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摘要:新课改后,为适应基础教育阶段对小学英语教师的新要求,作为培养未来小学英语教师的地方本科院校,其小学英语口语课程必须进行改革。本文以地方本科院校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英语口语课程为研究对象,找出影响学生英语口语提高的因素,提出相应的策略,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提高师范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以满足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需要,适应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等教育专业;英语口语;课程革命
200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师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师范院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进一步树立服务基础教育的指导思想,改革教师教育培训模式,根据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办学质量。要注意加强综合课程教师的培训,努力为中小学输送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新型教师。?【1】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国小学英语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承担小学英语课程的小学英语教师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然而,由于种种现实因素,西部欠发达地区小学英语教师的口语水平令人担忧。在小学英语课堂上,英语教师的口语水平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了适应师范教育的需要,现行小学教育专业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进行改革。因此,探讨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英语口语课程改革,对今后提高小学英语教师口语培训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如何适应基础教育阶段对小学英语教师的新要求,找出符合实际情况、具有鲜明特色的口语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口语水平,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一、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英语口语课程的现状
从2001到现在,我国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已经十四年了。然而,各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学仍处于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学英语教学存在很多不足,如师资力量不足,教师英语水平低,尤其是口语差,教师结构不合理。这些都是小学英语教育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师范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目前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只能通过必修课大学英语接触英语知识。虽然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了听说读写的标准,但在很多高校,大学英语基础课分为精读(或读、写、译)和听力(或听)。精读课占总课时的3/4,而所谓的听力课,因为老师和班级规模的限制,大多是集中听力训练。此外,大学英语课程考试一般没有口语测试,这也使得习惯了应试教育的学生忽视了口语学习。【2】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是培养具备小学教育专业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能够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并具有创造性的小学英语教师。小学教育(英语)专业的学生属于非英语专业,所以该专业的学生很难单纯通过学习大学英语来提高口语水平。口语的掌握和运用是学生未来成为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因此,英语口语课程对于本专业的师范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口语是一门表达性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学生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也是专业方向的必修课。旨在通过严格的英语口语训练,使学生具备流利正确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使用习惯,保证其使用英语语言的正确性和准确性。笔者所在的二级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英语口语课程,6学分,***96学时,分3个学期授课,每学期32学时,每周2学时(一学期16周授课)。选用的教材是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口语教程》(1,2册)。用于教学的教室是教师语言实训室,配有多媒体设备和蓝鸽教学系统。
二、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英语口语课程存在的问题
经过三个学期的口语课程,通过一系列的口语技能训练,教师的口语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基本达到了课程目标的要求。然而,在不间断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也发现目前的英语口语课程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课程中三维目标落实不到位。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然而,在口语课程目标中,三维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完全落实,主要表现在:过于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学生采用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关注不够;重视学生英语口语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而对学生英语教学的培养和训练相对薄弱。比如学生英语语感好,发音正确,会话流畅。在侃侃,他们可以谈论某个话题,但他们可能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口语优势来上好英语课。
2.缺乏语言交流环境。克拉申在输入假说中提出,英语口语的流利是随着时间的积累而自然达到的,不能通过教学直接习得。[3]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依赖于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学习者在这个环境中接受大量的语言输入,然后转化为语言输出。事实上,学生每周只有两节课的固定英语口语学习时间,课堂成为他们学习和训练英语口语的主要阵地,因此很难实现大量英语语言输入和输出的目标。而且在课堂学习中,真实的语言场景往往是根据各种专项活动模拟出来的,学生很难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所掌握的语言知识也没有经常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用英语交流的能力,甚至导致他们不知道如何用英语交流的情况。
