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还好我选择了这里。

尼泊尔,一个以观光旅游为主的国家。90%以上的中国人来尼泊尔旅游,去的地方只有加德满都、博卡拉等旅游城市。受外国游客的影响,这些城市充满了商业气息,在这里感受尼泊尔的风土人情并不容易。作为aiesec的志愿者,我被“分配”到尼泊尔南部的一个小山村,在那里我受到了当地人的热情接待,体验了最质朴的尼泊尔风情。

由于地形起伏,道路狭窄,尼泊尔最常用的交通方式是摩托车和公交车。像我们这种从首都到郊区的长途旅行只有本地的?公共汽车——当地人乘坐小公共汽车(看起来像当年的2路公共汽车)。虽然旁边是悬崖,但经验丰富的司机很少踩刹车,一路狂奔,有过山车的快感(虽然第一次坐那个的时候真的很害怕)。

这里的房子都是当地人自己盖的,所以一般都是两层楼,三层以上的几乎都是大家庭。我的主人?家里经营酒店,一楼是半开放式餐厅。我和另一个ep住在二楼的房间,水电齐全。如果非要调查,24小时冷水供应,白天至少停电6小时——别惊讶,尼泊尔全国都这样。

在我生活的山村,男性的着装风格大概是衬衫和t恤,女性的土豪服饰则是用民族图案装饰。他们肩上的布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作为擦汗的手帕(顺便说一句,除了在餐厅,你几乎看不到这里的人用卫生纸)。

还被热心的女老师邀请穿上了她们的民族服装——纱丽。我们当地最有特色的衣服大概就是“纱丽”了。一块长布折叠起来就变成了一条漂亮的长裙。即使看到中国少数民族的服饰,也不能不佩服我们尼泊尔人的心灵手巧。

之所以把“吃”的部分放在最后,是因为尼泊尔人一天吃四顿饭:

早上七点一杯奶茶,一份点心;

90点吃个饭;

下午两点吃宵夜;

晚上八九点再吃个饭。

因为最后两餐间隔时间太长,我和同伴经常给自己“加餐”。所以“吃”占据了我一天的大部分时间。

这里的人用手吃米饭。因为我们是外国人,寄宿家庭的母亲会为我们准备勺子。这里的晚餐是咖喱饭,咖喱炒菜配一碗咖喱浓汤(当地人叫Dal),一勺菜和汤拌米饭,一口下去满满的咖喱味。可能是因为我的寄宿家庭经营酒店。女主人的厨艺真的很好。每次吃大餐都能把盘子舔干净。。。)

餐馆里最常见的两种食物是中餐。一个叫momo,就是我们的饺子。另一种叫炒面,就是炒面。当地人口味很重,喜欢很酸很辣的食物,没有不辣的菜。平时不能接受自称“重口味女孩”的我,但还是吃的很开心,以至于我妈回家后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又胖了?”

我是党一所私立英语学校的老师。虽然是私立学校,当地条件不错,但还是比我们差很多。

只能说这里的工程根本不是水!!!我和学校其他老师一样,每天有三四节课。我是英语老师,初级美术老师,音乐老师,有时候会做计算机的客座老师。

从1年级到10年级,这所学校的孩子都是我的学生。

我爱孩子!我爱孩子!!我爱孩子!!!

天啊,我就是爱尼泊尔孩子的眼睛——双眼皮,长睫毛,又大又亮。在课堂上,他们的目光从未离开过我。每次遇到他们明亮的眼睛,我都忍不住想把我看到的听到的都教给他们。

我是他们了解中国和世界的一个窗口。我向他们介绍中国文化,教他们使用筷子,教他们中国礼仪、传统节日和童话故事。这一个月最开心的时刻,是我给五年级的孩子看了风靡全国的mv《北京欢迎你》。班里二十多个人在小屏幕前叠了一层又一层,激动地喊着:“我爱中国,我去中国!”

身在异国,而且是异国山区。

总觉得身上挂着一张“中国”的名片。

就像我每次谈到台湾省,都会反复强调台湾省属于中国。

就好像每天都能听到孩子打招呼,从开始的早上好到“早上好老师”

我可能永远不会忘记在这里的一个月。

从我第一天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

孩子们每天都给我极大的热情。

我一天大约会说一百次很高兴见到你。

每天握手200次左右

一天说三百遍我也爱你。

晚饭后我最喜欢做的事情是坐在楼下和邻居聊天。说到底,我知道谁是哪个年级的孩子。走在街上,我会和每个人打招呼,说话,就像在自己的小区一样,感觉被这个村子接纳了。

离别来的时候,我以为我走的时候不会像另一个同伴一样哭,但是当我第二天一脸真诚的告诉所有的孩子我要走了,当他们放学后一个个和我握手道别的时候,当四年级放学跑不掉的小男孩拿着冰淇淋出现在我面前,汗流浃背的时候(来这里一个月了,因为停电,我还没见过包装好的冰淇淋),我才明白原来。

这个月可能是我一生中唯一的一个月。我当了11个小时的老师。我过去常常乘夜间公共汽车。我过去每天都洗冷水澡。以前每天都是五六只壁虎在墙上吃饭。这里的卫生条件不好,但是这里的孩子有着最天真的笑容,说着世界上最纯粹的“我爱你”。我仍然非常珍惜这段记忆。很幸运,我选择了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