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有效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众所周知,几乎所有小学生的英语学习都是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目前,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对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如果不精心策划,其效果可能会与老师设计的初衷大相径庭,达不到预设的教学效果。纵观很多英语课的教学,一些老师还在困惑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如何有效的实施,让课堂气氛真正热闹起来,但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整个课堂变成了一堆活动,形式大于结果,教学效率低下。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追求全人的发展。因此,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不仅要实现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显性目标,还要注重隐性目标的实现,如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持久热情、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掌握英语学习策略和方法等。教师应通过英语学习和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培养和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他们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发展良好的人格,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堂教学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学活动是指

在任务驱动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所谓的活动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应该做的具体事情,也可以称为步骤。

本文提出的教学活动是指狭义上的教学活动,即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某种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具有一定活动的教学步骤。

参考各种教育文献,结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要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活动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

按照一般教育理论书籍的一贯提法,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这说明教师在设计任何教学活动时,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作为指导,教师要明确学生期望通过这种教学活动产生什么样的语言或行为变化,这也是教学活动成功的关键。

然而,任何教学活动都不可能穷尽一节课的所有教学目标,每一项教学活动都因其特殊性而有其特殊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有明确的目标。例如,有些活动可以用来调节课堂气氛,有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对单词的理解,有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流畅地表达自己,有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相关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此外,教师应该能够清楚地预见到学生在活动前后的差异,等等。这样设计的教学活动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教学效率高。

活动案例1

教学内容:牛津英语1BU3颜色

教学活动:讲故事

活动时间:约15分钟。

活动目的:通过故事为学生营造和谐有趣的学习环境,有效落实语言知识的目标:学习棕色、紫色、白色、黑色的单词;复习句型是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学习听或说新句型请让我变红/strong。同时,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听讲习惯,激发并保持强烈而持久的学习欲望。

活动描述:

老师编了一个故事‘贪吃的鱼’,讲的是一条贪吃的小鱼和一条大鱼出去玩,在路上看到各种颜色的东西就想变色。两条鱼的主要对话如下:

贪婪的鱼:这是什么?

这条老鱼:它是一根香蕉/一个橘子…

贪婪的鱼:它是什么颜色的?

老鱼:它是黄色/橙色的…

贪婪的鱼:我喜欢黄色/橙色…请把我变成黄色/橙色…

在这个故事中,老师巧妙地将学生已经学过的颜色词和将要学的颜色词结合起来。老师生动的旁白让孩子们完全沉浸在故事情境中。通过这条不断想变颜色的贪吃小鱼的剧情发展,它们自然学会了新单词,并能理解或模仿请让我红/蓝的理论。在讲述的过程中,老师不断重复是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这两个问题,学生都学过,也是老师在第三个活动(任务后程序)中会用到的主要句型。在老师有意识、有感情的叙述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在故事的后半段不自觉地跟老师重复这两个问题,这是后面的第三个活动。“什么事?”“是什么颜色?”我完全准备好了。

活动分析:通过这个故事的讲述,老师不仅完成了对红、黄、蓝、绿、粉、橙六个单词的复习,还在学生喜欢的故事中慢慢引入和实施了新教的四个单词:棕、紫、白、黑。教师将复习和新教结合在一个故事中,不仅达到了语言知识的目标,也是后两种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证。在设计这一教学活动时,老师的目的非常明确,不仅要达到语言知识的目标,还要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讲习惯,并随着故事的发展激发和保持学生强烈而持久的学习欲望。在观察班级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全班学生学习新单词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趣浓厚,效果良好;尤其是随着故事的逐渐发展,孩子发出“哦!”时不时有贪吃鱼的神奇经历。“哦!”惊讶的声音。故事的后半段,有同学轻声跟老师讲故事,可见他们的参与程度。老师的另一个活动目标“让学生培养良好的听讲习惯,激发并保持强烈而持久的学习欲望”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达成,体现了无缝隙教育。

活动案例2

教学主题:牛津英语1bu2小动物说吧。

教学活动:色彩和对话。

活动目的:结合学生喜欢的涂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激发说英语的兴趣,培养用英语说段落的能力。

活动时间:9分钟左右。

活动描述:

1.首先,老师出示问题,口头提问:你在我们教室里看到了什么动物?并示意学生(6人一组)拿出桌上老师准备的小动物图片。

2.学生看图片。在每张图片上,都有一只未上漆的动物,旁边有一段英文:

我看到一个/一个______。

是______。

是______。

我喜欢______。

3.老师说:你喜欢哪种动物?选择你喜欢的动物。

4.学生们选择一张他们最喜欢的小动物的图片。

5、老师展示PPT:

