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菩提树”有什么特殊意义?
菩提树栽培于中国,广东沿海岛屿,广西,云南北至景东,海拔400-630m。日本、马来西亚、泰国、越南、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也有分布,多为栽培,但野生于喜马拉雅山脉,从巴基斯坦拉瓦尔品第到不丹。
传说两千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修成正果。在印度,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都把菩提树视为“圣树”。政府还对菩提树实施了“国宝”保护。
“菩提”一词是古印度语(梵文)菩提的音译,意为开悟和智慧。用来指人从梦中醒来,恍然大悟,达到超越的境界。既然佛陀在这棵树下“得道”,这棵树就叫菩提树。
在印度,每个佛教寺庙都要求至少种植一棵菩提树。印度非常重视菩提树的“血统”,在佛陀顿悟时,对圣菩提树的直系后裔表示敬意。据说在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的姐姐砍下了菩提树的一根树枝,带到斯里兰卡种下,得以存活。后来,菩提伽耶的圣菩提树在阿拉伯人入侵印度时被毁,斯里兰卡菩提树成为维持佛陀起源的“唯一血脉”。如今,印度佛教圣地种植的菩提树,包括佛陀坐禅的菩提伽耶圣菩提树,都是由斯里兰卡菩提树嫁接而来。
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菩提树在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朝初年,和尚沈绣和他的哥哥慧能交谈,写下了一首诗:“作为一棵菩提树,你的心就像一个镜台。勤擦,不使灰尘。”慧能看过后写了一首诗:“菩提无树,明镜非台。什么都没有,那尘埃在哪里?”兄妹俩以物传情,以物论道的对话广为流传,使菩提树名扬天下。
2000多年过去了,佛陀“出家为道”的菩提树历经无数风风雨雨,有着神话般的经历,是佛教中公认的“大开悟”的象征。1954印度前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访问中国,带来了用这种树的树枝培育的树苗,送给印度领导人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以示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周总理将这棵代表友谊的菩提树交给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保护。植物园的领导和员工非常重视它,精心维护它,使它茁壮成长,枝繁叶茂。每当国内外的僧人来时,植物园里的这棵菩提树都会受到僧人的跪拜。这棵菩提树也成为中印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
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相传2500多年前,释迦牟尼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王国的一位年轻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为了摆脱轮回之苦,拯救苦难众生,他毅然放弃继承皇位和安逸的皇室生活,出家为僧,寻求人生真谛。经过多年修行,他曾经在菩提树下静坐7天7夜,克服各种邪恶的诱惑。当晨曦初现,晨星升起,他终于开悟成佛。
根据印度教,菩提树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毗湿奴的化身。因此,它具有特别重要的宗教色彩。印度教也认为菩提树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毗湿奴和他的妻子,女神拉克什米,在每个月的第一天晚上住在菩提树上。毗湿奴住在树根,拉克希米住在树干,纳拉扬住在树枝,哈利国王住在树叶,所有的神都住在菩提树的果实里。
印度教徒认为菩提树体现了各种美德,它具有使人实现愿望、摆脱负罪感的能力。许多印度教妇女认为,经常向菩提树祈祷,定期浇水,绕着菩提树行走,可以被保佑生下好孩子,尤其是儿子。这是因为这样做会让住在树上的神高兴,他们会给这些愿望一个结果。为了实现愿望,也有在树干上缠绕细绳的习惯。当你看到缠绕在菩提树树干上的细绳时,你就会知道这是信徒们祈祷的结果。
据说周六在树根上浇一点油,然后在旁边点一盏油灯,有助于摆脱各种困难。菩提树的树皮将用于宗教仪式。菩提树的叶子是吉祥的,在一些特殊的场合用于装饰。菩提树坚韧,不受病虫害影响,能净化空气,所以被认为是神圣的。有一个很神奇的现象,夏天在菩提树下会凉爽,冬天在菩提树下会温暖。修行者应该确保寺庙内至少有一棵菩提树。他们认为日出之前,贫穷的阴影笼罩着菩提树,但日出之后,它被女神拉克什米接管了。因此,禁止在日出之前向菩提树祈祷。在他们眼里,砍伐或毁坏菩提树,就相当于谋杀了一个婆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