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政治教案。

土壤再肥沃,庄稼也长不出来,奋斗再努力,创意再多,青春再美好。不要让追求的小船停泊在幻想的港湾,要扬起奋斗的风帆,驶向现实生活的大海。高一频道为奋斗中的你整理了《高一政治必修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个

一、课前准备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国家财政”这个方框继承了上一课个人收入分配的内容,是对国民收入的延伸和深化。同时引出下一个盒子税,所以这个盒子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可以为学生积极参与经济生活注入新的动力。

(2)学习情境分析

关于金融领域的知识,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平常生活中关注较少。另外,金融知识是一门宏观知识,学生很难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知识建构和情感升华,从而达到知情融合。

(3)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箱学习,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教育学生关心和支持金融工作,以国家利益和经济建设为重。

能力目标:联系国家财政政策的材料讲解财政的巨大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内在联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熟记财政、预算、决算、财政收支的含义,了解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和财政的巨大作用。

(四)教学难点和基础

教学重点: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强调的依据:只有掌握了这一点,才能理解和掌握金融,为以后的税收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金融的作用

难点基础:金融学为什么能起到这样的作用,理论性强,涉及知识点多,学生很难理解。

(5)教授法律

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我主要采用直观演示、学生辩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活动探究等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身体验,从理论到实践,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转变为“会学”,从“会学”转变为“会学”,成为真正的学习大师。本课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思维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二、教学过程:

新课程介绍:郑州地铁

上课前,同学们首先思考一个问题:中国第一条地铁是在哪里建的,什么时候建成的?

(学生回复老师展示PPT1)

1969年,中国第一条地铁线在北京建成。40年后,郑州轨道交通1号线正式开工,郑州成为中国地铁俱乐部第19个会员城市。那么这条东西走向的线路就是地铁1号线,它和2号线一起贯穿郑州的东西南北。预计13年底1号线的开通将大大减轻我市的交通压力,同学们来学校将更加舒适快捷。

(老师展示PPT2)

这是我们城市规划的六条地铁线。预计总投资在6543.8+000亿左右,大家考虑一下。如此巨额的投资从何而来?

(同学:国税)

很好,大家都很贴近问题的本质。郑州地铁建设的大部分资金其实来自国家税收,但除此之外,还有一小部分资金会来自国家收入的其他方面。总的来说,其实正是国家财政的巨大支持,才使得国家有如此强大的实力去建设地铁等大型基础设施和水利工程。那么,这节课我们要学的是:国家金融(PPT3筛选)。

这门课的学习目标主要有两个:一、什么是财政收入,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第二,什么是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作用是什么?(PPT4)

(2)国家财政

1.国家财政的含义、目的和本质

现在给大家1分钟快速阅读64页教材,思考以上三个问题。第一,国家财政的含义是什么;第二,国家财政的目的是什么;第三,国家财政的性质是什么。

(这个环节比较简单。关于第三个问题,老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关注课本的标题。思考一分钟后,请起身回答)

2.国家预算和决算

很好,这样我们可以更清晰的理解国家财政的内涵,所以认真阅读的同学会发现,除了国家财政,我们在阅读的教材中还提到了两个专业术语,那就是

(同学: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PPT5)

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什么是国家预算,什么是国家决算。请阅读报告。

郑州市财政局局长王春山在市人大常委会第xx次会议上报告说

2016年,郑州市财政收入502亿元,占预算的113.3%。财政支出566亿元,完成预算的96.9%。预计2017年市政府财政收入578亿元,财政支出预算总额达到589亿元。

1.材料中的502亿和566亿这两个数字说明了郑州什么?578亿和589亿这两个数字说明了郑州什么?

2.材料中的502亿和578亿* * *这两个数字分别代表什么?而566亿和589亿* * *这两个数字又代表了什么?

