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著名市场竹竿巷(2)

运河从济宁西入城时,在竹竿巷东头转向南行,于是竹竿巷东端也沿河转向,成了一个广场。

纸坊街、汉石桥街、纸店街首尾相连,商铺鳞次栉比。就在拐角处,矗立着一座宏伟的穆斯林东大寺,成为街区建筑的高潮。

何琳,门前运河船队熙熙攘攘,身后500米长的街道蜿蜒向西。据说这叫“与龙戏水”。大礼堂的金色穹顶巍然屹立,就像水龙头高高在上,护着河水,盛着水。后面长街的房檐如鳞进退,宛如龙身,左右小巷也只有一两个人能并行站立,宛如龙爪。

据说巷子深处原来的井不是为了水,而是作为“水钉”来钉住龙,防止它满了突然腾空的时候带走一个风脉。虽然这是一个传说,但我们可以感受到济宁人对竹竿巷的独特感情。

从单一来看,建筑配置和商业功能达到了最大的统一。面街是全开放式的平板立面,没有隔断风扇,最大限度的拓展了商业空间。地板由铺设在路面上方的木板制成,可移动的木梯用作垂直通道。这一般是伙计和学徒的宿舍。所以从街景来看,多为风窗阁楼式建筑,呈现出上实下虚的基本倾向。

拥挤的商圈让每个单元建筑都无法放松,小天井就是这种拥挤状况下产生的必然结构。前店和天井之间有一条黑漆漆的走廊,两边是一般的杂物仓库。这种走廊建筑被称为“黑色空间”,将宽阔的路面与黑色空间连接起来,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压抑和沉闷。但是,当你踏入天井,突然眼前一亮,觉得天有洞天。这种对有限庭院的心理学方法是一个伟大的创造。

房屋多为北方常见的硬山式,也有山柱、梁架外露的挂山式,数量较少。街上的屋檐很大,没有飞檐。有的会两端封闭,即进入楼上前廊,有的会从楼层间的雨棚出去,延伸到街上,将经营空间引向更多人。

当你走在竹竿巷的石板路上,磨光的石板会告诉你当年的繁华,油漆剥落的雕花栅栏会向你展示时光的沧桑,浸过桐油至今未损的横梁显示主人的富有,磨光的地板和栏杆显示主人的勤劳。竹竿巷是历史。

人说“不逛竹竿巷,白来宁城”。竹竿巷体现了济宁最典型的建筑艺术特色。这种门前交易,院后搭船的特点,在北方更是少见。而且这种商业店铺、手工业作坊、民居融为一体,功能特点与大宅完全不同。

是一道亲民的风景线。不凝重,不死板,不艳俗。它一直保持着自然、亲民、朴实无华的个性,敞开的大门,自由的空间结构,密集、便捷、实用的商业功能。它没有北方四合院的矜持,也没有江南粉墙飞檐的柔和,却带着几分北方的沉稳,几分江南的灵动。不是苏州,但看起来像苏州。济宁的竹竿巷在九州已经玩了600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