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特点。
美国被称为“移民之国”。根据Vernon M. Briggs提供的资料,从1924到1965,每年合法进入美国的移民有1968+00000人。从1966到1981,每年有43.5万移民合法进入美国。然而,从1978到1980,每年约有54.7万移民合法进入美国,几乎是1965 [1]之前入境人数的3倍。因此,移民在美国总人口和劳动力的增长中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
谈论近年来新移民浪潮和不同国籍移民的学者、政治家和记者,普遍将1965移民法视为美国移民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他们指出,自1965以来,西班牙、东南亚、中东和加勒比海移民在移民统计中占据主导地位。比如1979年,主要移民输出国全部来自第三世界,这说明从1965年开始,移民来源发生了变化[2]。在亚洲,主要的移民输出国是中国(包括香港、台湾省和中国大陆)、日本、菲律宾、朝鲜和印度。中国移民构成了亚洲移民的最大部分[4]。
本文试图探讨1965移民法对华裔美国人的直接影响,并利用在英国和美国接触到的信息说明华裔新移民与华裔老移民的区别,进而阐述来自中国的新移民在当代美国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一,新移民的人口特征
从1965开始,美国的唐人街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1965《美国移民和国籍法》的颁布。在过去的150年里,美国实施了几项影响中国移民的政策。首先,在1850到1882的所谓自由移民时期,中国移民作为廉价劳动力受到欢迎。然而,在这一时期之后,美国排斥和限制中国移民。1882年国会通过的排华法案,使得除了配偶、已成为美国公民的未成年子女、教师、牧师等一些有特殊身份的人,任何人都不能进入美国。后来美国修改了这部法律,使之成为限制性法律。直到1965,美国才颁布了决定性的移民法[5]。移民法1965每年提供最高数量的17万移民,他们来自整个东半球。美国每年向每个国家发放2万个签证。允许西半球独立国家的654.38+0.2万移民进入美国。这654.38+0.7万移民分为7种,每种都有一定的比例。(1)未婚子女成为美国公民的有3.4万人,占20%;(2)常住人口配偶及未婚子女3.4万人,占20%;(3)科学家、艺术家等特殊人才17000人,占10%;(4)美国公民已婚子女17万人,占654.38+00%;(5)美国公民兄弟姐妹4.08万人,占24%;(6)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17000人,占10%;(7)难民10200人,占6%。1965移民法对近亲属(包括配偶、未成年人、未婚子女和成年公民的父母)人数没有限制,允许他们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访问美国或从事活动[6]。
1965年通过的美国新移民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的法律,对中国移民的人口数量、地域范围、性别比例、技术水平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美国新移民法首次将来自中国的移民与来自其他国家的移民一视同仁。于是,很多来自中国的移民再次涌向美国。一般认为从65438年到0980年在美国50个州定居的中国移民有806027人,中国在数量上超过日本人,成为美国最大的亚裔群体[7]。然而,根据石山·亨利·蔡的研究,在美国的中国人总数已经超过了65,438+0,980 [8]。1990美国人口统计,中国人在美国的人数已经达到1645万。在最近20年里,每年从中国到达美国的移民人数在20,000到30,000之间[9]。1996 165438+10月在厦大举行的海外华人研究国际学术会议上,著名美籍华人教授沈先生告诉我,现在美国有220万华人,
今天,来自中国的移民来自许多不同的地方,包括台湾省、香港、中国大陆、东南亚和拉丁美洲国家。大多数移民都有城市背景。与老移民相比,新移民认为自己更有教养,受过良好教育,是有新思想或品味的人。他们中的许多人至少在香港生活过一段时间(他们的父母来自中国大陆市区),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国际城市出生和长大。他们认为老移民是从旧中国农村来的“乡巴佬”,很多都是中国的农民。他们移居美国之前的生活方式和这些新移民有很大的不同[10]。
