和利用率。其中,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是网络中心的重要职责之一。(4)得到政府更多的政策支持,为教育网争取更多的免费连接,降低网上学习所需的高额费用。
3.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技术先进的校园网。一个学校在校园网内部在线学习和在校园网外部在线学习是一样的吗?为什么?网络硬件平台建设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要求不一样。校园学习很容易满足网速的要求,因为是局部地区,网速很高,一般的校园网都能满足要求。如果需要调整,也只是小范围的事情。只要有强烈的需求,就会很快得到满足。但是,校外学习的速度瓶颈不在于校园网,而在于校园网与外网的互联。它要求学校网络具有较高的外部连通率,最好不仅有一条连通路径,而且有多个连通出口。目前大部分学校通过接入校园网无法满足大规模远程学习的需求。在建设校园网时,为了满足远程教育的要求,学校应注意与外部网络的连接,并设置更多的连接出口,最好是与主干网直接相连的主光纤。
4.要同时实现远程教育和多人调用在线课件的实时交互,改革后的教育网和试点学校的技术条件支持到什么程度?
科教网上的实时视频交互,如果在主干网上可以实现,如果在分支网上就不能实现。多人并发访问网络课件,如果是网页形式的课件,应该没问题,但如果是数据量很大的视频流,60多人并发访问,一般会出现问题。可能有两个问题:一是服务器处理的瓶颈,可以通过服务器集群解决;第一,网络带宽的问题,一般可以通过设置更多出口或者提高出口速率来解决。我不认为大部分试点学校的网络设备和网络互联率有能力实施大规模的网络教育(10000人以上)。但目前任何学校的招生规模都不可能这么大。这么大的规模,如果是强烈的市场需求,就会有资金支持,网络技术的支持就不成问题。如果有足够的资金,可以通过提高骨干网速度、提升网络设备性能和档次、服务器集群化等方式方法解决。
5.根据你个人的看法,未来中国的现代远程教育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技术模式和发展途径?
我认为在我国近二十年的远程教育中不可能采用单一的技术形式。目前,远程教育常用的技术有:电视广播、视频会议、互联网、VBI、有线电视、卫星数字频道等。它们各有利弊。利用这些技术,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考察:异步/同步,交互/非交互,低/贵,简单/复杂。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在这四个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然而,其他技术也有一些局限性。因此,一般来说,技术应用的主体应该向互联网发展,也就是说,在未来的远程教育中,互联网将是教学交流的主体,其他技术手段只会起到补充和辅助的作用,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其他主流技术的特点都会被纳入互联网,比如视频会议系统。就我国的具体情况而言,互联网应该是新型远程教学机构和远程教学点的主要选择。我确信,中国互联网的规模和速度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一定会领先于(或至少同步于)新兴远程教育机构技术需求的增长。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它,而不是用一种静态的思维来处理事情。我们也可以从成本/收益比的角度来确定技术形态的应用。对于新兴的远程教育机构来说,选择互联网无疑会有最好的成本效益比。但是选择互联网就意味着拒绝其他技术吗?不,远程教育技术的发展不是一种替代关系,而是一种主体替代关系。在这个阶段,可以采用多种应用技术,特别是对于已经采用传统技术开展远程教育的机构。比如拥有优秀教育电视频道资源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CCTV),将电视与互联网相结合,将是现阶段最好的解决方案,可以用电视解决教学问题,用互联网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反馈和控制问题。现阶段电视、互联网、VBI、镜像教学点等措施会是比较现实的组合,而其他技术成本太高,无法大规模使用。
二、关于网络教学模式
1.根据你个人的理解,目前在线教学模式有几种形式。你对每种形式有什么看法?在中国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更适合的形式是什么?
关于网络教学模式的详细介绍,请参见附件1。
适合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网络教学模式是异步教学模式。异步教学传授知识,解题训练思维和解题能力。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异步教学模式不仅意味着教师只准备讲课的材料,还意味着教师必须经常在网上主持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发表意见,在网上实现作业、考试、答疑等基本教学环节。
2.教育部已批准清华大学、湖南大学等几所普通高校设立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你对试点学校的网络教学模式有什么看法?
四所试点院校均采用视频会议系统(清华采用卫星传输),其教学形式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延伸,没有实质性的互动(上课时间有限,不可能有很多人通过视频会议进行互动),与电大现有的电视教学没有本质区别。现代远程教育应重新定义教师的教学活动,以辅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为核心,并据此评价教师的工作绩效。重新定义学生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参与学习,并将其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维度。学生学习活动和教师教学活动的重新定义。请参考附件2。
3.根据您的了解,目前试点高校的网络教育采用什么样的学制、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和考试形式?对此你怎么看?而且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是在原有基础上修改,还是重新考虑和安排?为什么?
