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1943中国外交成就。

宋美龄访美1942-1943:中美关系史上一次精彩的外交宣传。

1941 65438+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二战。与此同时,中国正式对日宣战,对德意宣战。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1942 65438+10月1,2 6国签署的《联合国统一宣言》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不久,同盟国成立了包括中国、印度支那和泰国在内的中国战区,蒋介石为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而美英倡导的“先欧后亚”战略,对中国战场重视不够。经过五年半的抗战,中国损失惨重,国民政府经济状况恶化。尤其是中国与外界的唯一通道滇缅公路被切断后,中国的抗战更加艰难。美国对中国的援助远远不能满足中国战场的需要。不仅如此,中国领导人蒋介石被排除在盟军的许多高层首脑会议之外,中国也未能出席盟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和武器分配委员会。蒋介石对盟友无视中国战场的态度非常不满,与美国驻华军事代表史迪威产生了诸多矛盾。

为了缓和中美之间的矛盾,罗斯福总统派上届总统选举的落选者——* * *和该党总统候选人威尔基访华。在威尔基的建议下,蒋介石于6月派宋美龄访美1942+01,希望美国更加重视亚洲战场,加强对中国的抗日援助。宋美龄的美国之行历时7个月,足迹遍布美国多个大城市,包括美国政界人士、社会名流、新闻媒体、普通民众等。她在各地宣传中国的抗日成果,呼吁美国加强对中国的援助。她成功引导美国朝野重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推动美国政府加强对华援助。宋美龄以他的地位、美貌、智慧和才华在美国掀起了一股“宋美龄旋风”。宋美龄此次访美在中国对美外交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她的外交活动不仅影响了美国领导人,而且成功引导了美国舆论,堪称对美外交的典范。

一、宋美龄1942-1943访美的关键因素。

1.在宋美龄的美国之行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几个美国人。

宋美龄1942-1943访美的提议者和访美的主要策划者分别是美国人威尔基和卢斯。没有威尔基的提议,宋美龄的1942-1943访美之旅将举步维艰;没有卢斯的精心安排,宋美龄访美不会引发“宋美龄旋风”;美国总统和夫人对宋美龄的高规格接待,使宋美龄的访美从一开始就引人注目。威尔基总统、卢斯总统和罗斯福总统无论是基于宗教信仰、政策主张还是现实利益,都主张美国政府应该更加重视亚洲战场,加强对中国的援助。他们都是可以直接影响政府决策或引导舆论的重要人物,在宋美龄访美期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威尔基,美国之旅的发起人。

1942年秋,威尔基作为总统私人代表访华。在与蒋介石夫妇进行了一系列会谈后,威尔基向他们建议,在美国的政治制度下,要改变政府现行的对华政策,必须设法影响和引导美国的舆论。与英国相比,中国在美国的宣传相形见绌。所以美国朝野不知道中国抗日战争的艰难和巨大牺牲,更不知道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和接受的援助太少。他敦促宋美龄访问美国。“我坚信让我的同胞了解亚洲的问题和亚洲人民的观点是非常重要的...必须从这个地区派出一个有智慧、口才和道德力量的人来帮忙……”。他相信宋美龄会成为一名“完美的大使”。

威尔基的大力倡导终于说服了蒋介石夫妇。而且,威尔基回国后向美国公众报道了他的中国之行。当威尔基先生在10月2 6日晚上向美国人民广播他的报告时,1942 10,听众对任何没有担任公职的公民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纽约先驱报》论坛报第二天报道说,这表达了整个美国的感受。该报称:“威尔基先生宣扬了一个崇高的真理,这个真理既涉及美国在世界上的责任,也涉及美国在国内的责任。”

威尔基的报道引起了美国公众对中国抗战的关注,为宋美龄访美铺平了道路。

卢斯,美国之行的高级顾问

卢斯是宋美龄成功访美的关键人物。宋美龄在美国的活动计划大多是“由编剧卢斯制定的”。卢斯的父亲是一位老传教士,19世纪末来到中国。他在中国度过了童年,所以对中国有着特殊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卢斯是20世纪美国新闻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创办了《时代》《生活》等著名刊物,成立了当时美国最大的杂志出版公司时代公司。卢斯是* * *和党内的重要人物。他主张美国应该实行“亚洲第一”的政策。卢斯多次访问中国,并与宋家族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宋家令身为出版商和《时代》杂志公司的卢斯深感敬佩。卢斯在自己的杂志上扩大了自己的名声……”。20世纪40年代,《时代》杂志广泛而深入地报道了中国的抗日战争。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美国人在抗日战争中了解了中国,宋美龄是一位伟大的中国女性。因此,当宋美龄在美国各地巡回演出时,公众应该看一看他。