(请区分国家预算、国家决算、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在最后一段的材料中,我们会发现,近两年我市的财政收入似乎少于财政支出。那么这种情况在经济学上应该如何定义呢?财政收入大于支出怎么办?让我们继续观看(PPT6)

(三)财务收支

1.财政收支关系

财政收入等于财政支出和财政平衡。

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财政赤字。

因为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具体数字很难预测,要达到财政收入等于财政支出的局面相当困难。因此,当出现轻微的财政平衡或赤字时,我们也将其归类为财政平衡。我们郑州这两年的财政收支基本属于财政平衡。如果财政赤字过大,国家就会大量发行债券,导致国债负担过重。同样,如果结余过大,可能是财政资金得不到尽其所能的使用,对我们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不利的。

2.财务收入和支出(小组活动1)

说到财政收支的关系,我们来考虑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男生要会挣钱,会花钱。所以今天让我们都来扮演王春山,如果我们掌管郑州的财政收支的话。

男团:你的财务收入从哪里来?

*团队:收入怎么分配?

给每个人一分钟时间讨论,然后请团队代表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每个答案得一分,胜者多得一分。讨论现在开始。

(老师在黑板上写“财务收入”和“财务支出”,并负责记录学生的答案,最后进行团队评价。)

好了,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我们所有人都表现的很好,那么具体了解一下国家的收入,是从哪里来的?(PPT8)

财政收入:税收、利润和债务。

(4)财政收入

1.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

我们看到税收构成了国家财政收入的90%以上,那么中国的财政收入是不是每年都不变?影响中国财政收入的是什么?

请大家回想一下,影响中国居民收入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同学:经济发展水平)

好,那么我们来谈谈知识转移,影响中国国家财政收入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同学:还是经济发展水平)

确实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水平,这其实是一个把蛋糕做大的过程。只有不断加快经济发展,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把我们的蛋糕做大做好。那么把蛋糕做大之后,势必会分蛋糕。这是影响财政收入的第二个因素:中国的分配政策。

如何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划分财富,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才是最重要的,那么大家还记得我们应该坚持和完善的分配政策吗?

(同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财政收入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活动2)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科学分配政策的保障下,我国财政收入年年创新高。2011年,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那么这种增加财政收入的情况是好是坏呢?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活动。(PPT10)

探究活动-辩论赛:

背景资料:今年10-6月,我国财政收入6.4万亿,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年财政收入将超过10万亿。从数字上看,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富裕。作为公民,我们能感同身受吗?由此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财务收入越多越好(男团)

观点二:财政收入越少越好(*团队)

要求:小组讨论2分钟,双方轮流发言,以上几点为核心。

在最后一场比赛中,我们有微弱的优势。这一次,男生要追上去追。好了,开始讨论吧。

经过学生们的激烈争论。老师引出了这个观点:

事实上,我们的财政收入既不能尽可能多,也不能尽可能少。原因是国民收入多了,必然减少企业和人民的收入,影响企业发展和人民生活。相反,国家财政收入少了,大兴水利设施建设就可能缺乏支持,对小企业的支持就会减少,最终影响中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因此,中国的财政收入应该是适度的。

(五)财政支出

以上,我们讨论的是财政收入及其影响因素。接下来,我们继续来理解这节课的第二个内容:中国的财政支出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我们来看函数一。

1.金融的角色

这是杨老师今年去扬州旅游时拍的照片。在去富春茶楼的路上,我发现了这样一个标语牌:流浪乞讨人员呼救。然后看到这一幕我们很欣慰。其实我们社会还有很多拾荒者,流浪汉。他们居无定所,是我们社会的弱势群体。那么与国家进行收入再分配,会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也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再来看一下,xx大学的解读报告中提到:在社会保障领域,要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等。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离不开国家财政的巨大支撑作用。

2.金融的角色2

其次,金融还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功能。比如中国的地铁、能源、交通等。,资金投入比较大,建设周期很长,投资风险还是很大的。没有国家的支持,个人一般不会投资建设这么大的基础设施。

