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有哪些名人?

朱德(1886~1976),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川仪陇创建者、领导人,军事家,中国元帅。(见朱德年表)1922年,加入中国* * *产党,组织南昌起义。红军时期,任总司令、总司令。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他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国解放战争。解放后,他担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席。朱德的革命一生,功绩卓著,地位极高,但他谦虚谨慎,勤政不骄,廉洁善良,给世人留下了一个淳朴而崇高的元帅形象。1.弃教从军武力救朱德1886年2月1出生于四川仪陇县李家湾。祖祖辈辈靠出租地主的土地为生,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勉强糊口。朱德的母亲在生下裘德之前还在工作。朱德生就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以至于从小就开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五岁的时候,我上山砍柴割草。朱德能够上学,是因为收养了一个很喜欢他的无儿无女的叔叔朱世林,改变了命运。六岁时,朱德进入私塾;二十岁进入南充县高中;并且一年后考上了四川省高等学校附属体育学校。在这里受到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产生了教育救国的意识。毕业后,1908年,邀请几个同学朋友回仪陇县筹办高等小学堂,朱德仁被任命为学校的体育教学和总务。学生人数从几个人迅速增长到70多人。虽然办了学校,但是土豪劣绅反对新思想,压制教育。社会的黑暗,人民的苦难,统治阶级的腐朽,让朱德意识到教育不能救国。他毅然抛弃宗教,准备参军。1909 1、朱德历尽艰辛来到昆明,考入讲武堂步兵师,在那里加入了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同盟会。毕业后,分配到蔡鄂的部队担任少尉军需官。他崇拜蔡锷,经常接近蔡锷,向他请教。蔡锷率军起义时,任命朱德为队官(连长)。朱德攻下巡抚衙门时,因作战积极受到表扬。1913年夏,朱德升任蔡锷军营长,部队驻守云南蒙自、个旧地区。在这里,朱德自发地用运动战一举歼灭了当地的土匪,并因功被提升为团长。护元之战,在蔡锷返回云南之前,朱德奉命组织兵力,征用车皮,等待蔡锷到来,率军出征。蔡锷率军在四川抗击北洋军阀时,朱德和他的队伍英勇作战。朱德的衣服和帽子多处被子弹打穿。经过多次激战,朱德以骁勇善战、战功卓著而闻名军中。国防战争胜利后,朱德奉命驻沪,于1917年7月晋升旅长,军衔少将。成为川川有名的人物。2.朱德在上海期间,结交进步人士,共商救国救民之策。这期间他读了很多书,思想比较进步,尤其是《新青年》杂志上的进步文章,引起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和对俄国革命的向往。在四川军阀的压力下,朱德随云南军返回云南,朱德被任命为云南公安局长。业余时间,他请老师教英语,为出国留学做准备。后来,军阀唐·瑶姬赶走了云南军队,朱德从云南回到四川。四川军阀刘向、杨森赏识朱德的才华,他是四川人。所以他特意空出了一个教师的位置,并承诺给他丰厚的薪水。出身贫寒的朱德树立了救国救民的志向。他将不再为高官厚禄打伤害老百姓的“混”仗,而是追求光明与真理,探索救民于水火、救国于危难之道。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刘、杨的挽留,顺长江而下到上海去见孙中山..此时,孙中山担心没有将领领兵对抗陈炯明,便邀请朱德组织桂滇军,以十万元进攻陈炯明。但朱德出国求真理的决心已定,婉言谢绝了孙中山的邀请。朱德为了追求真理而舍弃高官厚禄的野心,对于一个36岁的人来说,实在难能可贵。因为他不再是热血青年,而是成熟的中年人,此时的选择是理性的选择,是义无反顾的坚定追求。192210,朱德来到柏林会见周恩来,他提出加入中国* * *生产党。此前,他曾要求陈独秀入党。陈独秀认为他是个老军官,断然拒绝,而周恩来提出要介绍他入党。朱德进入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社会学和哲学。在德国期间,他曾两次因参加工人运动而被捕。1925第二次被捕时,护照被吊销,被驱逐出境。离开德国后,朱德来到苏联,在东方大学学习马列主义,然后在军事训练班学习现代军事。在那里,他结合中国的实际,想出了“部队打法大,部队打法小”,“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必要时拉一支队伍进山打游击战”的主意。