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笔记

坚持正确的记笔记原则。

第一,养成习惯,持之以恒。

笔记是课堂学习的重要方面,也是听课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克服记不记笔记无所谓的思想,真正做到上课注意记笔记。我们要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高度来认识做课堂笔记的意义,把做课堂笔记作为一种自觉的行动。与其开心不起来就做,不如不开心就不做。

二是清晰规范。条理清晰是指课堂笔记的内容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一般来说,不同的问题要分段写,问题之间要留有空格。也可以在上下底边或两边留空格,以便后面补上遗漏的知识和新的理解。重要的概念、原理、论点、论据、公式等。应该各占一行,关键字和非关键字尽量用不同的字体或颜色写。标准化和统一化意味着数字、符号、字母等。记笔记时应该规范,格式应该统一。

第三,言简意赅,细节适当。简洁是指笔记要简洁、简单、明了,让人一目了然。笔记不一定记录,但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笔记不一定完美,只要适用就好。我们应该尽量省略一些只起承上启下作用或不重要的词。这样才能抓住主要问题,有利于以后使用。适当的细节,就是不分主次笔记,什么都记不住;也不能记的太简单,很难回忆起主要内容。所有的书都可以在笔记本上草草记下或者标上清晰的页码,以便必要时补充。即使没有补充,在检查、整理或复习时也能很快找到原文。记住书上没有的内容。少记自己已经掌握或熟悉的内容,这样上课就可以多花时间听讲和思考,多记自己不了解或不熟悉的内容。

第四,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笔记要有利于记忆、理解、消化、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有的同学笔记比较复杂,不分轻重缓急,不分细节;有的同学不注意笔记的格式,记得密密麻麻,条理不清;有的同学做笔记只求速度,内容不全,字迹潦草,笔误多;几门课的笔记有的写在同一个本子上,符号不同,层次不同。这种笔记不仅对你的学习没有帮助,有时还可能给你的学习带来麻烦,使你在借助笔记复习时,因认不清字迹、抓不住重点或不理解笔记内容而陷入困境。所以,做笔记的时候,要想着以后阅读和使用笔记,经常习惯性地问自己,自己写的东西对记忆和理解所学的东西真的有帮助吗,对以后复习真的有用吗?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课堂笔记,看看自己做得还不够,如何做得更好,有利于增强笔记的实用性。一般一个科目要准备一个单独的笔记本。即使几个主体使用一个笔记本,也要各占一部分,并在笔记本的前目录中注明。笔记书写要工整,便于复习时阅读。

第五,正确处理听、思、记的关系。做笔记只是帮助我们听课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学习的主要任务。所以上课要重在听,重在思考,重在理解。因为你真正理解和掌握的要点,是你以后翻看笔记的时候可以回忆起主要内容的。所以要尽量多听、多思考、多做笔记,让三者协调一致。如果上课只追求笔记的完整性而忽视认真听讲和理解,就会得了芝麻丢了西瓜。有些同学上课不专注于听讲和思考,而是专注于笔记。他们因为没听清楚一句话或者没跟上而挪用同桌的笔记本,最后往往都记不住对方。所以对于一些暂时写不出来的单词或者记不住的内容,要果断留空格,做好标记,大胆跳,按照老师的讲解去做。课后可以用记忆好的同学的笔记查漏补缺。

注意过滤笔记。

要在课堂上做好笔记,必须解决记什么的问题。我们不能不假思索地把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写在黑板上的每一个字都记下来,这样既困难又没有必要。所以,笔记一定要抓住重点。只有抓住重点,才能提纲挈领,让笔记简洁有价值。如何确定哪些应该记住,哪些不应该记住,哪些应该详细记住,哪些应该省略?不同学科的笔记主要内容不同;即使是同一个科目,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也不一样。因此,笔记的内容取决于不同的学科和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排除这些差异,一般情况下,应记录以下内容:

首先,在黑板上写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以语言简练、句式整齐、轮廓清晰、提示明确的方式,将本节课的要点、层次结构、内在联系、重点难点分类抄到黑板上。这是板书。板书就是老师讲的内容知识体系的大纲。记住板书有助于我们理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所以除了理科问题的微积分过程,一般要把主板书的内容完整的写下来。

二、重点难点。做笔记时,不仅要注意老师讲解的知识体系,还要注意讲解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记下重点句子。要注意记下老师提醒我们的问题和强调容易出错的地方,记下基本概念的要点、主要论点、论证方法、适用范围和使用基本原理、定理、规则时应注意的问题。老师在讲重要或难点内容时,总会有一些提示:他们要么在讲前故意停顿以引起你的注意,要么在讲后重复内容以加强你的记忆。我们应该仔细观察并及时做笔记。

第三,总结。归纳总结是老师对一章一课时内容的总结,往往是对讲课重点内容的总结,是经过老师筛选和集中后的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如果能准确有条理的写下来,可以在学习中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负担,少走很多弯路。总结时,教师要经常放慢语速,强调,反复强调,用板书和手势等。这时候他们要提醒自己抓住机会,做好笔记。

四、参考答案要点典型案例和重要事例。写下典型案例,可以加深对重要内容、定理、公式、概念的理解,便于课后的对比和复习。把参考答案的要点写下来,可以减少重复无效的工作,减少复习的盲目性,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提高复习的效率。

第五,补充内容。要记下老师根据实际需要补充的重要内容,以及老师带来的对学习有重要作用的一些信息。

第六,讲课思路。因为思维是教师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体现了教师的思维方法和对教材的透彻理解。记下老师的教学思路,学习老师分析问题的方法,不仅可以减少错误,还有助于启发我们的思维,打开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第七,上课时的问题、想法或经历。听课的时候,经常会有听不懂的地方或者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你应该及时记录下来,课后保存。课堂上可能会有一些新的想法,比如新的论证角度,新的解题方法,要及时记录下来,课后确认;我们应该迅速抓住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把这些经验写下来,以便深入讨论问题。

