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知识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最早有记载的对联出现在三国时期。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9),在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市)出土了一个特大的铁十字架,上面铸有三国时期(238-250)孙权赤武的年号。

作为一种习俗,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将对联习俗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联的习俗在有汉字文化渊源的华语地区和民族中传承和传播,对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按用途分类:

1,春联:过年专用对联。

2.祝福语对联:用于生日、婚礼、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场合。

3.送礼:赞扬或鼓励他人使用它。

4、自我鼓励:自我鼓励。

5、行业协会:不同行业张贴在大门或店内。

扩展数据:

正式要求:

对联长短不一,只有一两个字短;它可以长达数百个单词。对联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对、对、流对、联对、集句对等等。但无论使用哪种对联,都必须具备以下特征:

1,字数相等,句子一致。除了刻意留出一个字的位置以达到一定的效果外,上下对联的字数必须相同,不能多也不能少。

2、要平铺直叙,语气和谐。传统习惯是蜷起平落,也就是最后一句话结束时蜷起,最后一句话结束时蜷起。

3.词类要相对,位置要一致。一般叫虚对虚,实对实,也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量词对量词,副词对副词,关系词必须在同一个位置。

4.要内容相关,上下贯通。上下链接的意思一定是相互联系的,但是不能重复。另外,传统的挂对联做法,一定要书写顺直,粘贴垂直,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不能颠倒。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