3.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意识不足。新课改后,各科教学都强调要改变以往教师的中心化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然而,在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式教学仍然成为主导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他们的主体地位意识不足。由于英语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语音语调不够标准,许多学生对自己的口语没有信心,害怕出错,羞于在课堂上练习,处于学习的被动状态,不能调整心态,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课程评价方式过于简单。目前,英语口语课程的评价方法仍然过于简单。考核采用期末口语考试,选择教师语言实训室录音设备进行录音。成绩评定由期末口试成绩和平时课堂表现成绩相结合确定,其中期末口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采用百分制计算。评价的内容、方法、主体还有点单一,还不能真正全面的评价学生。[4]终结性评价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整体评价起着主要作用。形成性评价未能体现其特点和优势,不能恰当地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收获。相反,考试过程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而干扰对学生最终学习效果的评价,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英语口语课程改革的对策
1.构建并实施三维目标。新课改提出的?三维?课程目标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的要求。[5]在英语口语课程中,首先要对专业知识和能力提出更明确、更细致的要求,将小学教育师范教育的特点融入学科知识的教学中,如在课程内容学习中加入教师正确的课堂语言、与学生在小学英语课堂上的交流语言等教学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提高英语口语,锻炼作为师范生的教书育人能力。再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有活力向有活力转变,创新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老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口语的学习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所以口语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每个学生的英语基础不一样,掌握知识的能力也不一样,但是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最后,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了解西方的文化、习俗和礼仪,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要让学生受到西方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
2.创造语言交流环境。良好的语言环境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课堂是师范生接触英语最密集的地方,教师要牢牢抓住这个重要的地方。通过播放音频和视频帮助他们纠正语音语调;学习英文歌曲和绕口令,可以帮助他们消除学习外语的内心紧张,培养英语语感;英语广播和新闻可以帮助他们?通过磨耳朵掌握英语发音的节奏和速度;原版的英文电视剧和电影可以让他们模仿说英语的人地道的说话方式,更多的了解说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仅仅依靠课堂时间来创造语言交流环境是不够的。教师还应利用课外时间开设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和各种英语专项活动,拓宽学生练习口语的渠道。还可以邀请外教和留学生参加上述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真正使用英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3.创新英语口语教学方法。高校扩招以来,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人数也与日俱增。每个班的学生人数大约是40人。对于口语课程来说,大班教学对学生的口语学习非常不利。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老师照顾不了很多学生,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口语的机会也更少。教师很容易成为领导者,学生很容易从主动学习者变成被动学习者。教师往往会忽略一件事,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受到挫伤,所以英语口语教学必须创新教学方法,这符合大学教学的特点。因为大学教学的主要特征应该是:从教师的直接控制到师生控制的信息传递;随着年级的增加,教师教学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成分逐渐增加;教学方法和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6]鉴于班级人数较多,口语教学需要小班教学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教师应采用任务型小组教学。在英语口语学习中,最需要伙伴,所以学生可以先自由地找一个练习伙伴,然后和另一组学生组成四人一组。教师给各组分配具体的学习任务(分为基础任务和提高任务),组长负责监督组内基础任务的完成。在完成基本任务后,团队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是否完成改进任务。最后,老师对每组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留白,让学生自学。
4.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目前,英语口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还不完善,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过于简单,往往以他们平时的课堂表现和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然而,英语口语课堂教学应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观察和衡量学生的表现;着眼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鼓励教师转变观念,进行课堂教学改革。[7]因此,有必要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采用多元化、过程化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要确定评价标准,由具体的量化指标组成,来检验学生真实的学习成绩。学生可以先根据标准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学习小组成员进行互评,最后老师给出相应的评价。最终的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让他们充分了解自己现阶段的口语水平,发扬学习中的闪光点,弥补不足。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成绩,增强自信心,还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为以后的学习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口语水平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而小学教育专业英语口语课程改革是培养地方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基础教育阶段,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小学英语教师。
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师培训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报,2004,(03)。