黄色鸟的图片我看见一只鸟。

它是黄色的。

很可爱。

我喜欢这只鸟。

给动物涂上颜色,分组讨论。

7.学生开始活动。整个活动过程中,有同学因为没有彩笔,到处找同学借。当老师宣布停止时,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有完成涂色。涂完色的同学开始按照老师展示的模型在横线上填单词,但是因为不会拼写,有的一直问搭档“这个单词怎么拼?”其他人不停地翻书,没有一个学生从事语言活动。

活动时间:9分钟

活动分析:这是一个综合性的语言训练活动。老师希望学生通过给他们喜欢的动物涂上颜色来填空:我看见一个/一个_ _ _ _。是_ _。(颜色)是_ _。(形容词)我喜欢_ _。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她期望引导学生将新旧语言知识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简单描述自己喜欢的动物,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有条不紊地表达出来。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涂色占据,不符合老师期望的通过涂色体验激发学生说话兴趣;而且在这次活动中,老师并没有明确告知横线上的单词是否要填,导致学生不清楚活动的目的,以为应该填横线上相应的单词,以至于浪费了很多时间在书本上查单词。老师期望通过这个活动激发学生说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说英语能力的目标并没有达到。

第二,活动设计要紧密联系教材提供的文本内容。

课程标准指出英语学习是一个知识积累和能力实践的过程,需要合适的课程内容。但是

教材是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所以对于教师来说,要有意识地学习和钻研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和教材提供的文本内容来规划和设计每一个教学活动,使活动设计既能与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吻合,又能与整个单元或模块的教学主题相吻合,真正做到通过教材教英语,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和学习生动的语言知识,为将来服务。

活动案例2

教学内容:牛津英语2b电路中的第二单元。

教学活动:描述动物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用can的句型描述新的动物猴子,这是一个语言输入的准备活动,为后面的后任务中设计的学生片段的输出做准备:看...它是...和...它可以...

活动描述:

1,t:(一只猴子出现在舞台上)这只猴子是什么颜色的?

是棕色的。

猴子会做什么?和你的同桌讨论。

2.学生两人一组讨论。

3.老师让一些学生展示讨论的结果。Pn:它能吃。它会睡觉。/它能喝。/它能跑。

活动时间:3分钟左右。

活动分析:学生熟练运用can句型,参加本次描述活动的学生无一出现语法错误。老师对这次活动的结果很满意,继续下一步的教学。但是老师忽略了这一单元的教学主题是在马戏团,学生对猴子一般能力的描述并没有错。但是在这个活动之前,老师提醒学生今天带大家去马戏团看动物,呈现给学生的场景也在马戏团里。众所周知,马戏团里的动物都是经过特殊训练的动物,拥有一些特殊的能力,学生们描述的就是这类动物的本能和一般能力。在表达方面,语法没有错误。如果老师在设计这个活动时能够仔细思考,给学生一些提示,引导他们探索马戏团里猴子的特殊能力,那么学生在做结对活动时可能会有意识地描述马戏团动物的特殊才能。例如:它会骑自行车。等等。这样,这个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练习can…句型,还能把整个单元的主题把握到位,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透彻性。

第三,活动的设计要联系学生的生活背景或生活经历。

我们常说备课不仅是准备教材,更是准备学生。因为不同的地区,甚至相同的

一个地区的学生,成长背景、生活环境不同,所以生活经历也有差异。然而,教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统一的学习内容。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必须注意活动的内容和方法是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特别是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设计教学活动。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就可以通过不同的活动,有效地掌握教材中的语言知识内容,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真正实现当前英语课堂教学中提倡的“学以致用、学中用、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使英语成为学生真正交流的工具,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头脑中进行语言知识的学习。

活动案例3:

教学内容:牛津英语1aunit2numbers

教学活动:写和说。

活动目的:通过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情境中使用数字1到10。

活动描述:

1)老师把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写在黑板上,带领学生用英语大声朗读。

2)学生把家里的电话号码写在纸上,用英语大声读给同龄人听。

3)学生用英语向全班同学读出自己家的电话号码,老师把学生的电话号码记在黑板上。

活动时间:5分钟左右。

活动分析:这是任务后环节的一个活动。老师期望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使用数字1到10,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个想法很好。但这所学校地处郊区,这个班的学生大多来自外来务工家庭。大部分都是租房住,没有固定电话。所以在结对活动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停地用中文对同龄人或者老师说:我们家没有电话号码怎么办?整个活动又吵又乱,一发不可收拾。如果教师在设计活动前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就应该把活动改成显示学校电话号码的前四位:* * * * *,后四位给学生,让他们猜一猜,写一写,然后大声读给同桌听。这也是真实活动中使用数字的一种方式,可以避免学生在课堂上不知道自己家电话号码而造成的混乱。同时,作为后续巩固,老师可以布置一个作业,把家长的手机号码记录下来,用英语大声朗读出来(大部分家长都有手机)。