根据1980的人口普查,绝大多数来自中国的移民定居在城市。最大的集中地区是纽约-新泽西和旧金山,每个地区都有超过65438万+的中国移民。在其他城市和郊区,来自中国的移民比例也很高。在洛杉矶,从1970到1980,中国移民增加了129%。相比人口增加37%,圣地亚哥的中国移民增加了139%。大约97%的华裔美国人生活在城市地区:其他城市包括休斯顿、芝加哥、波士顿、达拉斯、西雅图、圣何塞、底特律、费城、凤凰城、华盛顿、檀香山和萨克拉门托。拥有4000名中国居民的城市是:斯托克顿、阿纳海姆、加利福尼亚、弗雷斯诺、波特兰、俄勒冈、迈阿密-劳德代尔堡和巴尔的摩。中国的移民人口在农村地区只是适度增加[11]。
1945之前,唐人街只有少数妇女儿童居住,其人口主要由男性暂住人口构成。从1945开始,随着中国“战争新娘”涌入美国,唐人街的中国女性逐渐增多。但是,直到1965之后,性别失衡才减少。1960年,美籍华人男女比例为2: 1。1980年,美籍华人性别比例总体平衡【12】。
与19世纪初来自中国的“无名无名无姓”的移民不同,现代美籍华人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并得到了美国政府的认可。如:新闻记者、美国广播公司的康尼·陈(Connie Chun)、参议员海勒姆·冯(hiram Feng)和政党活动家安妮·陈纳德(Anne Chennault)、加州著名政治家马奇·冯友(March Feng You)、滑冰冠军钱诗文等。与早期来自农村说方言的广东人不同,许多新移民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说着带有不同台语和上海话的标准普通话[13]。
新的移民潮包括来自香港的特别富有的家庭。由于殖民地生活不稳定,他们远离居住地。由于香港的便利条件,一些人能够在唐人街投机房地产,开办各种现代企业[14]。
二,新移民的经济特征
从1965开始,美籍华人为美国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扩大了就业范围。1970年,就业的20%中国男性年薪为1000英镑,不到美国人平均工资的25%。然而,他们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经营洗衣店、餐馆和杂货店是美籍华人的传统职业。这些职业今天仍然很重要。但是华裔美国人也进入了其他工作领域。例如,根据65438-0970年纽约华人的职业分布统计,36%的华人男性从事服务行业,43%的华人从事专业和技术领域的工作,19%的华人男性从事其他劳动者的工作。这个职业分布和1985基本相同。华人在纽约的主要就业范围包括餐饮、服装、杂货店等生意,新移民占了很高的比例。1985年,该市从事中国传统职业的华人约有5万人,其他白领为第二大群体。这些白领虽然住在唐人街社区,但大多与唐人街联系不大。这些新移民在唐人街社区外从事牧师等白领工作,包括医生、会计、律师、记者[15]。很多中国人还在从事不需要技能的体力职业,如下表[16]:
华人在美国的职业分布(1970)(百分比)
所有从事这个行业的男人和女人
专业技术工人29.9 19.4 26.0
经理和经理11.1 3.5 8.3
销售员4.1 4.4 4.2
牧师9.2 30.9 17.2
工匠和工头5.7 1.1 4.0
工人,包括运输工人10.6 24.9 15.9
劳动力,种植劳动力除外3.1 0.8 2.2
农民和农场经营者
农业工人和工头
佣人的职业,私人家庭佣人除外25.2 12.438+0 20.4
私人家庭佣工0.5 2.2 1.1
1970年,25.2%的美国华裔男性新移民在干洗店和餐厅工作;在西方做家仆曾经是海外华人的普遍职业,现在几乎已经消失。这些职业吸引了大量不会说英语的移民。像他们的前辈一样,这些新移民被迫接受低薪工作,工作条件恶劣,尤其是在唐人街。根据1970的统计,这些职业构成了16岁未上过小学的中国移民的23%,其中43%的人年收入低于4000美元[17]。
唐人街社区新移民的商业活动与1965之前的老移民不同。一些新移民不仅从事餐馆、礼品店、杂货店和洗衣店等传统的中国企业,还经营旅行社和簿记事务所。经营服装厂现在是唐人街华人的主要职业。1985纽约500家服装厂大部分集中在唐人街社区,由新移民控制。新移民不仅控制了制衣厂,还控制了唐人街社区的洗衣店、书店和一些中餐馆,而老移民则垄断了很多广东人经营的洗衣店和餐馆的分店[18]。
许多新移民利用家庭成员组织和开办自己的企业。在这一点上与老移民不同。在老移民中经营家族公司并不常见,但纽约唐人街的很多家族公司都是新移民家族经营的[19]。家族公司对于新移民找工作非常重要。除了家庭办公室的就业,新移民还有其他获得工作的途径,如通过朋友的网络、各种家庭和校友会、就业和社会服务机构。虽然很多新移民不得不低薪工作,但事实上,如果一个新移民愿意干粗活,他很容易在唐人街找到工作[20]。