卢斯在宋美龄巡回演讲期间,利用个人影响力动员各界名人加入到各大城市欢迎宋美龄的活动中,并精心安排宋美龄与当地政要、名人、新闻媒体和民众接触。卢斯利用自己的媒体工具以各种方式宣传宋美龄。不仅如此,卢斯还直接参与了对华捐款:他帮助当年的传教士加尔赛德将八个援助慈善机构合并为一个对华救济联合会,并说服拉曼德、保罗?霍夫曼、威尔基、塞尔兹尼克等知名人士与他一起担任中华救济联合会理事会理事。卢斯本人捐赠了6万美元,他还亲自呼吁所有《时代》杂志订户捐款。

总统和第一夫人

美国总统和第一夫人给予宋美龄高规格的接待。他们邀请宋美龄入住白宫和他们的私人住所海德公园,并分别陪同宋美龄出席国会演讲和记者招待会,这在美国接待外宾的历史上是一个例外。在宋美龄抵达美国的第二天,罗斯福的妻子埃莉诺来到医院,把宋美龄当作一个孩子来对待。宋美龄展示了她与美国总统夫妇的亲密私人关系,扩大了宋美龄访美的影响,使她的美国之行格外引人注目。

2.游说美国国会议员。

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行政部门的决定必须得到国会的批准。如果宋美龄能说服美国国会议员,她的求助就成功了一半。

宋美龄是美国国会的第一位中国发言人,她的演讲在美国政府和公众中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她演讲的主题是强调中美两国人民的历史友谊,指责日军在中国的暴行,赞扬日本人民的抗日成就,阐述正义战争必胜,呼吁美国朝野给予中国抗战更有力的支持,以实现世界和平。虽然宋美龄请求帮助,但她谦逊、慷慨激昂、充满正义感,深深打动了国会内外的观众。“基于五年半的经验,我,中国人民,深信光明正大地接受失败比不光彩地接受失败更明智。”这句话今天听起来仍然令人鼓舞。

罗斯福夫人称赞宋美龄的演讲“不仅非常受欢迎,而且在世界上也是无与伦比的”。“当我看到江夫人穿着华服,沿着楼梯走向讲台,周围站满了人,我不得不为她的成就感到荣幸。她说话的时候,就像一个斗士!”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布鲁姆说:“江夫人在演讲中优雅的姿态揭示了透彻的世界形势,她流利而灵巧地使用英语,不仅使每一位听众都能理解其含义,而且使他们持有相同的观点,在美国的外国客人从未像江夫人那样影响美国人民!”范登堡众议员被宋美龄的演讲感动得热泪盈眶,他说:“江夫人在参议院的即席演讲是我参加国会17以来最好的一次演讲。期待国会切实帮助中国,而不只是空话。”

她的演讲被美国四大广播网直播,并在各大报纸上全文刊登,在美国公众中引起强烈反响。美国朝野人士纷纷写信向宋美龄致敬或邀请宋美龄来访并发表演讲,每天收到的信件多达3000至4000封。美国各行各业的报刊杂志发表了3000多篇社论和评论。

3、召开多次新闻发布会,利用新闻媒体造势。

在美国,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新闻媒体被称为“第四权力”。美国大部分媒体都是商业机构,独立性很强。媒体或多或少带有倾向性的报道可以影响公众的态度,进而对政府决策施加压力。

宋美龄非常重视利用美国的“无冕之王”为自己造势。在国会演讲的第二天,宋美龄和罗斯福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联合举行了记者招待会。美国报纸的记者人数达到173,前所未有。宋美龄所到之处,卢斯都安排她与记者交谈或举行记者招待会,从而进一步扩大了游行演讲的宣传效果。

宋美龄在白宫记者会上的表现可以与她在国会的演讲相媲美,她个人的才华和对西方文化的深刻理解在众多记者面前得到了充分展示。

记者:关于援华,舆论没有分歧,但我听说中国没有充分利用人力去打仗。你有什么看法?

