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世纪到19世纪末,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哪些显著变化?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今天的美国民族是100多个民族的混合体。可以说,没有移民,就没有今天的美国。其实美国人本身就是移民,或者除了印第安土著以外的移民的后代。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尽管美国人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甚至承认移民确实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但他们仍不时对新移民表现出不受欢迎甚至敌视的情绪。针对这种矛盾,有人从心理学角度进行了解释,认为是先入为主的偏见造成了美国人无时无刻不在根深蒂固的排外情绪。然而,根据美国对华人移民政策的演变,事实并非如此。因为美国人对中国移民的态度并不总是排外,也不全是排外,而是经历了一个由松到紧再到松的变化过程。据此,本文认为,尽管仇外心理可以部分解释前述矛盾,但造成这一矛盾并决定美国对华移民政策演变的根本因素在于美国的实用主义,即利益至上原则。在下文中,我打算在考察美国对华移民政策演变的过程中澄清这一观点。

如果简单划分,中国人移民美国可以分为四个时期:自由移民时期1848-1882,黑暗时期1882-1943,特别立法下的入境时期1943-1965和65435。这种划分的主要依据是:美国对华移民政策的变化。因此,1882、1943和1965可以视为美国对华移民政策发展史上的三个转折点。从1882年《排华法案》的颁布,到1943年《排华法案》等一系列排华法案的废除,再到1965年新移民法的颁布和移民政策的进一步放宽,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推动美国改变政策的正是务实的心态。

中国人涌入美国始于1848,主要是因为加州发现金矿。从1848到1882,中国人被允许移民美国,所以有人把这段时期称为“自由移民”。这一时期,美国中央政府(联邦政府)对移民采取了相对宽松自由的政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美国广大的西部地区急需开发。大量中国移民的到来,不仅可以缓解西部劳动力短缺的困难,而且中国人以其特有的勤劳、智慧、坚韧的民族特色,成为西部边疆当之无愧的领袖。美国当然不会拒绝对待这么好的劳工。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从1848到1882,出现了三次中国人移民美国的高潮。诱因是65438-09年50年代的加州淘金热,60年代的跨北美铁路建设,70年代加州的农业大开发。但是,所谓的高潮只是相对于过去而言的,因为事实上,直到1882,美国华人的比例从未超过美国总人口的千分之二。这一时期,在美国的华人主要集中在加州。65438+1960年后,部分华人开始向西部其他州迁移,但直到65438+1909年末,加州仍是华人最重要的居住地。总的来说,这一时期(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中央政府出于开拓边疆的考虑,基本上对中国移民给予了批准。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中美《普陈安条约》于1868年签订。但不可否认且被忽视的是,在西海岸各州,尤其是加州,一直存在着强烈的反华倾向。

如果说美国政府在这里批准中国移民是出于利益的话,那么加州拒绝中国移民似乎也是一样,只能从利益的角度来解释。因为根据史料,我们知道加州人一开始对华人并没有恶感,甚至因为华人在加州的良好表现,当时的一些报刊杂志也经常对华人大加赞赏。在一些书中,中国人被视为“最善良的居民”,他们“庄重、温和、勤劳、可敬”。然而,正是加州人如此推崇中国人,以至于他们很快成为美国反华势力中的深水炸弹。因此,认为加州人从一开始就对华人有种族偏见,并成为反华倡导者的观点,显然无法解释加州人傲慢与克制的不一致。而如果我们换个角度,选择利益冲突作为出发点,就会发现;这个问题很快就会变得清楚。

如前所述,最初中国人涌入加州是因为加州发现了金矿。但在19的40年代末50年代初,商人仍是加州华人的主要组成部分。除了商人,还有一些熟练的工匠、建筑工人等。,而且矿工人数还少。由于这些人的到来恰逢其时,解决了当时紧缺行业的燃眉之急,华人在这一时期获得了加州人的普遍青睐。但随着大量中国人的不断涌入,金矿的中国工人数量开始大幅增加。于是,最早的反华活动开始滋生。只是因为中国人的一味回避和妥协,反华情绪才不至于太激烈。幸运的是,65438-2009年60年代加州铁路的修建,70年代农田的开垦,为华人的涌入提供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因此,尽管在70年代以前加州的反华声音一直不绝于耳,尽管加州政府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歧视和限制华人的政策,但加州甚至发生了几起反华暴力事件。但总的来说,加州处理这里华人的政策多是限制性政策,并没有灭绝的意图。因为这个时候中国人还是要去淘金,修路,种地。然而,随着淘金热的降温,加州铁路的建成,可耕地的萎缩,在加州人眼中,华人逐渐失去了留在加州的意义和资格。

