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氏度是怎么来的?
摄氏度的含义是指在1标准大气压下,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水的沸点为100度,期间平均分为100份,每份为1度,记为1度。摄氏现在是国际单位制(SI)的一部分。T(K)=t(℃)+273.15,t为绝对温标[1]。
中文名
摄氏度
外国名字
摄氏度
公式
C =(F - 32) ÷ 1.8
提出者
安德斯·摄尔修斯
表达
℃
单位来源
瑞典天文学家安德斯·摄尔修斯(1701-1744)在1742年创立温标时,为了避免测量低温时出现负值,规定水的沸点定在0度,冰水混合物定在1标准大气压。(开水记为0,冰水记为100。那时候还没有℃符号。)这个规定正好和现在的摄氏刻度相反,使用起来让人感觉很不方便。后来很多科学家和温度计制作者把它改成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设为100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设为0度,分为100等份和1等份到1度。其中,著名的博物学家林奈也使用过这种刻度颠倒的温度计,并在信中宣称:“我是第一个设计出冰点为零度,沸点为100度的温度计的人。”然而,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英国皇家瑞典学院的认可,这种温标仍被称为摄氏温标(也称为百分位温标)。为了纪念和表彰安德斯·摄氏的贡献,1954年第十届国际度量衡大会特别将这种温标命名为“摄氏温标”,用他姓氏的首字母“C”代表。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在微观层次上用来衡量物体分子热运动强度的物理量。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一些特性来间接测量。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刻度叫做温标。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国际通用的温标有华氏温标(F)、摄氏温标(C)、热力学温标(K)、列支敦士登温标(R)、兰金温标(R)和国际实用温标。从分子动力学理论的角度来看,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对于单个分子,温度是没有意义的。[1]
单位换算
摄氏,用符号℃表示,是摄氏刻度(°C)的单位,也是摄氏刻度(°C)和华氏(F)之间的换算公式。
是:
C=5/9(F-32),F=9/5×C+32
例如:
0 ℃=(9/5×0+32)华氏度=32华氏度
37摄氏度=(9/5×37+32)华氏度=98.6华氏度
基本定义
摄氏温度已被纳入国际单位制。在物理学中,摄氏温标表示为T,绝对温标(开尔文)表示为T,换算关系为t=T-273.15。摄氏是表示摄氏温度时代替开尔文的专用名称,数值为1K=1℃。[2]
华氏和摄氏是用来测量温度的单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都使用摄氏度。世界上只有五个国家使用华氏温度,包括巴哈马、伯利兹、英属开曼群岛、帕劳、美国和其他属地(波多黎各、关岛和美属维尔京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