据我所知,试点高校基本上都给学生延长了学制、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考试形式,我认为不太合适。这方面需要大幅度修改,要适合参与远程学习的学习者的特点,增加学习者的灵活性。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调性的评价。我觉得在线教育采取自考的形式比较合适,控制重点和重点模块,最后的分数应该由几部分组成:学习的参与度,平时的考试和作业,通过考试的分数。分数之间应该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作业和考试应该以开放式问题为主。
4.你认为网络教学如何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原则?网络教学和课堂面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哪些区别,网络教学更注重什么?
在线教育打破了传统学校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也突破了传统远程教育无法实施有效沟通交流的局限。它要求建立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从课堂教学转变为制作在线教学课件、在线答疑、在线布置/批改作业、在线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提供学习资源等。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要求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观和学习方式,从主要接受老师讲课转变为自主学习,从以课堂为主的学习活动转变为在线听课、课后答疑、讨论、测试练习、浏览相关课外资源、做笔记等一系列自主学习活动。
为了实现这一教学模式和教学活动的巨大变化,两个因素至关重要。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从重视“教”到重视“学”,从重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等教学理论到重视“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开展教师教学。其次,要有一套能够很好地支持网上教学(学习)的配套工具,让教师在新模式下轻松实施教学活动,学生在网上轻松学习。
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网络教学,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根本和关键在于教学模式的转变。如果线上教学只是传统课堂老师讲课的线上搬迁,是不可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关键在于实施问题驱动学习。而不是直接阐述问题的解决方法,而是提出问题,提供相关案例资源,帮助解决问题。教师应该改变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和活动。在这方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国内许多学者对此理论进行了探讨,但缺乏实践支撑。要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我们需要做大量的实践工作。还需要强调的是,在线教学(学习)模式可以是多样化的,不是一门课程而是一种教学模式,比如简单的知识内容,可以教授,而对于复杂的知识、技能训练、思维训练,可以采用问题驱动的学习模式。
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教师与学生在地理上的分离,这导致了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的转变。教师的教学活动已经从单纯的教学转变为开发网络课件、网上答疑、组织网上讨论、网上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等等。学生的学习活动已经从简单的课堂听课转变为主动的、积极的、基于发现的网络学习。学生的积极参与是网络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与讲师的活动密切相关。讲师要真的在网上主持学习,不要让学生有孤独感。他要感受到老师的存在,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帮助,通过网络和老师交流。对于教师来说,网络教学不是简单的把教学内容放到网上,更多的是关于教学主持人和开始教学后参与工作的情况。网络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参与教学,学生参与学习。
目前,有人提议建立一个“虚拟校园”,例如为学习者安排宿舍和座位。据了解,学习者对校园里的一些社交和网络活动不是很感兴趣。对此你怎么看?哪些方面有助于学习者适应“虚拟”环境?
激发学习者在线学习的兴趣确实是一个大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我们应该深入到教学实践中,经过调查、总结和研究,找到规律,制定对策,希望更多的一线教学教师做一些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但是有两种激励机制是明显有效的。一个是对学习的评价,一个是师生接触的紧密程度。对于学习评价,绝对不能单纯以最后一次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而是要记录学习者参与学习的一些基本信息,并以这些信息作为评价的基本依据,比如学生在线学习的时间、提交作业的数量、讨论时发表文章的数量、提供学习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等等。对于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有强烈的责任感,同时也要转变教学观念,真正在网上实施教学辅导。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也可以通过网上记录的一些基础数据来评价,相关的教学数据也可以通过在网上给学生发问卷来获得。
创造一个让学习者有成就感和归属感的学习环境,绝对是学习者所需要的。
6.在网络教学模式下,你认为如何解决实践教学的问题?另外,有人认为远程教学,包括网上教学,主要是知识性的内容,素质教育和培训总是不到位。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网络教育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和培训?
网络教学的实践环节是其最大的局限性。解决的方法只有两个。一种是面授和网上教学相结合。对于一些确实需要实践教学调整支持和精密昂贵仪器支持的教学内容,有必要采用校内面授的方式。但是对于一些常见的实用内容,比如写程序,做社会调研,可以在互联网上组织实施。另一种解决方案是通过软件仿真实现虚拟实验。目前,虚拟实验教育技术这一前沿研究课题走向实用还需要一段时间。
网络教学绝对不仅仅是知识内容,它提供了比课堂教学更多的实施素质教育的手段和空间。问题驱动教学模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小组协作学习可以实现人际交往,培养人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素质教育能否在网上实施,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如果课堂教学搬到网上,就没有素质教育,但如果能在网上实施创新教学模式,就能实现创新教学能力的培养。
附件3介绍了三种在线学习模式及其支持工具。
第三,关于网络教育的管理机制
1.政府在网络教育的宏观管理中应该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2.网络教育涉及面广,需要协调的部门多。你认为办学单位应该如何进行统筹协调和管理?
