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英语的传播与消失

毕竟“洋泾浜英语”是一种非正式语言,一次只能局限在一个地方。20世纪初以后,一方面随着大批留学生回国,另一方面由于外国语学校的普遍出现,中西文化交流加深,成为上海人形容不伦不类的人或事的代名词,带有明显的贬义。洋泾浜语在高级群体中逐渐消失,但在一些低级群体中仍在使用,并流传至今。

中国式英语

《新汉英词典》曾经把“捉迷藏”翻译成“捉迷藏”,但与网友创造的新中式英语相比,“捉迷藏”太没有意义了。在网上流传的这套中式英语中,躲猫猫叫“suihide”,子弹头列车叫“don'train”。这些词多是两个词的巧妙组合,也是相关中文或英文的谐音,非常符合网络上的热点。

中式英语是有内涵的皇帝。

过去,在学校流传的中式英语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和“人山人海”...逐字翻译,除了中国人没人能理解。去年的《新汉英词典》把“hide and seek”翻译成了“hide-seek”(字面意思是捉迷藏),外国人看得懂,中国人看了之后却百思不得其解,要对比才能明白是什么意思。相比以上,现在网络上流行的中式英语,堪称“内涵帝”。捉迷藏翻译成“suihide”,是自杀和隐藏的合成词。两个词在一起的地方正好概括了云南的捉迷藏事件;最棒的是“suihide”放在一起读完全符合英语发音规律,简直是翻译码“信、雅”的典范。

网络词汇“笑而不语”被翻译成了“微笑”,微笑内嵌在smilence中,形神兼备。《子弹头列车》的翻译堪称“神来之笔”,网友直接称之为“不要”。don(别)与“动”的发音不谋而合,当Don(别)和train加在一起时,直接指出子弹头列车的速度不是普通列车。

没有联想词会怎么样?

这些中式英语不仅符合汉语和英语的双重审美标准,还能把词语翻译成中国网民特有的幽默感,给原有的词语增添新的含义。女秘书被翻译成了“性”,秘书和性的结合暗示了老板和女秘书的暧昧关系。记者被翻译成“jokarlist”,即玩笑和记者的组合。这几年也确实曝出不少记者写了不实报道或者知识贫乏的段子,让人会心一笑。“结局好的一切都好”和gay一起被翻译成了“togayther”...这个内涵绝对够深刻,绝不仅仅是一句话,简直就是《断背山》百转,真的是“结局好就一切都好”。

潮是自造词的第一个意思。

中国的词那么多,有代表性的词翻译出来见见外国人就好了。所以网友翻译的都是最新鲜最热门的中国热词。春节期间,新闻报道了中国人组团去外国购物过节。网友们马上把这群人翻译成了“Chinese sumer”,是中文和chinsumer的组合。显然,中国的消费者。之前流行了一整年的《偷菜》也进入了翻译序列。蔬菜和钢铁混在一起,蔬菜的意义自然是显而易见的。偷菜已经是中国的网络奇观了,外国人当然应该很了解。此外,网民常用的“围观”、“情绪稳定”等也有相应的翻译版本,常用网络词汇一应俱全。这种源于网络的中式英语还挺“新潮”的。如果外国人有兴趣了解一下,基本可以跟上中国网友跳和BT的思路。

围观者:我在笑NCED

这批中式英语不是一个人的创造,而是网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前几个“范本翻译”出来后,不断增加新的翻译,最后形成了一套中式英语。这一套搞笑的翻译方法在网上不断流传,令围观者“膜拜”。网友“苏轼的风”说:“我差点就当真了。”也有学英语的网友对此给予专业好评:“不能说是恶搞。真的很专业。发音和合成意思都没有问题。这是标准的翻译。”甚至有恶作剧者直接用“微笑”的翻译回复:“看完这些文字,我在微笑,情绪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