第八,老师介绍的学习方法和各种题型的基本解法。

选择合适的笔记方法

讲稿没有固定的格式和统一的方法。要根据学科特点和自己的学习方法选择具体的形式。其中,标记、批注、提纲更适合中学生的特点。标注注释: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同学在复习的时候,要么看课本不复习笔记;要么不复习课本看笔记。这两种情况都不经济。前者忽略了笔记的价值,后者忽略了教材的作用。要做到既经济又适用,也就是复习的时候把笔记和课本结合起来,可以用有标记的,有注释的笔记。标注注释笔记是在对教材或笔记内容中的字、词、句进行标注的基础上,将补充内容或自己的感受、经历直接记录在教材空白处的笔记方法。标记法是用圈、点、线等特定符号,对课本或笔记的重点、难点、疑点、关键、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进行标记的一种笔记方法。比如概念用词下的短横线表示,原理用方括号表示,关键词用词下的波浪线表示,重点用词下的点表示,难点用词后的感叹号表示,疑问用词后的问号表示,层次用希腊数字或字母表示。批注是对课堂上需要补充的内容、老师的提问、自己发现的问题或经验等进行补充或批量书写。在教材里。批注在形式上可分为眉批、侧批和间接批。眉批是把内容记录在页面的顶部或底部;下一批,即在正文周围的空白处写下内容;Interbatch是将需要记忆的内容直接记录在行间,以备特殊需要。这三种方法简单易用,基本不用笔记本,可以避免复习时只看课本或笔记本的现象,可谓一举两得。只要打开课本,就能看到笔记,这无疑对复习有直接的帮助。使用标记和注释的注意事项:一是各种标记和符号可自行规定,但应规范、统一、一致;标记是为了区分或者表示重要性,所以符号不能太多,只标记主要的,否则太多了,徒劳无功;每个符号的含义要清晰稳定;各种符号之间应该有内在联系,才能形成一个系统。第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标注和注释。因为做标记和标注应该基于理解的深度,而不是标记的多少或者摘录是否完整。所以,你要尽可能的阅读教材或者理解讲课内容,思考后再做标记和批注。千万不要一拿起书或者不明白自己在说什么就开始写,因为书中的空白处是有限的,改变已经做出的符号是极其困难的。最好先把层次结构、论点和论据讲清楚,对教材内容或讲解内容有个大概的印象再动笔。提纲笔记:提纲,即提纲,要领,即要点。所谓提纲笔记,就是用精炼的语言,把教材的结构、提纲或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各层次要点以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以提纲、要点的形式记录下来的一种笔记方法。

使用提纲笔记应该注意:

第一,要注意保持教材或教师讲解的结构、层次和逻辑顺序。提纲和要点要层次分明,层间可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但用法必须统一规范,不能混乱。在具体操作中,要先记录好每一部分的标题大纲,必要时可以将每一部分细分成几个更小的部分。

第二,要做到高度概括,简洁直观。大纲笔记不是随机记忆,而是要认真思考,分清轻重缓急。记忆的大纲要能概括教材或老师讲解的主要内容,准确反映教材或老师讲解的精神实质和主题。

第三,要有明确的层级。要从课到节到框到题到知识点,从大题到小题,从大知识点到小知识点进行深化。只有这样,以后看笔记的时候,才会立刻唤起对所学内容的清晰记忆。

第四,有些教材中,某一部分的轮廓不是很清晰,没有直接表达要点;有时候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并没有明确的告诉我们要点,这些提纲或者要点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时为了使某一部分更完整,可以充实一些内容或加入自己的观点,但语言要简洁、准确、概括。

为了提高记笔记的速度,就要在课堂上做好笔记,不仅要搞清楚记什么,怎么记,还要提高记笔记的速度。笔记的速度直接影响笔记的质量和讲课的质量。然而,通过速度障碍并不容易。一定要坚持长期艰苦训练,尤其是学习必要的速记技巧。提高记笔记速度最根本的方法就是系统的学习速记,但这对于中学生来说基本是不可能的。为了加快记笔记的速度,可以学习一些适合中学生的速记技巧,比如使用符号、缩写等。

第一,符号速记。也就是用符号代替汉字来加快笔记的速度。有两种符号:统一的和自我指定的。统一符号:比如经济学常识中常用的符号有:W-商品,G-货币,A-劳动力,PM-生产资料,C-不变资本,V-可变资本,M-剩余价值,-第一类生产,-第二类生产;力学中常用的符号有:a-加速度,v-速度,f-摩擦力,g-重力,n-支撑力;化学中的每一种元素都有自己的符号。当笔记中涉及到这些概念时,可以用符号代替。这些符号有统一的标准,必须按标准书写。自定义符号:笔记中要经常用到一些单词和概念,写起来费时费力。我们可以自己定义一套符号系统。有的可以借用其他学科的符号,比如历史、政治,物理、数学的符号:time-t等于-=且大于->,小于-

第二,缩略速记。课本上的一些基本概念或原理很长,要记住需要时间和笔墨。为了加快速度,节省时间,在记录中可以做一些省略。有些省略的单词可以用符号代替(“~”、“...”, "-").比如,马克思主义可以写成“马的义”;有些概念省略了一些单词,其含义基本不会改变,可以不用符号直接缩写。比如中国的* * *产党可以缩写为“中*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可以缩写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可以缩写为“多党合作制度”。

/bbs/archiver/?tid-6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