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要攻打利比亚?想知道深层次原因,谢谢!

利比亚局势可以分为三个问题。首先是当前的世界形势。二是利比亚问题的实质。第三是利比亚局势的走向。

第一,当前的世界形势。

我在前面的文章里说过,现代世界格局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欧洲霸权的格局,它利用工业革命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体系,主导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这个阶段一直持续到二战结束。二是美苏争霸格局。二战毁掉了欧洲的霸权地位,美苏通过二战成功成为新的世界霸主。美苏各持两大阵营,展开全球争霸。那个家伙,他把世界搞得一团糟。最终,苏联解体导致了新的世界格局的出现。第三,美国有超级垄断格局。美国取得战略优势后,开始军事作战。短短十几年,发动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四次大规模战争。而且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都是新殖民主义方式,进行军事占领。这四场战争不仅没有巩固美国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反而使美国逐渐失去政治、经济和军事优势,特别是2008年爆发的次贷危机,演变成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面临崩溃的危险。

秦失其鹿,天下追之。美国失去了政治、经济、金融、军事和文化霸权,其全球霸权体系将面临地区大国的强大挑战。2008年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热点问题实质上是美国主导的地区霸权与地区大国主导权博弈的结果。东北亚、亚丁湾、南亚、中亚、中东内乱,甚至北非内乱,表面上看都是内部矛盾,实质不过是美国与地区大国博弈的火花。这种碰撞的结果将是一个新的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秩序的出现。

一个能与美国抗衡的世界大国,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政治上自立。这需要成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只有中俄欧符合这个要求,欧盟必须以联合的姿态出现,否则无法自立。第二,军事上自力更生。这需要是一个导弹大国,一个核能大国,一个国防工业自力更生的国家。只有中国、俄罗斯、欧洲、巴基斯坦和印度符合这个条件。第三,经济足以自立自保。这就需要有广阔的国内市场,丰富的资源,充足的外汇储备,独立的经济政策,完整先进的工农业体系。中国、俄罗斯和欧洲符合这个条件。所以,只有中俄欧才有资本和实力与美国进行全球博弈。随着美国全球影响力的消退,中国、俄罗斯和欧洲的影响力将逐渐增强。在世界所有热点矛盾中,中俄欧都会积极参与,不会袖手旁观。

第二,利比亚问题的本质。

法国、英国、美国等西方大国对利比亚开战有以下三个原因:

(1)在多极战略形势下,欧美想继续主导世界事务,把利比亚当“鸡”杀,吓走第三世界的很多“猴子”。

说实话,以法、英、美、意为主的西方国家对利比亚开战,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因为美国刚刚吸取了入侵伊拉克的教训,北约正饱受阿富汗战争之苦。没有联合国的授权,法、英、美不能对利比亚进行军事侵略。让我惊讶的不是英美没有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而是为什么中俄没有投反对票,而是投了弃权票,这无形中给了法英美一些在军事行动中“扬名立万”的理由。

近几百年来,从中国的鸦片战争到现在的利比亚战争,西方的炮舰政策始终主导着世界。所谓国际法和仁义道德,不过是西方列强口中的遮羞布和迷魂药。我们不能不理解这一点。从近代世界格局的演变来看,以欧洲为主的西方主导了世界;之后美苏称霸世界;后来演变成美国领导世界;现在欧美有联合趋势,想争夺世界主导权。这次法、英、美联合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争夺世界主导权,杀鸡“利比亚”吓唬第三世界的很多猴子。从这一点来看,千万不能低估法、英、美、意对利比亚军事打击的力度。如果可能,卡扎菲可能面临和米洛舍维奇一样的命运,以显示欧洲的权威。

(2)利比亚是一块肥肉,是新世纪西方列强新殖民主义的开始。

利比亚有以下特点:第一,北非国家是欧美列强登陆非洲的前沿基地。第二个是石油大国。石油是工业化国家的血液,美国需要油价大幅上涨,欧洲需要具有侵略性价值的稳定油源。第三,地中海国家对于控制地中海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利比亚的这三大战略价值注定是外国列强掠夺和控制的对象,而民族主义者卡扎菲注定成为欧美列强的绊脚石和拦路虎。这就是为什么美英法一定要出招,武力推翻卡扎菲。什么人权大于主权,什么人道主义援助只是外国列强入侵的借口和遮羞布。从鸦片战争到利比亚战争,欧美列强主导的世界历史从未改变侵略战争的性质。相信欧美的仁义道德,无异于与虎谋皮与狼共舞。