3.金融的角色3

最后是国家财政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实现经济稳定发展,离不开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但这种平衡总是不均衡的。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政府需要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减少经济建设初期,增加税收,从而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

相反,当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国家应相应出台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消费。

那么这就是国家财政对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促进作用。

(6)总结

以上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PPT展示了总结这节课的知识框架。)那么通过这节课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呢?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思考一分钟,然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设计理念

以党的xx精神为指导,营造学习贯彻“新时代”、“新理念”、“新矛盾”、“新目标”的良好氛围,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社会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教材分析

《国家财政》是人教版必修课《经济生活》第八课第三单元第一盒。此框中的教学内容体现了新课标中“评价一个由政府财政承担的工程项目,说明政府财政支出对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的规定,与个人收入分配和税费挂钩。所以这一课在本单元起着重要的作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三,学习情境的分析

根据对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分析,高一学生已经了解了经济生活中的消费和生产,对我国个人如何参与分配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国家必须参与社会分配,也就是财政。金融对高一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平常生活中关注较少。特别是与国家财政政策相关的宏观调控问题,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理论性强,难以理解。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情境参与中建构知识,从而培养他们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第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记住财政、预算、决算、财政收支、财政赤字的含义,了解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和财政的巨大作用。

2、能力目标:

掌握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稳定运行的实践能力。

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辩证理解财政赤字现象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中国国家财政的性质、功能和使用原则,增强爱国主义。

关注国家财政支出内容,关心国家和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动词 (verb的缩写)班级类型:新教学

六、课时:一课时

教学重点:财政的作用,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基础:金融作用涉及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政府履行职能等知识,学生还没有学过,应该是重点。

八、教学难点:金融能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依据:金融对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有促进作用,涉及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和市场经济理论相关知识,难度较大。

九、教具:多媒体

X.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能够同时是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根据学生和教材的特点,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图文资料,创设有利于教学活动开展的生活场景。

2.互动教学法。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合作探究法。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开展活动探究和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学习法律

1,案例讨论学习法。

2.探究学习法。在小组分工合作中,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3.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XI。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造一个场景

体验导入

教师展示课件,师生学习党的xx报告《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目标》。

xx报告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儿受教育、学习受教育、劳动所得受教育、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居、扶有所扶上取得新进展,确保全体人民在建设发展、享受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如何解决矛盾,保障和改善,实现目标,需要国家资金投入和财政支持。

国家资金从哪里来?用在哪里?会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思考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学生尝试从生活经验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自身需要出发,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参与现实生活的能力。

自主学习

名词解释

第一节:财政和财务收支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5页,掌握与财务、预算、决算相关的概念。

名词解释:

1,金融

2.预算

3.财务决算

教师展示课件:

解读:金融的意义、目的、本质。

解读:预决算。

学生阅读课本第65页的内容,并找到财政含义、预算和决算的概念。

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展示材料

获取信息

教师演示:

2015——2016中国税收收入、非税收入、财政收入、税收比重、财政支出、财政赤字数据表。

问:图表中的数据有什么相关性?我能得到什么有效的信息?

帮助学生理解:

4.财政收入渠道:税收、利润、债务及其他。其中,税收是最重要的来源。

教师展示2017国家财政支出结构图,引导学生总结:

5.财政支出的目的: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支出、文化卫生支出、行政和国防支出、债务和社会保障支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图表中支出大于收入的现象,并得出结论:

6.财政收支的三种关系:财政平衡、财政盈余和财政赤字。

同桌之间交流讨论,寻找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探究财政收入的构成。

看财政支出的饼状图,知道财政支出的目的。

通过对比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得出2015-2016年我国财政支出大于收入,并理解了财政收支的三种关系。

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问题以及运用知识进行描述和论证的能力。

活动查询

把重点放在关键点上

板块二: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教师演示:

2006年至2016年GDP增长率趋势图。

2006-2016财政收入增长率图表。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

1.财政收入增速和GDP有什么关系?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财政收入的结论。

2.财政收入是不是越多越好?

