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比增长英语
据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06年的调查统计,中国连锁经营100家达到销售规模8552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远高于13.7。门店总数同比增长69100家,剔除个别企业超常规发展因素57%,调整后,门店销售规模同比增长26%。营业面积达到517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继2005年“100”占其总销售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首次突破后,2006年10%进一步提高到11.2%。这些数据表明,连锁超市在中国正在快速发展壮大,并逐渐成为零售连锁零售的主流。恰逢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用于食品和家庭消费的商品日益增多,这又为连锁超市以提供食品、商品和生鲜产品为主要特征的业态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超市的发展主要是为了超市的整体经营规模,建设和经营领域向上渗透。与此同时,超市业态趋于进一步分化。比如近几年将部分连锁超市改建为马副食品超市的标准..超市。随着连锁超市的不断发展,超市业对商品物流配送的业态实现了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及时准时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这对物流配送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从2004年12月0日起,外资全面向外资零售商开放中国零售业,在地域、股权、数量等方面没有限制,这使得我国国内零售连锁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连锁超市业首当其冲。今天,世界最大的50家零售企业中,在我国现有40多家“下属地”,像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国际巨头再次加快了国内扩张的步伐,本土超市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威胁。据上海连锁经营协会的一项统计显示,门店数量仅占上海一半的外资超市,销售额已占全市大型超市总销售额的近80%,外资超市的竞争力超过国内超市。再次超视野可预见的未来,中国连锁十年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残酷集中的行业也会随之进一步提高,竞争将更加趋向国际化。
白热化的连锁超市之间的竞争格局使同一分销系统逐渐成为竞争的焦点。合理的物流配送可以实现“最少环节、最短距离、最低成本、高效率”。而我国目前虽然有一批连锁超市,并形成了自建配送中心、自收自支的完善配送模式,但由于配送规模和物流设施的限制,与国外同行相比整体配送水平不高,供应效率也较低。
配送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家连锁超市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关键标准之一。而分配方式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分配的水平。“山寨”做分销是尽快达到国际水平后的一种方法。于是,快速反应和零库存、供应链管理的相关内容被源源不断地引入中国。但“山寨”还要看是否“洋为中用”。目前在中国由本土连锁超市进行的关于配送模式的研究似乎还没有形成体系,针对中国连锁超市应该采用什么样的配送模式比较合适也众说纷纭,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有必要对连锁超市的配送模式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现有的典型配送模式的优缺点?尝试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希望能为本土连锁超市在寻找适合企业自身的配送模式,改善和提升现有配送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