第四,活动设计要分层次,循序渐进。

语言学习是有规律的,因为没有自然的语言环境。通常第二外语的习得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时间,循序渐进地学习。因此,作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一定要考虑活动的层次性和递进性,如:活动1和活动2的内容是什么?这两个活动对学生的语言训练是否有递进的要求。通过几次连续的活动,学生的语言训练或语言输出是否还停留在同一水平或无意识的提高?如果忽略了这些,表面上看,学生可能参与的活动很广泛,课堂气氛可能很活跃,但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停留在一个层面,对拓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不大。

活动案例4

教学内容:牛津英语2b电路中的第二单元。

教学活动1:师生问答

目的:通过提问和回答帮助幼儿复习Unit1中农场动物的单词。

活动描述:

在农场里,你能看到什么动物?

我能看见一只猪/鸭…...(老师把学生提到的动物的单词贴在黑板上)

3.老师手指单词卡,学生一起读单词。

活动时间:3分钟左右。

教学活动2:游戏西蒙说

目的:通过游戏帮助幼儿复习Unit1中农场动物的单词。

活动描述:

让六个学生到前面来,每个人拿着动物图片和相应的单词

t:西蒙说:蹲下!

拿着相应图片的学生。单词卡走出来一步说:鸭子,鸭子!

错的学生输掉了比赛。

活动时间:6分钟左右。

活动分析:这是一堂课的任务前部分。经过两个星期的学习和巩固,学生对这六种农场动物的单词非常熟悉,并能很快认出来,从活动1中学生能正确读单词的表现可以看出。看活动2。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还停留在单词的听、说、读,只是活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与活动1相比,利用游戏的形式从整体单词识别转变为单个单词识别更有意思,但两个活动的目的在同一层面,即识别所学单词,缺乏进步性,整体单词复习时间占课堂教学时间的近四分之一。在活动2中,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选择一种他们喜欢的动物,用他们学过的句型简单描述,如:看小鸡..它很小/黄色/可爱。它可以跑得很快。我很喜欢,既能促进学生的语言输出,又能为这节课新的教学内容做铺垫:马戏团动物的简单外貌描述。

五、活动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

时代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发展目标,如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收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培养人格完善的人是落实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追求。因此,在这种现代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既要注重显性教学目标的实现,如语言知识的落实、语言技能的培养和语用能力的发展,又要注重隐性教育目标的实现,如学生在参与和实施整个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的积极愉快的体验,有利于学生良好情感的形成、良好人格、学习习惯和学习意志的培养。因为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这些隐性教育目标的达成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人生发展有着更重要的影响。

活动案例5

教学内容:牛津英语2B单元7炎热的夏天

教学活动:发表演讲。

活动目的:把新学的单词blank整合到我喜欢做某事的句型中。在指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过程中我喜欢这样睡在空白上,回忆或想象在沙滩上玩耍的美好,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小组活动的合作能力。

授课时间:3分钟左右。

活动描述:

1,老师拿出一条毯子:我有一条毯子。我喜欢像这样睡在毯子上。

2.每个小组拿出老师为他们准备的毯子,做了一个演讲。

3.在小组活动中,老师巡视并给予弱势学生一些帮助,鼓励学生结合句子进行创造性表演。

4.老师邀请了一些想法新颖的孩子上台表演,并引导全班给表演者以掌声。

活动分析:老师很巧妙的设计了这个教学活动。她不仅巧妙地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生词(空白)与句型(我喜欢做某事)有机合理地结合起来,达到了这节课的语言知识目标。而且,这是六个人的小组合作活动。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教师来回巡视,对弱势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并不时引导学生有序开展活动,而不是相互竞争,使整个课堂秩序活起来,不混乱,这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她创设的活动情境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对如何躺在毯子上表现出了极大的想象力。当学生用语言表达我这样睡在毯子上时,用生动的体态语言表现出仰卧或侧卧等各种可爱的睡姿,通过记忆或想象体验躺在海边毯子上的快乐心情,就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当老师引导全班给表演者掌声的时候,学生就是在学习如何欣赏别人,这就是学生积极情感体验的培养。

六、活动设计的难度要在学生的“最近开发区”。

前苏联心理学家、哲学家、作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他认为学习者在任何学习阶段都有两个发展层次:实际发展层次和潜在发展层次。实际发展水平是指学习者独立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知识和技能;潜在发展水平是指学习者在他人帮助和自身努力下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维果茨基把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它是动态的。

维果茨基认为,学习者的进步主要是在最近发展的领域完成的。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应特别考虑活动的难度,这应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语言水平。如果教师设计的活动介于实际发展水平之间,对培养学生的进一步能力没有太大帮助,而如果超出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学生无法解决问题,也会失去活动的意义。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在这方面做出努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他人的帮助下,通过思考和运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现有的问题,发展自己的语用能力。