3.根据你个人的看法,在线教育的教学和教务管理机制是怎样的?办学单位在管理上应该加强哪些方面?
关于在线教育的管理机制,我觉得应该强调学制和学分的弹性,强调要根据老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的信息来评价,不能用简单的结果来做一次性的评价。
4.在线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国家与办学单位相结合的管理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
四、关于网上资源建设
1.请简要介绍一下目前网络资源建设的进展情况。网上资源建设存在哪些问题?
2.线上资源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3.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学课件的开发应遵循哪些设计思路和原则?
网上教学支持系统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在于:我们认为网上教学不仅仅是教材在网上的发布,更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充分沟通和交流,由于远程教学师生之间的空间分隔,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此外,传统教学过程中一些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如作业、考试、图书馆、笔记等,都应该能够在互联网上获得。所有的沟通交流和关键教学环节的支撑都需要一些特殊的工具来支撑,而现有的互联网技术并没有提供这些工具,所以需要开发工具。另外,在线交互编程对于非计算机教师来说比较难。因此,有必要开发一套在线教学支持平台,为教师提供全面的在线教学工具支持,屏蔽了编程的复杂性,使教师能够专心教学,也使在线教学从简单的教学信息发布变成一个充满互动和交流的虚拟学习社区。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思想:
1.综合管理
网络教学支持系统应该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实行一体化管理,而不是各自为政。目前,互联网上有一些现成的工具,如电子邮件、WEB、新闻组等。,具有一定的教学功能,有些大学还开发了一些教学辅助工具,如用户注册系统、讨论组、聊天室等。,但这些工具脱离了教学内容,是相对独立的系统,对教学的紧密性支持不够。像有些系统,想学几门课,需要登录几次,用得很好。集成管理就是使教学支撑系统真正满足教学的要求,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活动都可以在一个统一的系统中完成,而不需要在几个系统之间来回切换,从而降低操作的复杂性和学习的难度。
2.完全开放
远程教学涉及行业广,学习者数量大,教学内容的形式要求复杂,这就要求系统完全开放,能够容纳多种形式的在线教学内容,不仅支持一些专用工具开发的教学内容,还支持一些文件格式。本系统将采用开放的文件存储格式,支持所有可以在互联网上运行的课程内容和文件格式(包括需要插件的文件)。课程开发工具没有任何限制,只有该工具开发的课程内容才能在网上运行。
3.简化交互式教学设计的复杂性
在我们看来,网络教学不仅仅是将教学内容发布到网上,更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充分交流与互动,从而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由于师生在物理空间上的分离,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重要。可以说,这种互动的广度和深度是决定在线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网络教学包括一些基本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的发布、作业、答疑、考试、讨论(同步/异步)、记笔记等。而现有的互联网工具并不能很好的支持这些活动,老师需要设计复杂的互动程序,这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是不可能的。教学支持平台就是要解决这些交互工具的支持问题,让教师不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开发程序,就可以轻松获得良好的交互支持,从而可以专心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教学支撑平台的首要功能是降低实施在线教学的技术难度,提供方便实用的教学工具,简化交互式教学设计的复杂性。
4.支持多种教学策略
网络教学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和教学的组织者转变为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习者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此外,教师和学生在地理上的分离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师生关系。在这种新的关系下,传统教学过程中采用的相当一部分教学策略不再适用。网上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新的教学环境下,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需要引入新的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支持平台必须能够充分体现这些新的理念和方法,必须能够支持适合网络学习环境的新的教学策略,如探究式学习、协作式学习、角色扮演式学习和辩论式学习,并应提供实施这些教学策略的实用工具。
4.你认为网络资源的建设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运行机制?在具体项目的开发中,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统筹规划,充分调动积极性?
5.你认为要真正享受线上资源,还需要重点做哪些工作?
另外,在以上四个方面中,你个人对哪一个或其他方面感兴趣并有想法,请在此基础上深入谈谈你的观点和看法。如果您认为还有一些重要问题需要纳入这一范围,还有一些问题表述不当,请按照您的意愿行事。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编辑部
200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