加州人的这种忘恩负义在加州州长娄斐迪在1876的讲话中表露无遗:“我应该指出,到目前为止,中国人的劳动给加州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利益。”“加州建州之初,最严重的困难是地广人稀,缺乏劳动力,而中国人的到来为我们解决了这个困难。.....现在有一股从东欧和欧洲移民到西方的浪潮。从那时起,我们可能会有足够的劳动力移民来取代中国人。中国人会回去的。国家不能容忍他们。必须阻止或大幅减少中国人入境。无限制地输入中国工人,无疑会在他们与自由工人的竞争中造成伤害。”州长承认“中国人的劳动给加州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利益”,所有加州人也承认是中国人的劳动“把整个加州变成了花园,变成了果园”。然而,州长和加州人同样相信中国人现在应该离开,因为他们将来会有足够的工人来取代中国人。可以说加州人的这种价值取向是典型的实用主义取向。

加州和太平洋沿岸各州长期以来要求被排除在中国之外,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引起了国会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移民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全国大选的决定性因素。其实在1876之前,民主党和共产党对华工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民主党一直反对华工,也因此赢得了西海岸各州的支持;但是,* * *党并不主张排斥华工,而是主张利用华工的廉价劳动力发展西方经济。但是从1876开始,情况开始发生变化。今年,海耶斯作为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出人意料地将反对中国工人的问题提上了政策议程,并因此击败了对手,当选总统。这一事实表明,在两党实力相当、政策议程没有实质性差异的情况下,对华工这一环太平洋国家的地方性问题的态度,已经成为国家政治天平上的决定性砝码。因此,此时及此后,对于民主党和共和党来说,中国移民政策的取向已经完全取决于政治利益的需要。由此可见,促使联邦政府态度转变的根本因素并不是种族偏见等,而是一种政治利益的考量。归根结底,还是利益至上的原则在起作用。

同时我们也看到,在70年代之前,19,联邦政府不仅没有过多关注和支持西海岸各州的排华要求,而且在当时,这样的要求也没有得到东部各州的积极响应。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东部各州对移民的态度普遍发生了根本变化。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终于体会到了加州人的痛苦。虽然东方各州的痛苦不是中国人造成的,因为此时中国人并没有影响到东方各州。但“同舟共济”让东部的政客开始理解和支持加州限制中国移民的态度。

这样,排华就从一个地区性的问题变成了全国性的问题。随着政界上层态度的转变,特别是由于反华势力对华人的恶意中伤和蓄意歪曲宣传,普通民众的反华情绪从65438到2009年的70年代开始上升。于是,在这种形势下,1880年,反华势力终于清除了排斥中国的最后一块绊脚石——《普安条约》。修订后的《普安臣条约》被称为《中美延约》,规定美国政府可以调整、限制或中断华人迁徙,但不能完全禁止。可以说,这个修改后的条约就是排华法的前奏,全面排华。

1882年,酝酿已久的排华法全面颁布。该法案规定,所有中国人,无论熟练与否,在未来十年内不得进入美国。这一法案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对某一种族进行移民限制的法律,它的颁布标志着华人“自由”移民美国时期的结束。于是,从1882开始,中国移民美国进入了一个“黑暗”时期,但这个时期并不是排华法规定的10年,而是61年。因为,在排华法规定的1892,即10年到期后,经美国国会决议,总统批准,排华法宣布延期十年。此后,一再延期。1904,心急的美国政府干脆宣布无限期延长排华法案。所以,直到1943年排华法被废除,这部法律的实施时间长达61年。

在这61年期间,继《排华法案》之后,美国政府在随后的几年里陆续对1882法案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弥补了1882法案的诸多漏洞。与此同时,美国政府陆续颁布了一些更加严厉的排华法律,以迎合民众的反华情绪,为大选获取政治资本。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1888年斯科特法案的颁布。可以说,这一法案的颁布是美国两大政党以中国移民为代价玩弄政治以达到其政治目的的又一产物。正如纽约《世界报》9月6日1888所指出的,《斯科特法案》其实是白宫厨柜的产物。通过这些法案,我们再次看到了实用主义的原则。

1882排华法案以及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排华法案,使得禁止华人入境的范围越来越广,导致在61期间,除了少数“豁免类”,绝大多数华人一直被拒绝入境美国。但是这种情况终于在1943年开始改变,因为那一年美国突然废除了1882排华法案以及一系列排华法案。是什么促使美国政府做出这个决定?要理解为什么美国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就不能不说说1943的国际形势。

首先,二战改变了中国的形象。中国人在二战中所付出的勇气和牺牲,迫使任何一个正直理性的人都不得不承认,中国人不应该继续被视为“劣等民族”。幸运的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是这样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其次,到了1943,世界局势已经非常明朗,就是盟军会赢得战争;但是,欧日战后必然疲惫不堪。美国已经意识到,战争为美国提供了成为世界上最富有、最强大国家的机会;战后,美国将不仅在欧洲,而且在拉美、非洲和亚洲拥有全球利益,并承担领导责任。基于此,美国觉得有必要在全世界人民心中树立和维护自己民主国家的光辉形象。但排华法案这种赤裸裸的种族歧视产物的存在,让美国很难自圆其说。与此同时,日本人抓住美国种族歧视政策破坏美国在亚洲形象的宣传,让美国更加反感却难以辩驳。面对日本的宣传,当时的一位美国参议员发出警告:“日本的宣传利用我们的法律来排斥和羞辱中国朋友,而且这些宣传都是事实,这很尴尬。用不容置疑的事实是最有力的宣传。”珍珠港事件后,发誓对日本以牙还牙的美国人自然不能容忍日本人在美国人身上大做文章。因此,为了摆脱这种尴尬局面,美国舆论普遍开始倾向于废除排华法。全国舆论的转向给美国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美国政府之所以决定废除《排华法案》,是因为当时政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美国要想在战后获得并保持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苏联是一个危险而强大的对手。战后,美国必然会与苏联进行一场竞争,而这场竞争将不仅仅是物质力量,更是道德精神。如果美国继续被种族歧视所束缚,尤其是针对中国这个美国目前的盟友,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在联合国拥有否决权的五个国家之一,美国在与苏联的这场竞争中将处于不利甚至危险的地位。因此,废除排华法将使美国能够灵活自如地应对复杂的战后世界。

