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宝宝的抵抗力?

事实上,有些妈妈已经陷入了一个关于提高宝宝抵抗力的误区。为了让宝宝的抵抗力更好,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一些破坏抵抗力的行为。

1,断奶后营养没跟上。

宝宝免疫系统的形成需要充足的营养作为基础。缺乏营养必然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下降。

大多数宝宝断奶后抵抗力开始下降。这是因为母乳中含有丰富的乳铁蛋白,乳铁蛋白是妈妈给宝宝的礼物,可以提高抵抗力。

宝宝断奶后抵抗力下降,一方面是因为乳铁蛋白的缺乏,另一方面是因为缺乏全面均衡的营养。断奶后,要么直接吃辅食而不继续补奶,要么吃辅食不符合发育阶段,养成挑食偏食的习惯,会影响宝宝的抵抗力。

正确做法:无论什么时候断奶,乳制品仍然是重要的营养来源。妈妈可以补充富含乳铁蛋白的奶粉,帮助宝宝延续天然抵抗力。另外,宝宝6个月后要及时添加含铁的婴儿米粉,均衡营养。

2.睡眠质量差

充足的睡眠可以促进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如果宝宝长期熬夜,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差,抵抗力也会相应下降。要提高宝宝的抵抗力,让宝宝发育得更好,良好的睡眠是必然的。

正确做法:新生婴儿每天应睡65,438+06-20小时左右,65,438+0 -3个月的婴儿应睡65,438+06小时左右,4-65,438+02个月的婴儿应睡65,438+04-65,438+05小时左右,且在达到一至三岁之前。

要让宝宝睡个好觉,除了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还要营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比如秋冬季节可以让宝宝睡在睡袋里,这样不仅可以防止他着凉,还可以让他有被睡袋包裹的感觉,睡得更香。

孩子的抵触情绪从何而来?

1.从母体带来的孩子在出生时从母体获得一些免疫球蛋白,可以抵御常见细菌和病毒的入侵,所以6个月以内的孩子一般疾病较少。

2.按规定接种疫苗是提高儿童对传染病免疫力的有效途径。

3.从免疫能力形成来看,6个月以下至3岁的儿童抗病能力最低。6个月后,患儿体内从母体带来的免疫球蛋白逐渐减少,其产生免疫球蛋白的能力相对较低。所以他们的抗病能力比较差,一般会患5?六次生病,如果孩子没有接种过疫苗,也容易患传染病。从积极的态度来说,久病必反,久病必长心,久病必长身。三岁?5岁的孩子,抗病能力逐渐增强,但还是患上了3?五次感冒。5岁以后抗病能力越来越强,成年水平18岁。

钙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原因如下:

直接作用是钙可以维持和调节体内许多生理生化过程,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增加内分泌分泌,维持细胞的完整性和通透性,促进细胞再生。保护了细胞的完整性,整个器官、整个系统、整个人体都完好无损,可以预防疾病。从信号系统的传递来看,正是“钙”使细菌和病毒入侵人体,首先发现它们,并通过信号系统将信息传递给细胞防御系统,动员巨噬细胞消灭细菌和病毒。可见钙的作用很大。

间接影响甚至更多。钙可以使骨骼强壮,肌肉发达,使人充满活力。钙是维持体内适度酸碱和水电解质平衡的必要物质保证。钙还能消除炎症,净化血液,强力排毒,强健肌肤,抑制有害细菌的入侵。这些其实都是人体抵抗力的综合表现。身体健康了,免疫力提高了,抵抗力就会增强。