老师展示了一张分成三份的蛋糕的图片。三个人分蛋糕:A代表财政部;学生B代表企业;同学C代表一个个体。

活动要求:请三位代表从A、B、C三种大小不同的蛋糕中任选一种,并说明理由。

当学生可能选择一小块B或最小的一块C时,教师要运用生产和消费的相关知识进行及时的点评和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分配政策影响财政收入的结论,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

学生分析比较数据,发现并找出GDP增长率和财政增长率的相关性,说经济增长影响财政收入,两者正相关。

学生推荐代表,代表上台选一块蛋糕,代表陈述自己选择的理由。

如果在选择上有分歧,请其他同学评价,寻求平衡。

培养学生的公共精神和家国情怀,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发现和探究问题,从而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能力,构建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

合作与交流

敲开(坚硬的)坚果

第三节:财务职能

教师出示探究材料1:

解读Xi 2065 438+06财政收支图表,82.2%的财政收入用于民生领域。

探索问题:

你认为财政支出应该更多地用在哪里?民生领域有哪些?在民生领域发挥什么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财政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证。

教师展示探究材料二:

2065438+2007年10月,Xi总投资1153亿元的126重大项目正式开工。基础设施项目20个,总投资341.4亿元。

探索问题:

基础设施项目的特点是什么?会有社会资本投入吗?谁来投资这些建设?

教师展示探究材料三:

经济现象一:钢材、水泥、煤炭、化工产品、猪肉、鸡蛋价格持续上涨。

经济现象二:钢材、水泥、煤炭、化工产品、猪肉、鸡蛋价格持续下跌。

判断: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哪种情况是经济停滞(通货紧缩)?

分析: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本质是什么?

措施:如何运用财政政策进行调控?

老师提醒学生从财政收入和支出两方面考虑措施。

教师指导学生描述具体措施和结果传递的过程。

在学生探究结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措施,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措施。

学生说出与民生相关的领域,进一步思考财政投入民生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懂金融是强有力的物质保障,有助于社会公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根据老师的分析,学生说社会资本不愿意投资是因为企业是为了盈利。

小组探究:学生分成四组,两组探究现象一,两个层次探究现象二。

分组探究,讨论,浏览课本,寻找相关知识点或经济理论。团队领导记录调查的结论。

分组发言,分享调查结论。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对金融功能的理解。

巧设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公共活动,找到知识与活动的结合点。

通过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高中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能力。

总结

建立一个系统

老师让学生总结:今天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黑板总结。

学生自己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知识转移

成型能力

老师展示了2015高考的图表选择题。

学生审题,观察图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用所学解决问题,反馈教学效果。

十二。课后作业

阅读材料并完成以下要求: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第一框架国家财政教学设计

国内生产总值

财政赤字

赤字比率

2014

63.59

1.2

2.1%

2015

68.91

1.62

2.3%

2016

74.41

2.81

3%

注:赤字率的国际金融安全警戒线为3%。

结合所学的经济学知识,分析我国现阶段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

十三、黑板设计

1,金融

(1)含义:

(2)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的含义

(三)财政收入来源:

(4)财政支出的具体目的:

(5)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2.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3、财务的主要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3)国家财政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十四。反馈评估

多项选择

1,国务院决定2015年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在下列选项中,对国务院决定的正确理解是什么?

A.提高医疗补助标准,优化城乡居民消费结构

B.完善初次分配机制,协调国家和个人利益。

C.加大再分配力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增加货币供给,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

多项选择问题

材料:

根据中央“十三五”规划要求,H各级党委政府勇担扶贫责任,积极创新扶贫方式,用好中央和省财政扶贫资金,支持有劳动能力人员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不能养一人”实施扶贫搬迁,对丧失劳动能力人员实施综合保障政策,开创了扶贫开发新局面。

本文根据有关资料和金融功能的知识,分析了H市扶贫工作方式中所包含的经济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