鉴于上述考虑,5438年6月+0943年+10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向国会发表国情咨文,要求废除排华法。虽然在这次国情咨文中,罗斯福承认美国过去在对待华人问题上犯了错误,但罗斯福用来说服国会的理由绝不是对过去种族歧视政策的突然忏悔。

讲话一开始就明确指出,这项立法的目的是“打赢这场战争”和“确立巩固和平的事业”。此外,罗斯福强调,这项立法的任务是“清除我们法典中那些过时的东西”,并说服国会不要担心“如此数量的移民会造成失业或加剧就业竞争”,理由是“中国每年的移民配额只有大约100”。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罗斯福看来,废除排华法是适应世界形势变化而又不危及美国人利益的明智之举。于是两个月后,认清形势的美国人终于废除了所有排华法律。

然而,正如罗斯福所说,1943解除中国移民禁令充其量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姿态。因为这个时候分配给中国移民美国的名额真的少得可怜,每年只有105个名额。而且这里说的中国人,不管出生在哪里,不管是哪个民族的公民,只要是华裔,都被归为中国人。所以废除排华法案并没有立刻增加华人移民的数量。这么小的配额,在1944到1965和21期间,只有5891华人按照配额入境,只是因为实施了一些关于移民的补充法律和单行法律,比如1945的战时新娘法和1946的战时新娘法。瓦特法案等。,才以“无配额”移民的形式缓解了61年拒签带来的沉重移民压力。因为根据特别立法入境的“非配额”移民总数远远超过“配额”总数,所以这一时期也被称为特别立法下的入境时期。即使有“非配额”移民的替代,排华法废除后的20年里,去美国的中国移民数量仍然很少。局势的真正改变是从1965开始的。今年,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1952移民与国籍法修正案,使之成为新的移民法案,取消了各国移民的配额制度。并建立了八种以人为本的家庭团聚制度。在各类人群中,首先允许有特殊才能和技能的外国人入境。法案同时规定,每年世界各地可移民美国的总人数为29万,其中东半球每年移民配额为654.38+0.7万,每个国家配额为2万,西半球总配额为654.38+0.2万。

65438至0965年美国对华移民政策进一步放宽的主要原因有:第一,20世纪60年代,美国出现了声势浩大的民权运动、反战运动等争取平等权利的运动,这些运动汇成一股时代潮流,抨击了美国移民法案中对肤色、种族和国籍的歧视。二是由于科技革命的发展,特别是冷战背景下与苏联的太空竞争,加强了美国经济和军事对外国专家和各类专业科技人才的需求和依赖。因此,美国急需大量招聘专业技术外籍人才。第三,当时由于种种原因,享有移民美国特权的西欧和北欧移民数量锐减,使得美国给予这些国家的移民配额大部分没有完成。

应该说1965的新移民法大大放宽了对中国移民的限制。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但其建立的八人优先制度也明显包含了对移民的偏好。虽然美国政府一直辩称移民签证大多给美国人的亲属。然而,在承认这一事实的同时,我们不能不注意到,美国政府最大的利益在于“进口”学者、专家和各类高科技人才。“智力投入”对美国科技和经济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非常重要。这种移民政策导向让美国受益匪浅,而人才“输出国”则大受其害。

事实上,美国人对移民的“偏爱”并非始于这一法案,其渊源可以追溯到1790年美国众议院领袖詹姆斯。麦迪逊的当时,国会正在讨论移民入籍法,麦迪逊发表了代表保守派观点的演讲,他在演讲中说:“我们期望利用尽可能多的优越条件,吸引世界各地有价值的人来我国定居,与我们同甘共苦。但是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期望呢?这是因为我们想增加我们社会的财富和力量。那些获得美国国籍却无法增加我们社会财富和力量的人,不是我们需要的人。”所以麦迪逊可以算是美国历史上提出移民优惠政策的第一人。1965移民法之后,美国这种“优先”的做法实际上一直延续着。在美国国会通过的一系列新移民法中,多次强调移民的专业技能。

因此,纵观1848以来美国对华移民政策的演变历史,可以看出美国对华移民政策的制定和变化始终是从美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利益出发的。它排斥和拒绝不需要或急需的人,从不把真正需要的人拒之门外。因此,实用主义原则作为美国对华移民政策的中轴原则,贯穿了这一政策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