比如钙可以防治感冒,原因有三:钙可以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防止渗出,控制炎症;钙能抑制细菌的生存;钙可以增强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再比如,儿童严重缺钙导致佝偻病,也影响其免疫系统的发育和生长。研究表明,佝偻病婴儿体液中免疫球蛋白明显偏低。根据实验,佝偻病患儿年龄越小,其免疫系统成熟度与正常婴儿的差距越大。因此,佝偻病患儿对病毒和细菌的抵抗力较差。冬春季气候突变时,肺炎、感冒、腹泻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健康婴儿。在一项对3岁以下儿科住院患者的调查中,90例有明显缺钙症状可诊断为佝偻病的患儿中,50.5%是因为肺炎住院,其余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感染患者。虽然钙的生理功能与呼吸系统没有直接关系,但缺钙导致的儿童免疫力低下、抵抗力差是儿童患病的直接原因。因此,给婴儿补钙不仅是预防佝偻病的积极措施,也是提高婴儿机体抵抗力,预防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和腹泻的有效措施。

误区1。越洗身体越不容易生病。

现象:排便后仔细给宝宝洗屁股,每次都抹很多婴儿香皂,怕屁股上尿布疹。

结果:宝宝小屁股上破皮,尿布疹,又红又肿又疼。

真相:宝宝的不适完全是因为过度清洁造成的。对于婴儿来说,皮肤比成人薄很多,而且真的没有弹性,所以摩擦的时候很容易被损伤。如果用洗护用品过度洗涤,会造成皮下水分流失,皮肤爆炸或破裂,过敏,发红或尿布疹。

误区消除方法:在给宝宝洗澡或清洗屁股时,要轻揉,不要过度或频繁使用婴儿香皂,尤其是新生宝宝,以免用力过猛损伤皮肤,或造成皮肤爆炸破裂,引起皮肤感染,甚至败血症。

误区二。丙种球蛋白是预防疾病的灵丹妙药。

现象:2-4岁的宝宝经常感冒。父母认为丙种球蛋白可以预防很多疾病,是万能预防药,所以一年内给宝宝打几次针。

结果:宝宝还是病了几次。为什么丙种球蛋白的预防作用没有人们说的那么神奇?

事实:丙种球蛋白虽然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但其中所含的抗体并不是针对某一特定细菌或病毒的特定抗病物质,因此不是万灵药。引起感冒的病毒种类很多,而且经常变异,所以使用丙种球蛋白并不能有效减少感冒的发生。此外,长期反复注射丙种球蛋白,不仅会抑制其合成丙种球蛋白的能力,降低其抗病能力,还会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甚至肝炎、艾滋病。

消除误解的方法:

1.目前,丙种球蛋白注射只能预防甲型肝炎(与患者接触后7天内)和麻疹(与麻疹患者接触后6天内),还可以预防乙型肝炎和脊髓灰质炎。所以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提醒一下,体内抗体的有效浓度只能维持2-4周。随着含量逐渐减少,没有预防作用。

妈妈也要多给宝宝吃一些提高免疫力,调理体质的食物。只有健全的免疫系统,才能帮助宝宝抵御致病菌和病毒,远离疾病。

一.水

人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什么?不是硬骨头,是软水。与成人相比,婴儿的体表面积更高,水分蒸散和流失更多,更需要补充水分。水分充足,新陈代谢旺盛,免疫力自然提高。

第二,黄色和绿色蔬菜

一天五份水果和蔬菜不仅是成人饮食的信条,也适合向幼儿推广。纤维状可以预防便秘,为肠道通畅提供良好的吸收环境。水果中的低聚果糖有助于肠道有益菌的生长,就像给小肠和大肠铺上了一层免疫地毯。如果孩子不喜欢吃蔬菜,可以把蔬菜切碎,和麦片或者肉拌在一起做成丸子、饺子或者馄饨,容易接受。

第三,蘑菇

近二十年来,欧美和日本都提倡多吃蘑菇,因为它可以预防和改善心血管系统的许多疾病,如高血压和动脉硬化。蘑菇还能增强免疫力,防癌抗癌,富含维生素B群,能缓解压力,带来好心情。

四、糙米、薏米

谷物是人类的主食。宝宝添加副食,首先尝试的是米粉和小麦粉。断奶后,替代食物也是谷类。五谷杂粮含有胚芽和多糖,富含维生素B和e,这些抗氧化剂可以增强免疫力,强化免疫细胞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