[2]兰林。浅谈大学英语口语教学[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6,(05)。
[3]冯·。小学英语口语有效教学设计研究[D].广州大学,2012。
[4][5]姚金莲。面向新课改的汉语言文学教育课程改革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6]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66-267。
[7]王桂彬。论英语口语课程的评价体系[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9)。
小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二:国学与小学教育启蒙教育研究摘要:9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国学热?在21世纪的全球化背景下,只有保留本土国学教育的内容,结合西方思维训练和现代学习方法,将其融入语文教学,尤其是小学启蒙教育,才能保护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传承传统文化,迎接全球化影响下文化领域的挑战。
关键词:全球化;国学;初等教育
用什么?地球村?全球化趋势不仅发生在政治和经济领域,也发生在教育领域。西方的教育思想和内容在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忧虑,比如西方的文化影响力会不会高于本土?它的流行会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吗?笔者认为,需要从教育入手,以教育为重点,以小学教育为抓手,弘扬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一方面,增加文化软实力要靠人才,良好的国学启蒙教育有助于从小形成传统文化信仰,培养爱国情怀。另一方面,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应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并不断修正以实现教育目标。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多具有传统文化基础知识和现代科技运用能力的多元化、有竞争力的人才。因此,国学启蒙教育进入小学教育意义重大。通常意义上的国学启蒙教育,是指用国学经典启蒙孩子的教育方式。包括《论语》《大学》《诗经》《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经典书籍。,影响儿童的年龄组可以从幼儿到儿童。本文主要研究其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以《圣紫晶》为例。
一,道德教育的启蒙作用
国学启蒙教育应用于小学教育,应该是一种德育实践,即一种?生活中的教育?它对小学生的道德品质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例如,圣紫晶教会孩子们如何对待家人、老师、朋友和老板,比如?四岁时能做梨香九岁暖席吗?告诉孩子要孝敬亲人,尊重兄弟姐妹,通过讲故事、讲道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完善自己的人格。小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是好奇心强,内心纯洁,接受能力强,想象力丰富。比如在教学实践课上给孩子教三字经的时候?活在人间四百年的夏传子,迁居夏社。唐法夏,国号,延续六百年,直至灭亡。?这一段,问孩子?夏代会怎么样?你会听到吗?因为他们那个朝代的君主不好,就下岗了?这么幼稚又成熟的回答和提问?那什么样的君主才是好国王呢?有的小朋友回答的很快。一个受人爱戴,德才兼备的人,才是好国王。?这说明孩子的思维和理解潜力是超出大人想象的。所以要认识到国学经典可以引起孩子的思考,是纠正孩子道德观的好机会。比如什么?第一孝,第二知?强调?所有的美德也要把孝顺放在第一位?,?那仁、礼、智、信、五常、无惑呢?写出应该遵循的道德秩序。在这样的讲解中,树立良好的道德价值观,让孩子在阅读和思考中潜移默化地学习,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以上实际案例可以看出,国学启蒙教育可以帮助孩子读写,提高记忆力和文学接受能力;从长远来看,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运势,增长智慧,寻求人生幸福,然后肩负?为天地立心,为百姓立命,承前启后,为万代开太平?的神圣使命。这部国学经典的熏陶力是什么?滋养正气养心?启发孩子的内心?真善美?他们的天性使他们成为道德观念正确、知识广博、行为优雅的人。通过几千字的简明总结。心大,容天下事;放空自己的心,在人间做好人;静下心来谈谈世间的事;潜入他们的内心,观察世界的原则;摆正心态,应对世界的变化。?
第二,通识教育的迁移作用
国学启蒙教育从知识层面来说是一种通识教育。因为《圣紫晶》写于宋代,经历了几个朝代,帝王将相的兴衰,涵盖了很多内容,自然包含了人文,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很多知识和故事;为历史、地理等其他学科做了铺垫,同时也无遗漏地渗透了五色、五味五行、六谷六畜、七情等生活常识。首先典故很多,比如孟母三迁孟母的故事,择邻而居,不学无术,破机?为了教儿子,孟母搬了三次家,为了督促儿子学习,他用剪刀在织布机上剪织布。用十二个字概括,简洁易懂,也能让孩子体会到妈妈劝说的用心良苦和学习的重要性。关于攻打周的故事?周武王,从一开始,花了800年,最长的。?勤劳的囊萤读书,和的故事成的雪就像囊萤的雪一样。虽然家里穷,但他们从未停止学习。。很多典故的作用是:一是传递知识,给孩子讲历史上出现过的经典人物;二是以理施教,让孩子明白历史故事背后的道理。取决于人?父子相随,夫妻相随,兄弟为友,兄弟相敬?,下至改朝换代,?始于春秋,止于战国,五霸强,七雄灭。?从天地到人到四季再到万物,按时间顺序排列,它们是如何发展变化的?其次,地理知识的描述。比如什么?春夏秋冬?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四季。这四点,运气无穷?此外,四季是循环的。东西南北?显示地理位置。
三,语言能力培养的作用
语言技能是一切学习的基石,包括积累和表达。根据科学实验,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在14岁之前,即小学毕业之前。那么这个阶段培养语感是非常重要的。国学经典启蒙读物如《圣紫晶》、《百家姓》、《弟子规》等,多以35至35为一组,易读易记,朗朗上口。经常听到和大声朗读?荣四岁了,会做梨吗?我们的孩子能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形成谦逊的意识,语言词汇和故事的丰富积累也会让孩子能够告诉别人?引用经典?,学识渊博。
第四,思维能力的训练作用
通过阅读传统文化经典,我们不仅可以亲近祖先,了解他们的故事,还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比如夏天的原因是什么?特许制度?变成?世袭制是吗?商纣王为什么会成为亡国之君?他的贡献是什么?周武王是如何维持其800年统治的?像姜尚这样的天才是如何被发现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主张?边做边学?与思维领域结合,就是从思维中成长。通常思维的理解习惯是有顺序的,按照逻辑,由少到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朗朗上口、简单易懂的教材《圣紫晶》入手,感受语言之美,了解生活习俗、传统礼仪和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进而了解作品的大意,理解其意境和情感,思考事物的线索和变化规律,确实是小学生思维建构的有效锻炼。上述作用体现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学启蒙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应保留以往德育启蒙和通识教育传递的良好功能,可适当采用新的多媒体形式,如听书、PPT文档展示、电子书等。也就是传统国学的内容+现代科技的手段。当然,也要辩证地考虑问题,比如不要过度膨胀国学启蒙教育的德育功能,不要忽视先进的设备让有温度的文化变冷,失去了原有的魅力。
参考资料:
王应麟。圣紫晶[M]。气象出版社,2005。
[2]《张学林》,作者石建武,编辑李奇。西山仙社的真实故事[M]。
[3]龚伟。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科学学科评价框架的构建与应用[J].学科教育,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