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二中心小学招生简章及报名时间
上海浦东新区第二中心小学招生简章公布
公共性,聚焦
愉快的教育,艺术和体育特色。
对口高中
校方称,学校没有固定的对口中学,而是根据学生户籍所在地划分对口中学。
招生目标
2008年8月31日前出生的年满六周岁且具有本辖区户籍的适龄儿童。
招生范围
巨野路469弄、482弄(巨东里围)、708弄(一期)、717弄(中兴景苑)、729弄(星海里围)、730弄(教师公寓)、785弄(星海里围)、858弄(沈)、858弄。民生路1001巷(明张苑、神州)、南杨泾路280巷(中新共和)、296巷、杨高路2168巷(京南绿地)、玉山路600巷(第五大道东方中华园)、801巷、851巷(新城大院)、951巷、65433巷
报名时间(仅供参考,时间以学校官网信息为准!)
5月周六17,上午8:30-165438+下午0:00 1:00-下午4: 00。
5月18(周日)上午8:30-165438+下午0:00 1:00-下午4: 00。
注册方法
请携带您的户口本、房产证、儿童计划免疫证(白卡或绿卡)、通知书(幼儿园出具)带着孩子按时前来登记。
录取通知书
8月15前向家长发放全区统一印制并加盖浦东新区招生办和录取学校公章的录取通知书。
学校面试笔记
前言:
在浦东新区这么多小学中,浦东新区第二中心小学虽然没有福山外国语小学和明珠小学名气大,但也在前20名。从校史来看,这所学校来头不小,不仅由裴大忠先生创办,还由教育家黄炎培担任首任学校主任,一度被评为全国最好的学校。
学校面试笔记:
浦东新区第二中心小学有两个校址。笔者采访了位于巨野路的总校。我来学校的时候,正好放学。许多家长在校门口等着他们的孩子放学。学校的小学生就跟晨练的一样。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他们按班整理。如果之前没有跟学校打招呼,恐怕早就被保安拒之门外了。走进校园,挂在走廊上的一串精美的风铃引起了笔者的注意。据学生说,都是自己做的,看得出来有些是用废料做的,很环保。
学校评估
1.浦东新区第二中心小学创办于1889,是浦东新区最顶尖的小学。学校的特点是愉快的教育,阅读,英语口语,艺术和体育。学生一年级有外教,学校艺术团和排球队在区里多次获奖。
学校西门在巨野路,离玉山路很近。巨野路不宽,每天早上这里都很热闹。汽车、公交车、行人都聚集在这里。这个时候,第二中心的负责老师会在学校门口等着学生的到来。从早上7点半左右,他们的身影就会出现在这里,交通协管员也会在这里指挥他们。
3.我是浦东新区第二中心小学41班的一名小学生。我们学校有三座现代化的教学楼和许多优秀的教师。
4.从幼儿园接孩子,路过他们的操场,总会看到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踢足球、打排球。应该是课后兴趣班,他们学校的第一条校训是“修德”。学校孩子的道德教育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小学。长大了就不会歪了。...
家附近最好有这个小学,这里居民的孩子都指望着呢。每天上学放学,门口都是车。现在的孩子条件真的很好。
6.广播体操每天早上八点半开始,10点好像还有一次。嗯,门很负责,接孩子的都不让进。
学校简介
浦东新区第二中心小学创办于1889,原名杨家渡小学。其创始人裴大中先生和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是第一任学校董事。后来学校几经更名:镇秀小学、上海李大光小学、上海黄浦第二中心小学...1993.随着浦东新区的建立,学校更名为浦东新区第二中心小学。1997年7月,为配合市政搬迁,学校迁至桃林地区。
第二中心小学(120)的办学历史跨越了三个世纪,校名变更了11次。虽然历经沧桑,但23位校长始终带领学校的教职员工不断进取,孜孜不倦地探索教育的真谛,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绩和良好的社会声誉。
为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功能,促进教育均衡发展,2009年5月,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第二中心小学在张江开设分校,继续为浦东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能力
学校拥有一支充满活力、敢于挑战、积极进取的教师队伍。其中高级教师占67%,本科学历占80%。市储备名师2名,区学科带头人1名,区骨干教师8名,系骨干教师8名,学校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2名。
硬件设施
普通学校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682平方米;张江校区占地15180平方米,建筑面积8200平方米。学校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有室内竞技场、学生图书馆、远程教室、微机室、语音室、舞蹈室等特色教室、校园网络和闭路电视系统。
出名
近年来,学校办学成绩突出,先后被命名为: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实验基地、中国基础教育网络实验学校、上海市快乐教育研究基地、新区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区双语教学实验学校、新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新区语文教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和德育研究实验基地;并荣获上海市安全文明学校、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体育工作先进学校、行为规范模范学校、上海市雏鹰大队、区文明单位等荣誉。、语文、英语、音乐教研组分别获得新区“三八”红旗集体、优秀教研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