活动案例6

教学内容:牛津英语4B一只丑小鸭

教学活动:故事阅读(多媒体演示)

活动目的:在学习完课文故事后,通过网上搜索到的原创故事,让学生了解更完整的故事,进行文化渗透;通过一些半开放式或开放式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活动时间:约10分钟。

活动描述:

1,看故事(音频多媒体新呈现):

很久很久以前,一只母鸭下了五个蛋。四个鸡蛋很小,但一个很大。

有一天,蛋打开了。出来了五只小鸭子!鸭妈妈太高兴了!但是她发现有一只非常奇怪的小鸭子,它很大,颜色也不一样。她不喜欢这只丑小鸭,其他的小鸭也不喜欢。

丑小鸭感到很孤独,所以他决定出去或者去找他的朋友。

他走了又走。他遇到一些在屋外玩耍的孩子。孩子们看到了这只小鸭,喊道:“这只小鸭真丑!”他们用石头扔这只小鸭子。

这只小鸭子非常害怕,所以他尽可能快的逃走了。

2.让学生看两遍故事后,老师逐一提出以下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

问题1:

1、为什么孩子们不喜欢丑小鸭?

2、丑小鸭感觉如何?

3、如果你是男孩或女孩,你会怎么处理这只丑小鸭?为什么?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

活动分析:老师给学生提供原创故事,无疑在文化的深度渗透上有他们的良苦用心;教师提出的问题大多是半开放式或开放式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但是老师忽略了故事中包含的生词量太大,难度太大,超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多媒体演示的帮助下,学生可以了解整个故事的发展,但原故事中许多难懂的生词妨碍了学生准确理解文章的意思。对于这个众所周知的故事,学生可以用中文表达,但缺乏一定的词汇和句子结构来用英语表达。因此,预计该问题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应。原因是老师提供的阅读材料不仅离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很远,而且提出的问题也很远,所以没有达到老师预期的教学目标也就不足为奇了。

活动案例7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活动目的:

活动描述:

七。活动的设计应考虑到有足够的时间确保其有效实施。

充足的时间是优质高效完成任何事情的有力保证。同样,为了高质量、高效益地完成一项教学任务或实施一项教学活动,必须在活动前预测和考虑完成这项活动所需的时间。比如同样是小组合作活动,因为活动的内容不一样,活动的难度不一样,活动的形式不一样,参与者的年龄和语言水平不一样,需要的时间也会不一样。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避免为了形式而活动。否则很容易出现这样的场景:学生还没有进入角色,老师已经宣布活动结束,然后马上进入下一个教学活动。这样一来,班里少数实力强的同学可能有机会用语言表达自己,但绝大多数同学可能还是不知所措,或者是旁观,根本没有参加过集体活动。小组活动的一个很大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语言活动中,但实际上只是流于形式。

活动案例

教学内容:牛津英语2b电路中的第二单元。

教学活动:发表演讲。

活动目的:让学生找朋友,互相扮演马戏团动物。用下列句型描述彼此的动物...他/她是...他/她有...他/她可以...他/她是我的好朋友。

活动描述:

1,老师布置任务:现在,孩子们,你们可以出去寻找你们的好动物朋友,然后介绍他或她。

2.学生进入活动环节。但是一些学生开始离开座位去找朋友,一些学生在四处张望和思考,一些学生仍然坐在座位上。

3.老师邀请了两个学生做报告。

活动时间:约1分钟。

活动分析:学生和成年人一样,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选择一个愿意和自己合作,能力匹配的合作者,比如询问、谈判、决策等等,更何况这些都是二年级的学生。有的同学性格内向,不善于主动,短暂的一分钟在犹豫中转瞬即逝;即使学生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找到愿意互相合作的朋友,也很难完成老师布置的语言任务。因为他们之间要分配角色,如果在沟通中遇到困难或障碍,他们要互相沟通协商,这需要一些时间。1分钟太短了。所以当老师宣布活动结束,马上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presentation的时候,大部分同学根本还没有找到搭档。导致班里很少有实力强的同学有机会输出和表演自己的语言,而绝大多数同学只是在四处走走,找朋友或者看热闹。真正能在活动中快速找到朋友,并立即开展语言活动的学生屈指可数。学生跑来跑去的整个活动很热闹,但是效率不高。

综上所述,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是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节课中活动的选择和安排显然要经过仔细的考虑。但是一定要注意,一节课并没有结束,关于教学的思考也结束了,因为课后总结或者反思,有时候可能比课前备课更重要。如果教师在每节课结束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梳理,他们会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提出更多的问题,比如:我是否达到了活动的预设目标?如果没有,为什么?如果有,下节课如何进行更合理的调整?等等,这将大大提高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掌握能力和设计有效教学活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