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同声翻译前景如何?请认识或者知道的前辈指出一二。

同声传译是最困难的翻译活动之一,也是世界上流行的翻译方法。世界上95%的国际会议采用同声传译。随着中国市场的国际化,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越来越密切,这导致对翻译的需求越来越大,各种国际会议应接不暇。由于僧多粥少,同声传译正在成为一个紧俏的职业,被誉为含金量最高的“金领”之一。

职业介绍:同声传译又称同声传译,是指译员在不打断说话人讲话的情况下,几乎同步、准确、完整地将自己的讲话翻译成目标语言的一种口译方法。这是一项非常困难的语际转换活动,受到时间的严格限制。它要求译者借助已有的学科知识,快速完成对源语言信息的预测、理解、记忆、转换以及对目标语言的规划、组织、表达和传递。同声传译的最大优势在于效率高,可以保证讲话连贯,不影响或打断讲话者的思维,有利于听众理解讲话全文。

同声传译是一个对个人素质要求很高的专业领域。除了有扎实的中外文知识外,还需要有良好的心智记忆、逻辑思维能力、辨别和解释思想的能力和高度的适应能力,有相当的社会知识和世界知识,对金融、经济、文化、制造、市政、环保等领域有一定的认识。会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了解会议背景,详细阅读会议文件、发言稿和背景材料,列出词汇表,用两种语言记忆大量专业术语,与组织者和发言人沟通。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演奏时不紧张,能流利地表达,包括用词标准,翻译快,表达轻松,语音语调好等。,遇到突发情况能够及时调整,能够接受各种挑战。

国际同声传译协会(AIIC)是唯一的全球性会议口译专业协会。AIIC成立于1953,负责审查和认定会议口译员的职业资格和语言组合,制定其职业规则、工作条件、职业道德和专业培训标准,推广会议口译的最佳实践,与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进行集体谈判,确定会议口译员的待遇,等等。AIIC会员资格被广泛认为是会议口译员的最高专业认证。

现状与前景:目前中国同声传译行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类似于欧洲50年代。主要由三类人员组成:一是自由职业者,二是国家部委的翻译人员,三是大型企事业单位的翻译人员,以及高校教同声传译的老师。大部分都在国际交流频繁的大都市。同时,同声传译教师短缺。国内只有少数外国语学院培养和招收研究生水平的同声传译学生,部分社会培训学校开设同声传译课程。

同声传译行业是一个自由、自觉、自律的职业,行业门槛较高。并不是说读了研究生接受了相关培训或者考了同声传译的证书就可以入行的。同声传译的特点是说话者连续讲话,而译者在听和翻译。原文和译文之间的平均时间间隔为三到四秒,最多十几秒。听、看、记笔记、说几乎是同时进行的,译者只是利用说话者两句话的间隙来完成翻译工作。此外,很多演讲者通常语速很快,他们只关心自己的演讲内容或带地方口音。毕竟故意放慢语速照顾同传的演讲者不多。所以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非常高。

优秀的口译技巧是在经验丰富的“老”译员指导下系统学习、一系列严格训练和积累实践经验的结晶。前期训练越早越好,最好不要超过30岁。刚进入这个行业,要多找机会听一些国际会议,看看别人是怎么完成同传的,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当你成熟时,你应该和你的伙伴一起完成同声传译任务,甚至成为AIIC的一员。加入AIIC不需要参加考试,但你需要在工作中接受同行更严格的审查。基础是上两年全日制会议口译专业,高级翻译学院硕士,参加工作后,做150天的国际会议,始终遵守口译学院的职业道德。另外,你需要找至少两个工作五年以上的资深会员做担保人,担保人必须和你并肩在一组。

优秀的工作背景、诚信、优质的服务是同声传译高收入的三大保障。目前一组同传的报酬通常是每天12000人民币。一般每组三个人每天能拿到4000人民币,在上海就更高了。优秀的翻译更受单位青睐,工作天数每年都会增加。年收入50万以上也不奇怪。

资料显示,全球年翻译产值达数百亿美元,亚太地区占30%,中国市场约200亿元。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扩大和深入,国际会议越来越多,对同声传译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在展望这一行业未来发展模式时,普遍认为高级翻译也将向各自行业靠拢,呈现出职业化趋势,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

我也是英语专业毕业的。个人觉得同传比3D更难培养,传真也很辛苦。15-20分钟换人需要很大的脑子,而且英语也确实只是一个工具,所以还是有其他专业比较好,要自己考虑再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