朱德弃高官厚禄,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出国几年,他不仅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也找到了革命的道路。3.高举正义旗帜,为人民而战。1926年夏,朱德奉党中央之命回国,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初,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组组长,兼任南昌市公安局局长。蒋介石、汪精卫先后造反革命,* * *生产者从血泊中爬起来,决定直接夺枪,建立自己的武装。党中央决定组织起义,南昌是最好的地点。朱德奉命与刘伯承、贺龙一起起义。他利用自己的公众身份拖住了敌人两个主力团的团长,从而为起义的成功创造了条件。8月1927、1日,南昌城头响起了正义的枪声,朱德、周恩来宣布起义。起义成功后,朱德被任命为第九军副军长,率部出南昌,向广东进发。途中奉命率一师镇守大埔县三河坝地区,起义主力进军潮汕地区。主力被击溃后,后来的朱德、陈毅根据形势的变化,把部队改编成游击队,然后在湘南十余县组织湘南起义,把这支只有几百人的部队扩大到一万多人。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这支队伍来到井冈山区。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会师后,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为红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从那时起,“朱茂”合作开始了,我们努力扩大革命根据地,扩大红军队伍。朱茂会师,奠定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基础。朱茂和他的妻子合作,创造性地开展了革命游击战争。朱德把他从国外学到的先进军事思想、过去带兵作战的经验与井冈山地区革命斗争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新的游击战争原则。这些原则通俗地表述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朱茂领导年轻的红军在游击战争中成长,战斗力迅速提高。到1928年夏,朱德指挥红军在龙源消灭一个团,击溃两个团。这是中央红军成立以来的一次伟大胜利。在井冈山斗争中,朱德深刻理解了毛泽东关于军队建设和根据地建设的思想。他们俩想法一致,配合默契。他们都来自贫困的农村,了解中国的社会现实,为人民而斗争,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到1930,井冈山区红军扩大到3万人,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还决定朱德为红军总司令。在蒋介石发动的五次“围剿”中,朱德参加了全部反“围剿”斗争。在前三次反“围剿”中,他配合毛泽东领导红军,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取得了三次反“围剿”的胜利。第四次反“围剿”时,毛泽东被撤职,朱德、周恩来同率部作战,歼敌三个师,俘虏一万多人。“左”倾错误地统治了中央,军事指挥权掌握在不了解中国国情的德国人李德手中。他排斥朱德等高级将领,指挥随意,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失去了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红军被迫走大转移的道路。4.力挽狂澜,拯救危机。红军反“围剿”失败,撤出了经营了几年的根据地,在与敌人的激战中前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直到1935年遵义城奠基,才在周恩来、王稼祥的倡议下召开会议。在会上,朱德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批评王明的“左”倾路线,支持毛泽东进入最高军事指挥集团。会后,朱德仍担任中央军委主席兼红军总司令。他坚决赞同和支持毛泽东的战略和竞选行动。协助毛泽东完成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的指挥。他经常去前线指挥战斗,表现得镇定自若。面对危险、困难和牺牲,朱德沉着冷静。刘伯承称赞他“像钢铁一样坚定”,“面对任何困难都稳坐春风”。红军摆脱蒋介石的围剿后,加入了四方面军。在讨论前途时,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提出北上陕甘建立革命根据地。朱德坚决支持这一政策。会后,他率领部队北上。但是张并不想北上。直到中央任命张为红军总政委,他才开始北上。张到了阿坝后又生了异心。他要求朱德和他一起致电中央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