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老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教师需要一定的流程和程序来上好课,展示自己的素质。个人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充分的准备。因为备课好是上好课的前提,在备课上花精力,在教学上才会有理想的效果。这就需要粗备全书,细备单元,细备课——精心设计能体现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每一课的教案。

首先,准备学生。要了解学生,分析学生接受教学内容的规律,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情绪。备课时要考虑如何配合教学,结合讲解问题或其他作业,提出合理严格的学习要求并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帮助和指导。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使之更符合教学实际和学生需求;备课的时候要考虑每次教学解决一到两个问题,很多问题(知识点)到期末就解决了。

第二,准备教材。要学习研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初中老师至少要了解初中所有的教材和脉搏,高中老师要了解初中和高中所有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需要了解各年级的教材内容和编排体系。对教学任务和内容要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安排好一个学期的教学任务,灵活运用教学内容。备课的时候要研究教材,理解透彻。分析教材时,要找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必须反思要求学生在备课中做什么,在课堂上演示,在教学前做好充分准备。一般备课后,还要分阶段备课,即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安排,做到前后呼应,心中有数,避免碰到什么就教什么,零敲碎打,不系统。

第三,准备方法。单元划分后,要按课准备,考虑每个单元要教多少个小时,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对于课时的划分,要考虑总体目标和要求,考虑每节课内容的适当科学划分。确定课时后,要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教学的需要和方便程度来安排每节课的教学。确定课程类型。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要适当分散在每个课时。要注意后面课时的复习巩固任务,留有安排的余地。要注意课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搭配,最后一节课安排巩固课时,全面梳理和复习本节课的词汇和语法。

备课时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人性化或人性化,要兼顾大多数学生的“口味”和部分学生吃不到或吃不饱的情况。教学目的要具体明确,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确定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首先要体现听、说、读、写能力,其次是语言材料(语音、语法、词汇)。

备课时要考虑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为它们是学习一门语言的基本功,所以要根据语言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对所教授的语言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合理组合,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对于更复杂的语言材料(无疑是课文、语法或词汇),教师应该研究合理的教学顺序。

备课时,我们应该抓住重点。在一篇课文中,有些材料是这节课必须掌握的,所以需要重点讲解。有些是为后面的课文或者知识点做铺垫,不需要过多解释,做到详细恰当。一般来说,在教授新的语言项目时,应着眼于基本用法,先一般后特殊;教课文时,要以整体理解为主,先抓住文章大意,再详细阐述,不要跑题,也不要太死板。

在布置练习时,我们不应该总是着眼于学生的活动。要确定方法,选择好练习步骤,根据语言材料的性质,围绕重点安排系统练习,保证学生能正确地练习、练习、再练习,尽量兼顾听、说、读、写、译。

备课时考虑教学方法:适当使用讲授法,多使用启发式或问答法,及时转换角色,调动学生学习英语,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第四,准备装备。备课的充分性还体现在教具的准备上,如使用小黑板、实物或挂图、投影/幻灯、录音机或多媒体电脑,上网搜索相关图片、音频资料和背景知识等。其他学科的老师也要准备实验材料。

我们知道,教案相对简单,只有一节课的内容(包括教学目的、课型、教学环节和时间分配等。)是写的。但教案的编写一定要细致,要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学生的提问和回答,都要尽可能地体现在教案中。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在教学程序上明确,包括教学目的和要求、重点和难点、教学步骤和内容,具有科学性。能体现出适中的深度、广度和密度,最后还要有后记。整个教学计划应包括班级安排、期中和期末考试评价、学生学习状况和考试结果分析、改进教学方法的措施等。

另外,英语老师尽量用英语写备课笔记,教案的书写要美观、工整、清晰,有条件的还可以用电脑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