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言文化内涵的多样化与英语教学
导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成为多元文化的载体。面对跨文化交际的需要,英语语言文化教育已成为高校英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文关键词:文化内涵,多样性,英语教学
摘要:从跨文化交际和语言使用的角度解读英语语言使用中文化的多样性和内在丰富性,以及语言与其所承载的文化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是世界多元文化格局的要求。可以为多元文化地区如何学会吸收外语,学习和融合外来文化进行跨文化交际提供新的理论研究空间。
一.语言和文化
语言和文化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特殊载体,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交际的过程和效果。语言作为交流工具,可以表达对象的概念意义;此外,作为文化的载体,它还包含着语言的民族文化意义和文化心理。
二,英语和英语文化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人们主要通过阅读来了解目的国的社会面貌和文化习俗,阅读材料大多来自一两个母语国家。所以有些人认为“英语的语言是与一两个说英语的国家的文化分不开的。”这是一种错觉,因为这一理论不能完全解释英语作为跨文化交流媒介的作用。这些人说的是“语言既不是抽象的‘人类语言’,也不是对个体的微观‘言语’,而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部落的语言。”因此,似乎可以推断英国文化就是英国文化。但这种错觉是因为混淆文化离不开语言,某种文化离不开特定语言之间的界限。所以,一定不能把语言和文化划等号。因为今天的英语文化包含的范围很广。
第三,多元的英语文化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今天的英语文化(广义的英语文化)是多元化的,其内容可以指:
(1)英国文化;
(2)英语国家的文化,即狭义的英语文化,如美国文化、加拿大文化、新西兰文化、澳大利亚文化以及加勒比海的一些国家;
(3)以英语为媒介的非英语和非西方文化;
(4)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文化内容。
毫无疑问,英语承载着英美文化。英语作为以英美为代表的母语国家的语言,承载着主流社会的文化,同时也充当着非主流、非英语移民群体与主流社会的沟通媒介。如果英语不具备跨文化的承载能力,大约有25万生活在纽约的华人无法与美国主流社会交流(当然他们的交流是通过懂英语的移民进行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英语是英美文化的载体,推而广之,英语是西方文化的载体。同时,英语也是外来的、非英国的、非西方文化的载体。此外,作为外语国家(如中国)国际交流的语言工具,它反映了政府的政治立场和人民的文化生活(即在中国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在南非是南非文化的载体)。
第四,英语与不同国家文化的关系
作为国际交流语言的英语和各国文化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用对抗与融合的变化关系来概括。世界语言——英语正在被作为母语国家和第二语言国家的内部语言,同时也被广泛用作英语国家和非英语国家以及非英语国家之间的交流工具。在使用中,英语本身所体现的西方人的逻辑和传统不断与那里的母语逻辑和使用者的民族传统规范发生“碰撞”,即所谓英语与该国文化的对抗;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适应,英语本身固定下来的一些东西,甚至一些“碰撞”,在该国的文化环境中幸存了下来,也就是所谓的英语与该国文化的融合。在世界多元文化地区,人们总是在学习吸收外语,学习和融合外国文化,进行跨文化交际。
五,英语语言文化内涵的多样化与英语教学
英语语言文化教育是外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的能力,英语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英语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他们既要重视语言知识,又要重视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必要揭示英语语言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作为世界语言,英语的文化内涵是多元的,既有西方文化元素,也有东方文化元素;有基督教、佛教、Isx的元素。”可见,英语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对英语教学过程和效果的影响应该在英语教学中得到充分考虑。因此,教育者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立体化的教学环境,避免与本土文化的对抗,真正做到语言与文化的协调。
在英语语言文化教学中创设立体化教学环境,就是将语言文化教学的三个维度,即学习者、学习者未来使用语言的目标环境和学习者当时的学习生活环境有机统一起来,形成立体化的课堂结构。以中国的英语教学为例,“英语基本上是在中国教,在中国学,在中国用”。在这种环境下,“中国文化一直占主导地位,外来文化的输入只能起辅助作用。”斯密在1981中指出:“一种语言一旦成为国际语言,它就不能遵守一种文化惯例。”也就是说,为了用英语与菲律宾人做生意,中国人不需要学会欣赏英国人的生活方式,也不需要发出标准的英国口音。近年来,由于英语文化教学意识的加强,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盲目强调外国文化的一些约定俗成和语言与文化的片面协调。殊不知他们忽略了学习者当时的学习生活环境,结果是“语言看似纯粹,但协调性被破坏了,因为他们犯了与当地文化对抗的错误。”因此,我们不能忘记英语所承载的中国文化。
(二)正确认识学校课程的作用
对于一些将要从事与外国文化密切相关的工作的人来说,了解目标国家的文化是必要的。即便如此,学校的课程也只能起到引导的作用,就像前面提到的教学中我们只是遵循课本内容(英语文化常规),无法根据时间的不同因地制宜(指我们无法根据言语事件发生的真实环境,即学习者当时的学习生活环境来决定材料的选择,来决定言语的得体性),那么教学中的一些行为就会导致文化误导。因此,要正确认识学校课程的作用,不能片面夸大其作用。要了解外国文化的全貌,并在实践中适应它,你必须在其中生活一段时间。
(C)补充教师队伍,并雇用讲本族语的人授课。
为了补充教学力量,我们邀请了很多母语人士授课。他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英语是多元文化的载体。来中国教书的人要接受必要的训练,对这种外国文化(中国文化)中可能遇到的文化差异有心理准备,这样才不会因为一句不愉快的问候而生气,也不会因为对方的自谦而迷惑。师生必须认识到“学生的文化环境是文化课的起点,目的国的文化环境是终点”。只有确定了起点,师生才能最终顺利到达终点。千万不要本末倒置。在学习之初,老师盲目地把目标国家的文化环境强加给学生(从终点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了解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比让学生知道教师将向他们介绍的文化环境更重要。”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如果一个外教对学生的文化环境一无所知,只在课堂上呈现目的国的文化习俗,不顾与该国文化对抗的风险,让学生去模仿和接受,可想而知会收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有些学生会拒绝接受。即使学生模仿并接受了某些课堂设置中的文化约定,教师也无法向他们展示所有可能使用约定的生活环节,学生的“自我表达”仍有很多空白。这是因为学生仍然生活在母语的许多文化习俗中,外教在课堂上呈现的只是外来文化的示范和点缀。所以,鉴于英语文化的多样性,我们需要这样的外教:经过学习和培训,面对中国学生时,稍加帮助就能“在两种文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教学中游刃有余。让学生在尊重和适应学生母语文化的同时,接受和吸收外来文化。这样才能在文化教学中事半功倍。这比要求几十个学生去适应老师容易多了。
在世界范围内,不同的民族和语言相互接触,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成为多元文化的载体。面对跨文化交际的需要,英语语言文化教育已成为高校英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英语是多元文化的载体这一事实,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研究英语语言与其所承载的文化之间的关系。这无疑会挑战原有的英语语言文化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因此,它为多元文化地区学习吸收外语,借鉴和融合外来文化进行跨文化交际提供了新的理论研究空间。
参考资料:
【1】颜志强。世界英语导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陈远.社会语言学[M].林雪出版社,1983。
[3]张正东。外语立体教学法的原理与模式[M]。科学出版社,1999。
[4]王强。英语教师行动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