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美术课中培养学生的视觉艺术
教师要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验美,通过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首先要系统地训练学生的感知能力,即让他们用自己“美的”眼睛去认识和观察周围的世界。记得我教一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一个单亲女生,性格内向,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上了几次美术课,我发现这个孤独的小女孩很有想象力,于是我想:为什么不通过绘画来改变她的性格呢?于是她被录取为学校绘画组的一员,她成了组里最小的孩子。当时正赶上国画写意的练习。考虑到她之前没有这方面的训练,我打算让她从基础的水墨色彩开始练习,但是她坚持要画国画,我答应了她。不一会儿,她就画完了。看着她期待的眼神,我不忍心批评她。我只是给了她一些关于画的颜色的建议,然后说:“这么漂亮的花不仅要给你和老师看,还要给每一个爱花的人看,对吧?”她听了我的话,用力地点了点头。我认为:让孩子真实生动地画出观察到的自然和生活之美,是最有价值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绘画训练,小女孩的性格变得开朗多了。她的画里有欢乐的场景,线条变得灵动,色彩变得绚烂。我把她的作品给同学们看,所以他们对她刮目相看。她对绘画表现出更多的热情。现在,她有了自己的绘画世界,创作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这和我平时培养她的好习惯是分不开的。
2.美术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美,通过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课程主要包括鉴赏、绘画和工艺,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在美术教学中,美术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直观形式之一。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美术课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美。三个。
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其他学科的教学。
学习是相互的,审美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我和其他学科联手举办过绘画创作比赛,比如和汉语言组的“理解经典”。
诗情画意”古诗词配对赛,“经典诵读”课本剧表演”;与英语组* * *举办英语剪报比赛,指导学生自己画单词卡等等。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你写一篇文章,我画一幅画”的漫画大赛。作品中幽默的故事情节和夸张扭曲的人物肖像让学生大开眼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自从难忘的“漫画”比赛后,学生中掀起了一股“漫画热”,诞生了一批“漫画大师”。平时除了根据自己的日记创作漫画,还会主动为同学的作文配上漫画。学生们将这些图文并茂的练习题装订成册,并亲自设计个性化封面,互相传阅。这既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水平,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对督促学生观察和记录身边的人和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往往今天发生的事情,第二天就写成了作文,第二天就变成了漫画。这种独特的学习方式引起了《威海晚报》记者的关注,在《教育时空》栏目也有报道。可见,学生对美的创造离不开社会活动。所以我在教学中也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并结合时事及时创造美。众所周知,今年是奥运年。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以各种形式积极备战奥运会。7月23日,奥运火炬将在威海传递。为此,我们推出了一堂名为“我能做些什么才能通过奥运会?”主题讨论活动。有的说:利用周末去社区做一次卫生义务大扫除,让威海更干净;有的说:赶快学好英语,和世界各地的朋友交流;有的说:用绘画、剪纸的形式展现威海的美丽风光,送给火炬手,让世界了解威海。目前,同学们正在积极准备“奥运火炬来我家”。
四个。
美术教师应该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生活。中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做审美教育家的,是把美学的理论运用于教育,培养自己的情怀。”是的,美是和情感联系在一起的,美在于人能否调动自己的情感,感受到美。只有在生活中,学生才能真正体验到各方面不一样的美。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特别注重美术创作活动与学生日常活动的紧密联系,在学校范围内不定期开展主题绘画创作比赛,如:设立“年度风俗文化展”、“感恩母亲”绘画比赛、“安全在我心中”手抄报比赛、“文明在我身边”漫画比赛、“我为生活添彩”剪纸比赛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贺卡、工艺品等礼物送给亲朋好友,真实体验他们的爱心带给身边亲朋好友的喜悦和温暖。同时也教会他们用这些小饰品来装点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
总之,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渠道,引导学生把生活中那些美好的记忆用艺术的方式全面呈现出来,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以艺术美陶冶他们日常的思想和言语;并培养他们用丰富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良好的价值观去热爱祖国的传统艺术文化和世界的多元文化。只要我们学生能够用心去欣赏美,用美去激励人,真善美就会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发芽,艺术和人文的花朵就会争奇斗艳,芳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