宋:不能赤手空拳打。我们有一些设备,就是用一些人力。我们没有空军掩护,所以中国四年没有充分利用人力完全不值得反驳。

记者:美国在华空军对中国军民的影响如何?

宋:战争初期,我们只有几百架飞机,后来随着战争的紧张和持续时间的延长,我们逐渐失去了这些飞机。...你们志愿让空军来中国,在日本一再创造机会,成就辉煌...中国现在需要的是军火。主要是飞机和汽油怎么弄。你们的总统克服了许多困难。这个问题还是需要请总统回答。

记者:夫人,有什么具体的方法可以迅速增加我们对中国的援助?

宋:在很短的时间内,总统曾经说过,只要上帝允许,你可以等得很快。我可以补充一句,天助自助者。盖中国的战士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抗击敌人,而美国对中国的援助,在中国看来,是在友谊和同盟中尽最大努力。"

一位专栏作家这样评价这场新闻发布会:“有一天,他们可能会让海伦?海斯会出演这个角色,但她永远比不上江夫人。”

4.面对美国公众——在美国各大城市进行游行演讲。

美国公民将参加世界上几乎第一次选举。他们手中的选票不仅可以决定哪一个候选人能够在选举中当选,还可以影响当选人在任期内的决策。联邦参议员的决定往往受制于家乡的选民,众议员的决定取决于所在选区选民的脸色。因此,美国的舆论虽然不能直接决定政府的决策,但往往能对其产生相当大的制约或推动作用。

宋美龄在美国七大城市巡回演讲,与美国公众面对面接触,再次引起巨大反响。宋美龄的行程在陈廷易的《宋氏三姐妹全传》一书中有详细的列举:3月2日晚,纽约和宋美龄在麦迪森花园参加了一个有两万多人参加的市民欢迎会;3月22日,宋美龄出席了两万多名芝加哥市民在体育馆举行的欢迎会。3月25日,宋美龄出席了旧金山市政厅的群众欢迎会,并检阅了群众游行。...4月4日,宋美龄出席了洛杉矶市民在好莱坞广场举行的盛大欢迎晚会。这是宋美龄访美以来观众最多、最精彩、最热烈的招待会,是美国人民欢迎宋美龄的高潮。

在这一系列演讲中,宋美龄运用广博的中西文化知识和流利的英语,紧紧围绕国会演讲的主题,引起了美国公众对中国战场形势的普遍关注。而且,无论走到哪里,宋美龄都向当地华侨发表演讲,向他们介绍国内抗战的主要情况,激发了华侨的爱国热情。

顾维钧在回忆录中记载:“他(孔令侃)说,江夫人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使美国公众关心远东战争,从而促使美国采取积极支持中国的政策。江夫人预测,如果美国公众能够意识到远东战区的重要性,他们可能会受到鼓舞向白宫施加压力。...孔说,白宫最近派人到全国各地收集民众对总统的反应。这些人回来报告说,他们发现各地人民都不满政府忽视太平洋和远东战区的政策。”

第二,宋美龄访美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宋美龄成功地利用了美国的政治制度和决策机制。她凭借自己的特殊地位和杰出才能,游说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缩短了国家政府与美国最高决策层的距离。她借助新闻媒体和巡回演讲,使美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抗日战争,赢得了他们的同情和尊重。“宋美龄飓风”使美国政府和民众基本同意加强对华援助。

当宋美龄离开美国回到重庆时,罗斯福打电话给蒋介石,说在与蒋夫人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后,他感到两国领导人有必要认真讨论亚洲的军事合作和一系列战后问题。不久,罗斯福极力劝说丘吉尔邀请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到1944左右,中美在援华飞机数量、空运物资吨位、废除排华法案等谈判上取得重大突破。1943年2月7日,美国正式废除排华法案。1944上半年美国空军飞机援助中国500多架,下半年通过“驼峰”来中国的援助物资量达到每月46600多吨。

