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泛读教学中实施语篇分析
阅读是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学生的阅读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外语学习中,阅读对提高语言综合能力的重要性一直被广泛认可。因此,阅读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英语泛读课的教学大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讲解语言点、释义长句、问答练习。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使学生只接触到一些零碎的材料,缺乏对整篇文章的全面了解,即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学生无法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布局的技巧和文章的内涵,同时也影响了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阻碍了学生阅读理解技能和获取、处理篇章信息的综合能力的提高。这一现象促使泛读课教师重新审视传统的教学理念,探索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语篇分析教学法。
二,话语的意义和话语分析
“话语”的英文术语是discourse,学者认为,话语是指由一系列连续的段落或句子组成的整体语言。它的显著特征是语法和语义的连贯,包括与外界的语义和语用连贯以及语篇内部的语言连贯。王宗炎(1988)认为,语篇分析是研究口语和书面语句子如何形成更大的意义单位(如段落、对话、谈话等)。).德国语言学家魏因里希指出,任何语言学研究都应以语篇为描述框架,没有语篇就没有语言学。总之,语篇分析就是分析微观结构(包括词汇、语法等。)和宏观结构(包括人物、故事、中心思想、写作技巧等。)以课文为基本单位围绕课文的基本内容。既重视语言形式,又重视语言功能,还重视文章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和获取完整信息的能力。
语篇分析教学法是指在语篇层面恰当运用各种语言技巧,提高获取或表达信息的能力。以往英语教学的误区不是教语言用法本身,而是只教语言用法而没有在语篇层面进一步组织教学,导致学生阅读速度慢,阅读能力低,写作时层次不清,文章不连贯,这些都可以通过培养语篇技能来解决。语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文章的能力,从句子和段落之间的关系到对语篇层次结构的研究,区分主次信息,理解文章的上下文,最终把握全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通过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解不同体裁的特点和作用,为将来更高层次的阅读和写作做准备。
第三,语篇分析指导泛读教学
1.图式理论:背景知识介绍
所谓图式,就是以不同的层级形式,构成储存在大脑长期记忆中的认知能力的一种互动的知识结构或积木。根据图式理论,对于读者来说,阅读理解就是先输入一定量的信息,然后在记忆中寻找相关的图式。当找到了足以解释和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阅读中的困难就迎刃而解了,也就是说,某种意义上的理解就产生了。
通常,当读者遇到新信息时,他们会从大脑中已有的知识体系中筛选出相关信息,以帮助确定新信息的含义。比如我们每个人的记忆图式中都有关于“学校”的知识:老师、学生、教室、操场、实验室、宿舍等等。在阅读描述学校的文字时,我们会很自然地运用已有的概念(或常识)来理解相关事物的含义。相反,如果我们的记忆图式中没有与阅读内容相关的知识,理解的难度会突然加大。读者利用已有知识理解文本的过程是他们头脑中的图式与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之间的相互作用。文本材料的背景知识是影响阅读理解的重要因素。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不仅要运用语言本身的知识,还要运用社会文化背景知识(Brown,1996)。只有将语言知识系统和非语言知识系统的使用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读者才能最有效地获取知识。因此,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的。如果一个人对输入的新信息没有背景知识,是无法理解的。
目前大学英语泛读教材的选材非常广泛,涉及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知识。缺乏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影响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力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文化背景知识,充分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图式,即激活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已有背景知识,以有效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比如泛读课第一册第七单元,在阅读课文之前,作者先让学生讨论害羞的表现。因为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害羞经历,同学们很快说了很多,比如脸红、心跳、出汗、敏感、自信等。,并给出了一些克服害羞的建议。它激活了学生大脑中的图式,即已有的社会知识,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之后的读书活动自然就很顺利了。
比如泛读课第一册第十六单元,健身是一个热门话题,学生可以说出一系列健身方法和理念,大部分都是大家都知道的或者普遍认可的,课堂气氛非常热烈。这时,我告诉他们,这些做法有些是正确的。有些是不科学的,其中存在误解。至于为什么,我建议他们自己去读课文,自己去找答案,这样学生才能顺利进入阅读状态。这样,学生大脑中的旧知识与课本中的新知识有效结合,认识到人们对健身常识的一些误解,从而了解正确的健身理念,达到阅读的目的,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案例说明,当学生的大脑结构图式被激活时,阅读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从而使整篇文章的脉络一目了然,重点突出,容易把握文章的大意。
2.对文本的宏观和微观分析。
(1)式结构的宏观分析
想要有效阅读,首先要有文本知识,否则很难注重阅读效率。例如,学生对语篇模式的掌握可以增强他们理解语篇的信心。因此,在进行文本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分析文本的宏观结构。泛读教材提供丰富的文本体裁。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全文,通过段落主题句把握主要内容,学会分析这些文体的文本结构,提取文章的内容框架和作者的思维脉络,使学生对文本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和理解,为进一步理解文章扫清障碍。比如泛读课第二册第十七单元的课文《给我指回家的路》题目好像是说我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但是学生读的时候,作者要求他们勾勒出文章的框架。文章以一个成年已婚女儿随丈夫回家与父母同住的例子开始,然后指出这种现象在美国越来越多。然后分析原因,再举例说明父母与成年子女同住的利与弊。最后揭示了作者的观点:“久居不宜,常回家更好。”分析文章的框架后,学生们明白了这篇文章是关于美国的生活状况。这样,学生可以很快理解课文的主要思想。
(2)文本的微观分析
作为一个整体,文本通过某种方式和关系将一个片段与其他片段联系起来。如果读者不能正确理解这些衔接手段,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就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从指称、替代、省略、逻辑联系(添加、转折、并列、因果、时间关系等)等方面来分析文本。),并从词汇的使用和选择上分析作者的衔接手段。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词汇衔接猜测生词的意思,或者找到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根据词汇重复模式,还可以引导他们找出表达语篇主题的词汇链。
3.对课文的整体吸收和欣赏
经过对文本的宏观和微观分析,即围绕理解和消化文章内容进行教学,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判断和鉴赏能力。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各种相应的练习,比如让学生讨论课文的内容或作者的观点,或者根据关键词和文章的框架、线索复述课文,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以及作者如何驾驭语言,围绕主题组织文章。这样,我们就可以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去体会遣词造句之美、布局之美、写作技巧之美,了解作者的意图、思维、目的和写作风格、技巧,挖掘隐藏在文章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文章,把握文章的深刻内涵,从而培养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泛读课不会是枯燥的阅读吧?问答类。
4.评价作者立场,建构写作意图
字面理解是阅读理解的最基本层次,评价性理解是理解的最高层次。文章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会包含作者的意图和观点。如果不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生可能会对文章内容产生歧义或误解。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准确识别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立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