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本质区别

QA是质检,QC是质检。准确的说,如果工厂只有这两个岗位,QA一般是领导岗位。

1 QC:主要侧重于事后的质检活动,默认误差是允许的。我们期望找到并选择错误。QA主要是一种提前的质量保证活动,重在预防,希望降低出错的概率。

2 QC是为使产品符合质量要求而采取的操作技术和活动,包括检查、纠正和反馈。比如QC检验后发现不良品并拒收,然后把不良信息反馈给相关部门采取改进措施。

因此,QC的控制范围主要是在工厂内部,其目的是防止不合格产品的投产、无序转移和出厂,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只有合格产品才能交付给客户。

QA是提供满足客户要求的信任,即使客户确定你提供的产品能满足他的要求,所以要从市场调研开始以及随后对客户要求的审核、产品开发、接单和材料采购、进货检验、生产过程控制和交付、售后服务等阶段留下证据,证明工厂活动的每一步都是按照客户要求进行的。

质量保证(QA)是指所有有组织和有计划的活动的总和,以确保产品满足预定的质量要求。质量控制(QC):实验室控制系统,包括取样、质量标准、检验、产品批准和放行程序等。

扩展数据:

FQC:也就是最后质量控制,即在所有工序完成后检查产品的质量。

IQC:来料质量控制就是确认采购的材料或产品的质量,降低质量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IPQC:也就是过程质量控制,就是对产品从生产到包装的质量进行控制,也叫检验。

OQC:即交货质量控制,对产品进行全面检查和确认,以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约定的内容相符。

QA最重要的责任在于制度层面的提升,重点在于问题的预防、存在问题根源的探究和对策的实施,从而减少不良产品的发生。随着质量保证的出现,企业质量管理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包括质量保证题词的整个范围,质量管理人员的权限进一步增加。有些企业的QA还包括客户满意度的业务,即处理客户投诉:分析、对策、客户满意度调查等等。

“QC”最早出现在质量管理发展史上,产品检验后出厂是质量管理最基本的要求。QC的工作主要是成品、原辅材料等的检验。QA是对整个公司的质量保证,包括成品、原辅材料的放行,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等。质量控制最重要的职责是监控成品。

过程成熟度是影响QA职责分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不同的成熟度级别需要不同的QA工作分配。在低成熟度水平下,需要提取每个项目的最佳实践来定义过程并指导过程的实施,而QA在这方面做了最多的工作。

随着过程的完善、制度化和执行,QA的重点逐渐转移到过程评审和产品审核。当企业的过程成熟度达到4级或5级时,员工遵守过程已经成为习惯,对过程和产品的评审需求降低,而度量和过程能力的优化成为QA的重点。

企业文化对于QA来说就像空气。它是无形的,但深受其影响。比如在一个氛围活跃、技术高、创新能力强的企业,QA要向服务职责倾斜;在一个纪律性强、技术含量低、规章制度成熟的企业,QA应该倾向于监督职责。

质量控制的七项新技术:

关系图、系统图法、KJ法、箭头图法、矩阵图法、PDPC法、矩阵数据分析法。

见证并停止

见证点

见证点的操作程序和监督要求如下:

(1)施工单位在到达见证点前一定时间以书面形式通知监理工程师,说明其将到达见证点准备施工的时间,届时请监理人员见证并监督。

(2)监理工程师收到通知后,应在“施工跟踪文件”上注明收到通知的日期并签字。

(3)监事须在指定时间见证。监督人员应对见证点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并在签字前在见证表上做好详细记录。

(4)如果监理人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场见证,施工单位可认为已得到监理工程师的认可,有权进行施工。

(5)若监理人员之前已踏勘过现场,并在“施工跟踪文件”上写有相关意见,施工单位应说明已采取的改进措施或具体意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QC?百度百科-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