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后来的师父是什么?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被尊为“亚圣”。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故里曲阜不远。他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的后裔。他从小丧父,家境贫寒,是子思的学生。完成学业后以学者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先后投奔梁(魏)、齐、宋、滕、鲁。
当时,几个大国致力于强兵这个富国,并通过暴力手段争取统一。他继承了孔子的仁学思想,并将其发展为仁政思想,称之为“雅圣”。
扩展数据
仁政理论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并将其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和“长”的原则运用到政治上,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一方面,孟子严格区分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勤劳者治理他人,勤劳者治理他人”,并模仿《周》制度拟定了从皇帝到的等级制度。
另一方面,把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要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要像父母一样亲近统治者,为统治者服务。
孟子认为,这是最理想的政治,统治者实行仁政,就能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置人民生命于不顾,就会失去民心,成为孤贼,就会被人民推翻。
仁政的具体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和统一天下的途径,其中有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而且这种思想是由春秋时期的重民轻神思想发展而来的。
百度百科-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