随着宋美龄回归中国,捐款或多或少都有。波士顿市长给了宋美龄一张支票来帮助中国的贫困儿童。好莱坞各界向宋美龄捐款6000美元;美国荣誉学会南加州分会捐款65,438美元+0,000元人民币;...美国的华侨更是慷慨。如波士顿华侨抗日救亡协会一次性捐赠法币30万元;芝加哥华侨代表团捐款6.8万美元和2万法国法郎。旧金山一个16人的筹款群,一天就捐了23万;其他团体和个人捐赠了2万多美元和35.3万法币。...年底,中华救灾联合会收到的捐款总额达到1942美元。一些捐款来自像卢斯这样有权势的人,但另一些来自美国的小城镇。

宋美龄访美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抗战中的中国军民。《新华日报》评论说,“她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无限的光荣声誉,使中国六年抗日战争和争取世界和平民主的光辉纪录在国际上更加显著,国际地位因此而崇高。因此广泛开展对外援助,直接促成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中国与盟国的相互了解。这些成就对抗战有不可估量的贡献。"

自日本侵华以来,国民政府一直孜孜不倦地寻求外援,以约束日本的行为。“九个?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寄希望于国联。日本退出国联后,国民政府寄希望于九国公约和非战公约的主要签署国美国。国民政府试图依靠国际组织和条约来对付挑战东亚国际秩序的日本。但弱小的国联无法约束日本,美国无力也不愿意单独对付日本。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后,中国抗日战争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为国民政府争取外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当时中国已经坚持抗日五年半,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盟国的援助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宋美龄访美使国民政府推行的“外交救国”路线达到了成功的高潮。

第三,对宋美龄个人作用的评价。

宋美龄对美国为期7个月的访问使她在美国几乎家喻户晓。她被评为年度人物,而在过去的75年里,女性只有5次获此殊荣。西格雷夫曾经说过:蒋宋美龄成为了历史上最著名和最有影响力的女性之一。她影响了两代美国人。多年来,美国人一直将她列为世界上最受欢迎和尊重的65,438+00女性之一。她影响了美国领导人做出的决定,并通过这些决定影响了全世界30年。

西格雷夫对宋美龄的评价不可避免地被夸大了,因为宋美龄的访美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果是因为其他因素。首先,1943上半年,中国战场被美国视为结束对日战争的最佳陆上基地。而且罗斯福预言抗日战争后中国将成为军事强国,他把中国视为战后美国在亚洲的伙伴。当时美国政府实行“联华抗日”政策。其次,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美国人民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创伤。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五年多,表现出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赢得了美国朝野的同情和尊重。

然而,宋美龄的个人角色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被忽视。如果把宋美龄访美比作一部戏剧,卢斯集编剧和导演的角色于一身,而宋美龄则是最佳男主角。在当时的中国,没有人比宋美龄更能肩负起这一艰巨的使命。作为当时中国的第一夫人,她比普通外交官拥有更多的活动能量。以美国飞机援助为例。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在美国活动了很长时间,但没有取得任何成果。其中一个原因是他无法见到罗斯福,所以他不得不请他的小妹妹出面直接在白宫与总统谈判,取得了具体的成果。她从小接受西方教育,在美国留学10年,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产物。“江夫人可以代表西方到东方,西方可以代表东方。我们能有蒋夫人,坚信两岸是兄弟姐妹,精诚合作,取得最后的胜利。”她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在男性主导的政坛上游刃有余。

历史给了宋美龄一个难得的机会。作为一个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中国人,宋美龄成功地将新中国带到了西方世界,成为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向外界呈现了一个形象。宋美龄以自己全新的风格和对中国人民英勇抗日的大力宣传,改变了外界对中国的旧看法。

在中国抗日战争相当困难的时期,宋美龄成为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的特别代言人,并在美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外交宣传。在一些美国人的帮助下,她巧妙地利用了美国的政治制度和决策机制,不仅影响了美国的政策制定者,也成功地引导了美国的舆论。近代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在实行“以洋制洋”的弱国外交,为生存而挣扎。宋美龄访美1942-1943是中国第一次影响一个世界大国的内政,在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她的一些成功经验对中国当前的外交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943 65438+10月11、中、英、美三国签署废除中国域外管辖权的新约。

1943 65438+10月11日,重庆国民政府与英美签订条约和换文,取消英美在中国的治外法权。同时,1901年9月7日与中国政府在北京签订的议定书(即《辛丑条约》)应予取消,议定书及其附件授予英美的一切权利终止;将上海、厦门租界的经营管理权移交中国政府,上述租界授予英美政府的一切权利即告终止。