(3)法、英、美各有所图,战略意图和利益不一致。军事行动之后,矛盾就会凸显出来。

这次军事行动是打着联合国允许设立禁飞区的旗号进行的,但参与的主要国家法、英、意都别有用心,想法不一。法国想通过打鸡利比亚来吓唬地中海的很多猴子,获得整合地中海联盟的主导权。美国想通过打击利比亚和欧元区后院来挽回其在世界上不断下滑的影响力,同时搅动油价暴涨,缓解美元霸权受到挑战的压力;英国打酱油是为了讨好美国和欧盟,同时也想借机分一杯羹。

所以法国想速战速决,甚至不排除与卡扎菲进行和解谈判的可能,促使卡扎菲下台,达到主导北非局势的目的;美英想要一场持久战,更倾向于科索沃模式来塑造利比亚危机,彻底摧毁卡扎菲政权的基础。第一阶段目标实现后,法、美、英在利比亚问题上的战略分歧将日益凸显,欧元与美元的战略冲突也将凸显。同时,中国、俄罗斯、德国在联合国层面、非盟层面、阿盟层面的互动也将制约利比亚局势的走向。

第三,利比亚局势的走向。

如果没有外国势力的武装干涉,利比亚问题只会是一场国内内乱。从实力和民心对比来看,卡扎菲胜算在望。但现在法美英已经武力介入,利比亚局势的走向将由大国博弈的结果决定。利比亚内乱问题已经上升到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层面。论法英美与利比亚的军事实力对比,利比亚的军事实力根本比不过法英美。因为信息化水平太低,沙漠地区最有利于法、英、美力量的发挥。所以卡扎菲政权的压力非常大。

法国倾向于支持反对派力量通过“以战促谈”来获取政权,从而获得在利比亚的主导地位;反正利比亚是欧盟的后院,美英倾向于“越乱越好”,想用“科索沃模式”瓦解利比亚,甚至把卡扎菲送上海牙国际法庭。而中俄德则主张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利比亚内乱,不赞成军事干预。非盟和阿盟也持相同观点,更不用说用科索沃模式或者伊拉克模式来解决利比亚问题了。因此,利比亚问题成为世界大国博弈中的战略问题。目前只是处于第一阶段。随着深入发展,涉及大国全球利益,大国之间的博弈将日益明显。

个人认为,很难用伊拉克模式解决利比亚局势。那就是法、美、英、意等列强在入侵伊拉克的同时,也入侵了利比亚,攫取了利比亚的石油资源和财富。中国、俄罗斯、非盟、阿盟等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不会同意这种侵略,利比亚人民也不会同意。美英入侵伊拉克造成了很多灾难。伊拉克人民现在遭受的是利比亚人民的未来。这段生动而血腥的历史必将迫使利比亚人民团结起来,抵抗法、英、美、意的入侵。美军在伊拉克的失败,让美国在地面占领一个国家的时候抓住了船。如果法国坚持这样做,那么法国将失去在欧盟的主导地位。

利比亚也很难用科索沃模式解决,因为中国、俄罗斯、德国、非盟、阿盟都不会支持。作为欧盟,战略目的是制服地中海地区国家,干掉卡扎菲,可能迫使地中海周边国家向其他大国寻求庇护,造成战略被动。科索沃过去是苏联的势力范围,不是欧盟的领土。欧盟派兵抢地盘。利比亚是欧盟的后院,对欧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欧盟想主导北非和地中海,但不想扰乱北非和地中海。地区不稳定将使欧盟经济雪上加霜。所以,目前来看,卡扎菲有一定的谈判资本。通过中国和俄罗斯与欧盟谈判,应该可以实现目标,局势可能很快就会稳定下来。通过中俄,作为对卡扎菲的保证,也可以监督停火协议的真正执行。

因此,利比亚局势的关键在于卡扎菲战略思想的转变。卡扎菲应该认识到,他是欧盟腹地的弱小国家,是美国控制的地中海地区的弱小国家,无法抵御法美英高科技武器的进攻。善于顺势而为,就是利用大国的潜力,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的利益。作为欧盟,战略思维也应该改变。应该深刻认识到,北非内乱对欧盟经济损害最大。美英是外来者,怕这个地方不乱。如果他们想依靠美英的力量,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只会导致自己的战略被动。我还是那句话:没有北约的解体,欧盟无法自立。欧元和美元的斗争会越来越激烈,已经到了肉搏战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