从1965开始,在美华人的新变化是有了新的就业途径,即通过社会中介、新的社团和各种商业就业组织。在1965之前,很多美国华人在唐人街社区工作,但是今天,更多的美国华人移民在唐人街社区之外工作,因为歧视减少了。他们的教育背景让很多新移民找到了这样的工作[21]。
1965移民法不仅历史性地改变了美国男女比例失衡的状况,也提高了华裔女性在美国的地位。在传统的中国社会,女性依附于男性,所以中国的女性从出生到死亡都被置于男性的控制之下。从父亲到丈夫再到儿子,中国的女人一步步依附于男人。中国传统最初只强调妇女作为妻子和母亲的角色,这表明妇女的地位和经济生活依赖于男子。即使在美国,这种情况也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然而,自20世纪以来,尤其是1965之后,这种僵化的观念受到了挑战。随着中国女性地位的上升,1970 51%的中国女性在工作[22]。1981年,旧金山20条街的唐人街有146家服装店;这些服装店雇佣了大约3500名中国女性,生产了旧金山50%的服装。与唐人街的制衣工人相比,在过去的20年里,成千上万的华裔女性进入了高薪劳动力市场。他们的教育背景、美德和努力工作是导致他们在社会和经济上成功的重要因素。中国女性医生、教授、药剂师、公司经理、会计师、图书馆员、实验室研究员,以及其他,数百名来自美国著名大学的博士和硕士[23]。
无论是唐人街的服装工人,还是这些成功女性,都不能代表大多数华裔美国女性,但她们却是这两个群体中现代华裔美国女性的大致轮廓。1970年,18岁至24岁的中国女性中有58%的人上过学,25岁至34岁的中国女性中有31%的人从事专业和技术工作。然而,职位和工资并不总是与教育学相一致,中国妇女仍然作为中国人和妇女受到歧视。1970虽然23%的中国女性毕业于高校,但只有13.3%的人年薪达到10000美元,而28%的白人女性和34%的黑人女性大学毕业就达到了这个收入水平。许多没有大学文凭的中国女性只能从事档案员、公司调度员、打字员等低薪工作。虽然60%的中国家庭有两份工作,但其中只有51%达到了美国人的平均工资水平,中等家庭收入的人在1.970中只拿到了1.0610美元。美国人的平均年薪是9590美元[24]。
许多专业技术人员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丁肇中博士在197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才39岁[25];美国著名经济金融杂志《福布斯》杂志的调查公布1982,美国富豪榜排名15,旅美华侨王安博士跃居第五。美联社称赞他的职业生涯是一个杰出的人物,他是从一家中国人经营的电子工厂的工程师开始的[26];郑是中国第一个做人工心脏手术的人[27];王赣骏博士是第一位中国宇航员[28];贝聿铭是著名的建筑师,他于1983年获得普利策奖(诺贝尔建筑奖)。他的著名设计包括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的东翼、休斯顿的德克萨斯商业大厦、香港的中国银行和北京的香山饭店[29]。在化学方面,李远哲以1986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30]。我们可以举出许多类似的例子。
说起1965之后进入美国的新移民,我们不能不注意到中国留学生进入美国社会的情况。在美国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国学生为自己赢得了一席之地。在美国各大金融、贸易公司就业的中国留学生,大多是美国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从事律师、会计师、经纪人、房地产经纪人等各种专业工作。在1993到1994期间,摩根银行香港分行雇佣了20多名中国留学生。理工科专业的中国留学生不仅成为美国科技领域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也广泛进入美国工业界。三大汽车公司,波音飞机制造公司,杜邦化学公司都是几年前毕业的中国留学生。甚至有人说,美国人要想在IBM工作,就得先学中文,因为在那里工作的大部分都是中国人,要么是大陆的,要么是台湾省的[31]。中国学生能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是因为他们的聪明和进取精神。
三,新移民的政治特征
在政治上,中国人只是最近才出现。许多新移民愿意使用美国的政治方法。他们有时通过新的社团聚在一起讨论华人参政,以提高华人的地位。这种政治活动是唐人街社区的新特征,意味着老移民的政治信仰和行为的改变。