新约的签订表明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

从65438年到0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日益明朗。德意日法西斯侵略者被迫在东西方主战场转入战略防御,而盟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随着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曙光,战后世界安排问题逐渐被提上协约国的议事日程。美、英、苏等国虽然从自身利益出发规划战后世界秩序,但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战后同盟国要继续合作。在罗斯福看来,这种合作不仅要通过一个相应的国际组织,还要在大国之间适当划分势力范围。为此,罗斯福想召开美、英、中、苏四大强国首脑会议,与他素未谋面的斯大林和蒋介石讨论有关战争和战后安排的问题。蒋介石非常欢迎罗斯福的提议,但斯大林不愿意出席讨论对日作战的会议,因为苏联没有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丘吉尔反对中国介入欧洲事务。就这样,罗斯福最终决定,先召开美、英、中三国首脑会议,讨论远东问题,再召开美、英、苏首脑会议,讨论欧洲等相关问题。

1943 10 10月,美、英、苏三国外长在莫斯科举行会议,为三国首脑会晤做准备。会议将发表一份关于建立战后国际组织的“普遍安全宣言”。美国国务卿赫尔认为,除了美国、英国和苏联,中国应该是宣言的签署国。但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对此无动于衷,而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则认为,既然中国外长没有参加会议,会议宣言自然是三国宣言,中国不可能是宣言的签署国。赫尔强调:“为了维护美国精神,将中国纳入其中非常重要”,“如果排除在战争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大国,将对美国产生极其有害的心理影响”;而且,“我国政府认为,中国是作为战争中的四大强国之一出现在世界舞台上的。如果宣言被美英苏三国当面抛弃,很可能会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和政治两方面引起极其不利的反应”。赫尔花了近一周时间说服莫洛托夫。美国之所以坚持将中国作为原始签约国,首先是因为它承认并重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此外,这与其对战后世界安排的构想也有重要关系。

美国认为,二战后,老牌殖民国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和削弱,社会主义苏联实力大增,将成为战后与美国争夺霸权的唯一强劲对手。为了维持二战后美国在中国和远东的主导地位,为了与苏联抗衡,为了进一步削弱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家在亚洲的势力范围,为了遏制可能卷土重来的日本,美国需要一个稳定、统一和“友好”的中国。早在1943年3月,罗斯福在会见来访的英国外交大臣艾丹时就指出:未来的国际组织(后来的联合国)应该有三个机构:一个是代表所有联合国国家的大会;二是由四大国代表组成的执行委员会,将决定所有重大问题,拥有并行使联合国警察的权力;第三是上述两个机构之间的咨询委员会。除了美英苏,四大国中还应该有中国。“中国既不会侵略,也不会成为帝国主义,而会成为抵消苏联的有用的平衡力量。”。9月,罗斯福在与密友、副国务卿威尔斯的谈话中指出:“远东问题的关键是中国”,战后“美国的远东政策应建立在中美两国政府密切的工作关系之上”。蒋介石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无论是战时还是战后,中国都愿意接受美国的领导。在这种情况下,赫尔的努力就不难理解了。最后,英国和苏联同意中国作为原始签署国。10年10月27日,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外交部分别召见中国驻苏联大使傅炳昌,授予全权签字。

65438年10月30日,中、美、英、苏四国政府代表在莫斯科正式签署了《普遍安全宣言》。宣言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四国将根据联合国家宣言采取联合行动,继续对法西斯轴心国的战争,直至其无条件投降。此外,宣言明确宣布,四国将根据所有爱好和平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以尽快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新的国际组织成立之前,四国将在必要时相互协商,并在联合国与其他国家协商,以便代表国际社会采取一致行动。《宣言》首次正式宣布,四大国一致同意建立战后维护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并已大致勾勒出未来国际组织的轮廓,从而迈出了创建联合国的关键一步。

《四国宣言》是继《美国宣言》之后,中国第二次以大国身份与美、英、苏签署的关于国际事务的重要文件,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大国地位。中国参与签署四国宣言,表明中国正式承担了建立新的国际组织的义务,也决定了中国将在其中处于特殊地位。此后,中国作为四大国之一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参与创建新的国际组织,为联合国的成立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