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被誉为千古伯乐。欧阳修认定了哪些人才?
文武双全的欧阳修,不仅自己有所成就,还用自己的洞察力发现了很多人才,帮助他们脱颖而出,可谓是千古伯乐。欧阳修,古代伯乐:欧阳修(1007-1072),本名永叔,名醉翁,刘一居士,汉族,冀州永丰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政治上有名。欧阳修是宋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学领袖。欧阳修的文章很美,但他为人正直直爽,以至于树敌无数,屡遭同行的批评和围攻。曾非常欣赏他的才华,悲伤地说:“你从哪里弄来的,比如欧阳修?”他的老师晏殊甚至对人说:“我重修文章,不看重他这个人。”可见欧阳修在生活中怕尖锐,不宽容。但这样一个对同龄人犀利的人,对有真才实学的青年人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程度,并极力加以褒扬和推荐,使一大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扬名后世,可谓千古伯乐。宋仁宗李青元年(1041),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曾巩给文豪欧阳修写了一封推荐信,提出“时事政策”,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欧阳修读了曾巩的文章,非常欣赏。他在回信中说:“老的得了奖,小的也能得标”,丰富了曾巩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曾巩擅长写古文,但他比写现代散文轻,所以他一直试了又试,一直躲在草丛里。为此,欧阳修专门写了《送曾巩秀才序》,让他叫屈,也让他名声大噪。他还把曾巩作为最值得尊敬的学生收进了门,悉心教导他。他还称赞曾巩说,“有几百个人经过我们的门,他们很高兴一个人生活。”在欧阳修的培养和帮助下,曾巩在嘉祐二年(1057)考上了高中,从此闻名全国。
苏洵、苏辙父子之所以能够成就功名,也得益于这位伯乐。苏洵27岁开始刻苦学习,后来进入考场,却一次次失败。他态度强硬,把以前的文章烧了,然后关上门默默研究,磨砺多年。毕竟文章进步很大,写了几千字。据叶梦得《暑假实录》记载,嘉祐元年(1056),48岁的苏洵带着苏轼和哥哥,以文章为“敲门砖”,到益州张,希望得到这位文坛元老的推荐。张说,就文章而言,我有微词,此事属欧阳修。张写了一封推荐信,请父子二人去拜见北京翰林学士欧阳修。事实上,欧阳修和张因为政见不同而吵过架,一直不和。但欧阳修看文章,其实并没有因为是政敌而疏忽。他反而拍着手说:“文章应该一会儿就到!”马上给宋仁宗的《推荐平民苏洵表》说:“我爱上了梅州平民苏洵,他练得纯朴善解人意,也想一举有师。如果他没打中,他就退役,变成机械人。他的论点擅长物理,善于知错就改,文章不是空谈而是期望有效。他写了《权术》、《均势论》、《几种策略》等二十篇文章,振振有词,学古为今用,是行之有效的文字,连那些不是特别能写的人...”苏洵从此在京城扬名立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