新移民和老移民的一个主要区别是他们组织和利用各种协会。简单而传统的权力结构不适合解决新移民问题。1965之前成立的社团,主要是满足单身老移民的经济、社交、情感需求。他们的成员主要基于传统的血缘关系、朋友关系、地域来源、家族姓氏和相同的方言。传统社团的主要领导一般为社团发声,对美国社会不熟悉。很多领导连英语都不会说。许多老移民对美国政府的任何帮助都不感兴趣。他们愿意和说同一种方言的人交流,通过各种社团寻求经济和情感上的支持。一些老移民主要对家乡和姓氏协会管理的葬礼感兴趣。
认识到传统社团的缺点,新移民组织了新的社团,并利用社会服务组织。唐人街社区今天由三个协会协调:传统的、新的和现代的社会服务组织。许多新移民从中文书籍和报纸上了解美国政府和纽约唐人街社区的工作。新移民倾向于在城市定居,有事业心;他们努力寻找关于他们新生活的信息。新移民从唐人街各种有效的社会服务机构的亲戚朋友那里获得大量信息。现代社会服务部有一定的经济来源,与美国社会有联系,可以帮助新移民。
许多新的协会和社会服务组织在引导新移民熟悉美国习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帮助新移民寻找住房、工作和医疗保险,并在移民和美国社会中发挥媒介作用。这些协会的领导人往往是熟悉美国社会工作的新移民,也是有才华的社会工作者。一些人在唐人街社区担任专业社会工作者、社区开发者和志愿者。无论如何,属于新协会或使用社会服务组织的新移民显然有兴趣参与更大社会的财富分配。与他们的前辈不同,许多新移民愿意使用美国的方法,如罢工、请愿和示威,来实现他们的目标。他们通过大众媒体,尤其是这个国家的电视和报纸学会了这些方法。虽然新移民将唐人街社区视为老移民传播传统文化的阵地,但他们热衷于将华裔视为形成利益集团的群体。因为老移民生活在一个对中国人种族主义强烈的时代,他们觉得任何与主流社会的密切接触都会带来麻烦,所以他们将自己与美国生活的主流隔离开来。许多新移民不想与美国社会隔绝。相反,他们将自己的社区视为城市和美国主流社会融合的一部分。
当然,新移民并不是一个同质的群体。有人受过良好教育,对美国感到困惑;还有的没受过什么教育,不熟悉美国社会政治。然而,与老移民相比,更多的新移民拥有知识并参与美国政治进程是有意义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新移民作为一个群体比早期移民接受了更多的教育。新移民不仅意识到他们必须组成统一战线来团结其他种族,而且渴望与其他种族合作,争取平等权利和正义。新移民领袖寻求与其他少数族裔结盟,特别是与其他具有相同文化背景和相同歧视的亚裔结盟。有政治抱负的公民参加城市和州的各种职位的选举。一些新移民和第二代华人一起,帮助社区采取了集中的政治行动,比如1983-1984反对在唐人街建监狱的斗争。近年来,唐人街的现代社区组织成功地迫使唐人街的各种政府机构雇用更多的华裔美国人[32]。
许多美籍华人不仅加入本种族的俱乐部、社团和协会,还将自己的交际圈扩大到本种族之外。一些中国人积极参与美国政治。例如,余江月桂三次连任加州国务卿。、甘、吴世标、董金波、谢国祥、胡和赵光华,以及法官吴、谭碧文和刘万昌,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政治参与的代表。据白宫估计,在美国联邦政府中身居高位的华人有近100人。
华人要求机会平等,增强种族意识,影响了旧金山华人组织的建立,如中华文化基金会(成立于1965)和中西报社(成立于1967)。许多其他社区也成立了中国俱乐部。被美国化的中产阶级华人的政治行动,导致了以旧金山为基地的华人正义行动组织(成立于1970)和以华盛顿为总部的华裔美国人组织(成立于1973)。这些组织利用政治和法律途径捍卫美国华裔的民权,通过媒体对抗一成不变的华人形象观念。许多华裔美国人通过参加民权运动、学生运动和反越战运动参与政治事务[33]。这表明美国华人对政治生活的参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第四,新移民的文化适应
早期的华裔美国人习惯于复杂的社会秩序和家庭制度。当美国只存在少数家庭的时候,当任何对抗白人的行为都得到控制的时候,这种价值观念就不可能在美国的土地上完全重建。他们通过保持沉默和尽可能不引人注目的方式设法在压迫下生存下来。但他们的后代思想并不僵化,倾向于接受和模仿美国的价值观和信仰。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许多问题和冲突。文化适应通常被描述为一个单向的过程,不同肤色的各种族被迫放弃自己的文化。事实上,年轻一代的中国人觉得他们的忠诚是双重的。正如钱宁所指出的,长期生活在海外的中国人“可能会改变他们的着装、行为和生活习惯,他们过去使用的语言,父母给他们起的名字,甚至他们的国籍,但正如他们不能改变他们的肤色一样,他们很难改变他们作为中国人的自我意识。中国,无论时空相隔多远,永远是一片能触动思想,激起内心波澜的土地”[34]。他们仍然为自己的血统和传统文化感到自豪,如果他们反对父母和长辈的意愿,他们会感到内疚。但是他们也意识到,为了成功,他们必须适应美国人的习惯和价值观。他们过着双重生活。已婚的中国孩子一旦能自立就离开父母。
