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设计(三)

初中英语听说课的教学设计

(五)听前活动设计

1.听前活动的目的:

听前活动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入话题听力状态,为更好的听力做准备。内容包括让学生明确听力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关注听力材料的内容,激发兴趣,以最佳状态进入听力活动。准确把握听前活动的设计,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符合听力准备的需要。

例如,外研社初二在讲授模块1 unit 1如何学习英语时,要求学生在听力前进行头脑风暴活动,重点讨论以下话题:

(1)你对说英语/学习词汇有什么疑问?

(2)你能给他/她一些建议吗?

通过讨论学习难点,引入听力话题,是一个成功的设计。谈论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此外,它与主题密切相关,这使得前听教学环节非常有效。

2.听前活动设计需要注意:

(1)听前活动的设计不应包括词汇扩展。

听前活动的目的是为听力活动的开展做必要的准备。清理会阻碍听力理解的词汇,准备必要的背景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但这种准备工作只要求学生认识新单词,词汇的延伸学习要放在听力理解之后,这样教学层次才能清晰,重点突出。

例如:模块10计算机单元1我如何在计算机上写我的家?主要是让学生知道电脑主要部件的名称,描述使用电脑做作业的步骤。

在设计听前活动时,一位老师介绍了文档中一些英文字母的含义和快捷键的词汇。合理的方法应该是把词汇的延伸学习放在听力理解之后。

(2)听前活动的内容设计应融入对新语言知识的感知。

通过听前活动,学生可以感知听力课文中的核心词汇句型等新的语言知识,不仅可以降低听力理解的难度,还可以增加新知识学习的层次和重复率,使学习过程更加系统和扎实。

3.听前活动时间不要太长,内容要与听力材料紧密相关。

比如外研版第二天模块8公共假期Unit 1的第一次听力活动,就是介绍美国独立日的内容。在听之前,一位老师制作了一年中中西方重要节日的幻灯片,并以猜的形式介绍。这种听前活动占用了宝贵的时间,但与听力内容相去甚远。

(6)听力活动的设计

1.听力活动的目的:

听力教学的目的是理解文本所承载的信息,感知新的语言结构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需求,创设有效的听力教学活动。

2.听力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1)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教师应根据听力内容的需要和学生语言知识技能的发展来设计听力活动。要求学生按要求完成一些任务,如记笔记、填表、写摘要、做实际操作等。

(2)教师应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功能。

将声音与图片或物体搭配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听力材料的内容。可以降低难度,制作教学场景,增加趣味性。

3.听力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

(1)泛听和精听相结合

泛听和精听相结合是提高听力水平的重要措施。

泛读是为了理解语料库的主要思想。泛听的目的是接触更多的语言现象,逐步提高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

精听是为了了解更多的细节。目的是训练听力基本功,通过听力掌握一些常用单词和句型。对于短段落,要求学生理解每个句子,并重复关键句子。对于较长的听力语料,要精听一部分,量小质高,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培养学生用地道的口语表达的能力。

(2)引导学生在面对面交谈中注意听的活动。

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面对面的交流,教师应使用各种方法随时检查他们的听力结果,以提高学生的精神集中力。比如老师布置完一个任务,就问学生:我让你做什么了?等一下。教师在学生中开展活动时,也应该强调倾听他人的重要性。

4.听力活动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听力理解活动要充分。

在教学设计中,部分教师应注重学生听力理解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应着眼于听说能力的提高。我们不能机械地完成课本上设定的听力活动,要分析思考听力活动的难度是否适合我们学生,是否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听力内容。

(2)避免先看原声录音再听。

(3)不要边听边读原文。

5.提高设计听力活动的水平。

(1)根据不同听力水平的需要,提高设计问题的水平。

根据听力文本的内容回答问题是一种常见的听力理解活动。作为第一次听力,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听力材料,得到的应该是大意。所以问题最好设计得笼统一些,学生可以根据听到的信息,从不同侧面回答一些内容。如果听力题的设计第一次就进入细节,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到细节上,而不去关注听力语料库的主旨,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

例如:外国语版,一年级(上册)模块8 Unit 1:托尼总是喜欢生日聚会。作为第一次听力理解活动的任务,一位老师设计了两个问题:1。托尼什么时候在?s的生日?2.他玩电脑游戏吗?这位老师设计的两个问题属于细节,不适合做第一次听力练习。能不能考虑把他们改成他们在说什么?你对托尼了解多少?这两个问题的共同特点是都对听力材料的内容有一定的概括性,概括了这篇听力材料的主要内容,包含了一定的详细信息。同学们可以把听到的一些相关信息说出来,不一定全面。他们没有听过的,可以视为第二次听的任务之一。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对主要信息的把握能力,又不会因为回答不出细节问题而感到不开心,还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就是说听力高的学生可以说更多的信息,听力差的学生什么也说不出来。

(2)设计有效性活动的水平

听力活动的有效性是活动设计的关键。教师应该设计并思考所设计的活动是否能有效地测试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帮助学生提高听力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