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的发源地

关于粤语的发源地,通常有两种说法:广州和广信(梧州)。

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中山大学岭南考古研究中心、封开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广东封开:岭南文化的发祥地”论坛在封开举行。会上,历史专家公布了近十年调查研究取得的新成果:粤语源于中国古代“雅言”,进一步证实广信(封开)是粤语的发源地,粤语是中国古代官话的活化石,对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语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粤语保留了最古老的“雅词”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助理巡视员、广东省著名语言学家罗康宁经过近十年的调查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果:粤语源于中国古代“雅字”,进一步证实广信、封开是粤语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官话的活化石。?

中国古代有一种民族方言,先秦到汉代称为“雅言”,宋代以后称为“官话”。今天,汉语中的许多方言都保留了一些优雅的元素,而粤语是保留得最多的优雅元素。雅言以原始汉语为基础,最初只在以黄帝为首的中国部落联盟中使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同文同种”,雅言的地位也相应提高,成为当时的民族同源。第一个把雅言带到岭南的人,是秦征服“百越之地”后,从全国招募的“肯子”。这些“擅自占地者”大多是前六国的逃亡者,还有他们的丈夫和妻子。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必须用礼貌的话语相互交流。

广信是岭南文化和粤语的发源地。

小河古道和桂香水道(即灵渠)是唐代以前中原汉人进入岭南的两条重要通道。广信位于桂江、合江、西江的汇合处,是西江的十字路口。是岭南的交通枢纽。汉武帝从徐闻、合浦派出使臣,扬帆远航至东南亚和印度半岛,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出口通道是经小水、合江至广信,再经桂东、粤西两条走廊,即北柳江-南柳江、南江-鉴江贸易通道至徐闻、合浦,广信成为岭南早期的商贸中心。商务活动离不开语言交流,正是通过商务活动,从中原传入的雅词与当地百越土著语言融合,形成粤语。

广信也是岭南最早传播中原文化的阵地。陈垣、石燮等人在此办学,使百越土著逐渐接受了从中原传入的儒家文化,汉族移民也从百越文化中吸收了一些元素,从而形成了以汉族移民文化为主体的早期岭南文化。随着文化交流的发展,以雅言为主体,吸收了百越土著语言部分元素的粤语逐渐成为该地区人民的主要语言。广信是岭南文化和粤语的发源地。

早期的粤语中心不是在广州,而是在广信。

粤语在分布上的突出特点是沿江分布。它以西江中游为中心,分东、西、南四个通道向外扩展。第一条通道是西江——珠江,即沿西江向东至番禺(广州)。包括广西的梧州和广东的肇庆、佛山、广州、中山、珠海、东莞、深圳,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第二条河道是西江——郁江,它溯西江、蒋勋、郁江,到达交趾县。包括广西的南宁、崇左、贵港及其大部分县。第三条河道是北流河——南流河。包括广西玉林、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市及其县。第四条通道是南江-鉴江,即上南江,翻越云开山脉至鉴江谷。包括广东的云浮、茂名,云南、罗定、信宜、高州、化州,湛江、吴川、廉江。

此外,粤语还有两个次方言区:一是杨沫流域。二是潭江流域,包括广东江门及其所属的新会、台山、开平、恩平,这四个市(区)历史上称为“四义”,其粤语方言也称为“四义话”。珠海鹤山、斗门区也流行四溢话。四义地区离广州不远,但四义话是粤语系统中与广州话区别最大的一个次方言,因为潭江和珠江不是一水之隔。这个事实有力地证明了早期粤语的中心不是在广州,而是在广信。

粤语几千年来一直保持着优雅的音韵。

西汉丁原六年(公元前111年)南越被灭后,设立了“足趾刺史”监督各郡。多数时候,环环相扣的历史系设在广信;东汉时,交趾刺史部设在胶州,国政也在广信,成为岭南的都城和政治中心。原住民在学习中国文化和汉字的同时,也学习了优雅的文字。这些土著人的语言差异很大,他们之间无法交流,也没有文字。所以部落除了在与汉人交往时使用优雅之外,在交往中也使用优雅。雅言成了土著部落的* * *谐音。同时,古代百越语中的一些成分被汉族移民的语言所吸收,从而逐渐形成了汉语的一种方言——粤语。中原和北方几千年的战乱和动荡,从周朝作为中原汉语的标准发音开始逐渐消失。而岭南地区却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由中原地区的雅字演变而来的粤语也一直保持着原有的音韵。

没有粤语,岭南文化将不复存在。

广东本土传统文化通常分为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三部分,实际上是以中国三大汉语方言为基础的。粤语不仅是广府地区人民的母语,也是广东乃至整个珠江流域最大的方言。既包含了广府地区的传统文化,又保存了大量中原地区已经消失的传统文化。没有粤语,广府地区的岭南文化很多品种都不复存在。在建设文化大省的过程中,有必要重新研究粤语的价值和保护。

专家呼吁建立广东馆保存活化石。

粤语是罕见的古雅词活化石,对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语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近年来,许多学者呼吁建立国家语言博物馆,但一直没有实现。作为粤语的发源地,封开可以率先在馆内建立粤语馆,收集和积累当地的粤语资料,包括语音记录、文献、粤语扩展分布图等。特别是那些特有的语音现象,比如上面说的浊音,正在消失,那么粤语这个中国最古老的“官话”的稀有活化石,就应该作为宝贵的历史文物及时保存下来。

粤语也保留了大部分古词。

粤语读古汉语,比其他方言更容易体会歌词中的意境。

粤语保留了较多的古字古义,措辞古雅。在北方方言中,这些古词已被废弃或很少使用。比如粤语中“粘”是“鹳”的意思,“警官”是“警官”的意思。粤语中的很多词,包括语气词,都可以直接在中国古籍中找到。比如广州话的语气词“忌”常用在句末(现在常写成“锄头”)。看诗经?国风?郑峰?雨田大叔”“大叔好拍禁忌,好避禁忌”。再比如“做土灶”(吃火锅),这是一种古代的炊具;牙烟”(即“崖烟”,意为危险,古汉语中为“崖边炊烟”,意为“崖边茅屋”——自然很危险);西Xi”(现在粤语的意思是“闯祸”、“闯祸”;它来源于描述衣服全湿了走在水里的声音的古书——想象一下走在水里的滋味,不难找到粤语词汇。再比如,现代汉语中“走”和“走”的意思基本没有区别,但在广州话中,“走”是行走的意思,而“走”却保留了古汉语中“跑”字的意思。但随着普通话在广东的推行和外来人口的影响,广州话中保留下来的许多古语词已经很少使用了。保存古文化,粤语是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