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工学院有几个学院?
按照教育局的规定,并没有明确的一份两份的概念。
潍坊工学院是经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全日制本科院校。2005年6月,经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山东师范大学与浪潮集团共建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2065438+2009年6月,教育部同意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转制为潍坊工学院,同时撤销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的设立。
潍坊工学院是经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全日制本科院校。它成立于2005年。学校坚持“文化优先、体育优先、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校企一体、产学研用一体”的办学模式,以“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为宗旨,强化基础知识,注重人文修养教育,突出能力培养,努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作为山东省的独立学院,有非常好的办学基础条件,所以潍坊工学院的办学综合实力比较强。
学校坚持“文化优先、体育优先、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校企融合模式,以“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为北京宗旨,强化基础知识,注重人文和酒精教育,突出能力培养,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有理想有担当、有创新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学生。
专业设置(部分):
潍坊工学院开设42个本科专业,新能源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生物与化学学院: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风景园林;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金融工程;美术与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美术;大数据学院:现代教育技术、数据科学与应用技术;新闻与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新闻学、摄影、网络与新媒体。
“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光学与区域经济学
民俗文化学:“十二五”省文化艺术学重点学科
山东省精品课程:景观规划与设计、走近科学、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外语专业英语、创业融资、数字电子技术电信、学习建模、动画绘画、广播节目播音与主持、生化实验化学、唐诗中文艺术。
学生的成绩
截至2018年3月,学校学生在国际国内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中获奖3100余次;学生获得专利授权130件,应届毕业生考研率保持在20%以上,年末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3.43%。自2000年3月合并提升以来,已为社会培养了87000多名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
在2017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ASC17)决赛中,校队打破世界纪录,获得最高计算性能奖。
历史演变:
2005年6月,经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山东师范大学与浪潮集团共同组建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校址在山东师范大学。
2011 2月,山东师范大学与山东鲁西置业有限公司、山东青州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 * *联合创办历山学院。
2013年9月,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迁至山东青州。
2065438+2009年6月,教育部同意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转制为潍坊工学院,同时撤销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的设立。
教员:
到2022年3月,学校拥有全日制学生16000余人,教职工1000余人,外聘教授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96人,教授73人,副教授252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34人,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467人,外聘教师长江学者和泰山学者各2人,形成了一支素质过硬、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和一支精干、高效、严谨、规范的管理队伍。
教学建设:
有1项教学成果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个教学团队被评为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3名教师获省级名师称号,30门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承担山东省教改项目6项,山东省高校科研项目5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4项。
在学生参赛方面,获得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节能减排大赛、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总决赛、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等全国性比赛的23个奖项。在山东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外语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省部级比赛中获奖98次,获奖800余项。并在新能源等领域获得28项专利。
学术研究
2020年7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下设新能源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现代农业研究院三个科研机构。
据学院官网2020年7月显示,学院承担了山东省R&D重点计划重大科技创新项目1项,山东省高校科研项目5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6项。在新能源等领域获得31项专利。
在新能源领域,学校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和科研优势,依托国家、省政府和青州地方政府的支持,在节能减排、雾霾治理、环境保护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始终遵循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应用、建设零碳校园的绿色发展理念。“绿色校园”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城市重点建设单位。熊雪完成了“863”基础沼气冷热电示范工程、山东省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项目,中标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数十家著名机构的低品位热制冷实验室。
合作与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国内交流合作,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英国西苏格兰大学、南马来西亚大学、韩国大真大学、台湾省南华大学、台湾省远东科技大学、台湾省高雄应用科技大学等十几所高校开展合作培养项目。,全面开展学生海外交流学习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深造和就业空间。
学校紧跟社会需求,全力发展“新工科”专业,与中科院下属的宋新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坚持建设名牌专业,培养社会紧缺人才。学校拥有新能源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国学研究院等多个科研机构和两个工程研究中心,拥有20多项国家专利,书写了“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的美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