当中国孩子进入白人学校,成年人想和白人交往,自然要说英语。第二代和第三代华人很快拒绝在家里说中文,而第一代很多人几乎不会说英语。包办婚姻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消失,尽管孩子们通常必须咨询他们的父母。尽管父母强烈反对,但还是有很多中国孩子嫁给了白人或日本人。1974年,中国孩子与白人结婚的比例为25%;与日本人结婚的比例约为47% [35]。
至于中国女性,年轻寡妇被允许第二次结婚。令他们惊讶的是,离婚和重婚被认为不足为奇。虽然中国女性几乎不赞成抽烟喝酒和暴力的公共行为,但她们像美国人一样羡慕自由和享有财产权。他们特别喜欢美国人的爱情和婚姻观念。在文化上适应美国的中国女性,坚持拥有爱情和自主选择婚姻的权利,而不需要父母的安排[36]。
中国人过去不喜欢美国人的很多特点,但现在不同了。进取、个人主义、浮躁、争取自主、自我满足、放纵孩子等美国价值观已经被中国人接受。他们积极参与政治事务,如果受到委屈,可以诉诸法律保护。中国孩子只是简单地把自己当成美国人而不是中国人,他们不太可能遭受任何严重的种族歧视。然而,除了庆祝春节和吃中国大米之外,中国文化的许多方面仍然保留着。许多中国孩子在学校经常使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这些中国孩子不仅在美国接受正常教育,还在私立中文学校学习。这些中国学校似乎受到了部分保护。
有人说,华裔美国人几乎完全接受了美国文化,但并没有完全融为一体。他们的肤色和外貌与美国人明显不同,他们还受到微妙的歧视[37]。例如,6月1982日晚,27岁的美籍华裔制图师文森特陈(Vincent Chen)带着三个朋友在酒吧庆祝他即将到来的婚礼。43岁的罗纳德·埃本斯(Ronald Ebens)是汽车行业的一名失业工头,他误以为陈是日本人。他在酒吧盘问了陈并大吵大闹后离开了。那天晚上之后,艾本斯和他23岁的继子迈克尔·尼采在一家快餐店里虐待了陈。他们等着陈离开。当尼采拥抱陈时,埃本斯用棒球棒击打他的头部,四天后陈死亡[38]。1989年夏天,在达拉斯留学的一位姓梅的中国女留学生,深夜下班回家途中遇害。1994 2月28日晚,在美国纽约州某大学就读的广西籍王姓留学生在一家中餐馆打工时,被两名抢劫商店的黑人青年开枪打死[39]。
的确,相当一部分中国人已经取得了成功,或者在他们各自的美国生活领域已经成名。然而,即使是最成功的中国人仍然受到歧视。当与中国人交谈时,一些美国人表现出对中国人的蔑视,并说:“你怎么说英语?”黛安娜·方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看不见的华裔美国人》的文章,结论是:“因为我们的黄皮肤和杏眼,我们仍然没有融入主流社会。自从排华法案以来,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但我们仍然无法摆脱种族歧视。”〔40〕
通过对新移民的人口、经济、政治特征和文化适应的分析,表明中国新移民与旧移民有着很大的不同。新移民的社会经济地位不能和老移民简单比较。新移民的城市出身和家庭成员的帮助是他们在新世界创造新生活的重要遗产。许多新移民受过高等教育,他们中的许多人接受过高等教育或专业培训。与早年移居美国的老移民不同,新移民更愿意实现自己的“美国梦”。然而,这些新移民的社会经济背景并不能完全解释为什么他们的适应类型与老移民不同。新移民也是1965移民法的受益者。新移民在唐人街以外的接触比老移民多,开始与白人中产阶级互动。有些人生活在白人中间,和白人一起做事。政治上,新移民比老移民更关心自己的权利,他们逐渐参与到美国的政治生活中。虽然中国人越来越被美国接受,但一些障碍仍然限制了他们的经济机会。许多新移民仍然不得不依靠种族纽带。开餐馆、服装行业、杂货店仍然是新移民的主要职业。然而,中国企业的数量、规模、管理和组织都与过去大不相同。老临时居民倾向于暂时留在美国,赚点钱,然后回国。打算长期定居美国的新移民比老移民更有决心通过企业成就获得经济上的成功,他们的生活方式是企业家式的。新移民在跳出美国种族壁垒的同时,为主流文化增添了色彩和活力。同样,新移民也在今天的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例如帮助解决家庭分裂、社团纠纷、老人问题、住房短缺和派系问题。新移民建立了繁荣的企业,丰富了唐人街的文化、社会和经济生活。新移民逐渐把保守的、非政治性的社区变成具有政治和经济实力的、充满活力的城市飞地。
参考链接:/fenke/李世学/lsjpwz/lssjs/4343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