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启蒙月英语

第一,启蒙时代

3岁是一个理想的起点。

0~3岁是儿童母语发展的黄金期,到了3岁,基本可以让陌生人听懂说的内容。

3岁前的双语活动对家长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孩子的母语可能比同龄孩子发展得慢。

二,启蒙的目标

如果坚持8、9年,我们会和美国同龄的孩子并驾齐驱,直到上小学的年龄。美国同龄孩子读什么书,我们读什么书?

同等水平可以通过FCE考试;

通过英语获取知识;

情感目标:乐趣、快乐和享受。

英语启蒙到此结束,英语真正成为了获取知识,获得快乐的舞台。

第三,英语习得要有计划、有步骤。

儿童在家语言习得大概经历以下四个时期:

1,启蒙阶段:3~5岁(初听)

启蒙阶段最重要的是听,听多了以后再说,也就是“文盲”阶段。

多触点

多听听

建立英语发音与物理形象的关系,建立英语思维

目标:让孩子基本理解简单的生活单词和指令,不断扩大听力词汇量。

模式:

互动-日常用语

比赛

原创漫画

闪存卡

分级阅读材料

播放录音,看图听书。

要求:注意理解“意思”,建立英语声音和图像的联想,不认识单词。

兴趣第一,大量投入。

儿童的沉默期一般是6个月到1年,儿童听到一定程度后可以有一些简单的输出。

孩子天生就有很强的语言吸收能力。无论什么语言,只要家长能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孩子多接触、多听,建立声音和图像的联系,孩子就会以惊人的速度习得一门语言。

我在北大读书的时候,教过我的赵老师给孩子分享了一些自己双语育儿的趣事。

又一次,孩子在她很小的时候带她出去玩,指着一个喷泉说是喷泉。孩子一年后故地重游,已经能自己说了。还有一次一个孩子放学回家,好奇地问妈妈:“我为什么说英语?”因为孩子发现班上其他孩子都要学英语。这是赵老师平时对孩子进行持续有效的英语输入的自然结果。

2.识字阶段:4-6岁(自然拼读)

当孩子能听懂大部分的生活用语和简单的英语故事,词汇量在3000左右的时候,找一些简单的练习拼写的分级读物让孩子阅读,掌握最常用的第一批单词。

在训练阅读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听说能力,继续看动画片和看绘本,开始裸听有声读物,保证听力的输入,和孩子一起练习口语。

目标:能够阅读简单的绘本和分级读物,掌握一批最常用的单词,相应提高听说能力。

3.全面发展阶段:7-9岁(阅读、拼写、语法、写作)

在这个阶段,自然获得的比例逐渐增加。

目标: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重点:提高孩子的阅读难度和阅读量,广泛接触英语的方方面面,大量阅读分级书、初级章节书、中级章节书。同时,坚持听力的输入,听力的内容以儿童文学为主,听力的内容比阅读的难度大。

4.提升阶段:10~12岁(学科英语、学术英语)

既注重学习,又注重习得。

目标:学习高水平的读写技能,发展为学术英语,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沟通能力。

重点:提高阅读量、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拓展阅读深度和广度,接触英语各方面资源,包括社科、科普、文学等。逐步将英语学习从单纯的语言学习过渡到将英语作为工具使用。

继续多听,多听比较复杂的小说、科普节目、演讲、历史、地理、社会知识,多看有一定内涵的电影。

第四,父母在各个阶段的角色和作用

1,启蒙阶段,父母参与更多,越大越放手。

家长要对英语充满热情,在生活情境中用英语与孩子互动,生动形象地给孩子读分级的书。如果父母的英语不好,他们也不应该气馁。利用动画片、音频、教学软件、学习网站等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听力环境。

家长陪孩子一起学唱歌,表扬鼓励孩子的进步,为第一个1000的日常词汇量做铺垫。

家长的作用是点燃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领孩子进门。启蒙阶段的任何活动都要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全方位调动孩子的各个器官,让孩子觉得英语很有趣。

2.识字阶段,家长还是要高度参与,陪孩子一个个大声朗读自然书籍,通过练习掌握拼写规则,将听力词汇转化为阅读词汇。

3.全面发展阶段

家长要做资源提供者,广泛发掘视听、阅读资源,帮助孩子进入系统学习。

美国最大的补充出版社之一的Scholastic.com,有等级,比如:

当然不需要严格按照级别来,可以有一定的弹性。如果孩子对某个领域的书感兴趣,家长可以沿着孩子的兴趣点多找一些类似的书。提示:系列小说,少则几本,多则40-50本,通常难度越来越大,比如Geronimo系列。家长也可以找网站,比较难的动画片,有声书等等。

4、提高阶段

小学高年级阶段,家长要帮助孩子备考。帮助孩子熟悉考试,延续更高层次的教材,过渡到学科英语和学术英语。

总之,家长最应该做的就是懂得英语教学,给孩子提供符合每个语言学习阶段需求的输入,保证所有的资源都符合孩子的心智发展和接受能力。

5.英语怎么磨耳朵?

磨耳朵不只是一直播放英文音频,就像我们一直听不懂阿拉伯语一样,违背了“可理解输入”的原则,是无效的。运用语言的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通过接触大量可理解的输入而自然形成的。

语言学习者要接触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即:i+1公式,I代表学习者当前水平,1代表略高于学习者当前水平的语言材料。克拉申认为,仅仅提倡输入是不够的。学习者需要的是“可理解的输入”。只有当学习者获得的第二语言输入略高于他目前的语言水平,他能够集中精力理解内容而不是形式时,语言学习才能产生效果。

理想的输入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输入是可理解的:可理解性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的输入对学习者没有意义;

输入是有趣的或相关的:如果语言材料对学习者来说是有趣的和相关的,学习者就会无意识地习得语言;

不按语法顺序:如果目的是“习得”而不是“学习”,按语法程序安排的教学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可取的;

输入必须充足:习得一门新语言需要持续的泛读和大量的对话才能有效。

第六,倾听的重要性

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听力理解是阅读理解和写作的关键。(听力理解是阅读理解和写作的关键。)

上图的思想技能金字塔图,说明了倾听是一切的基础。

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和文字都是用字母符号“发音”的。虽然我们的汉字是“表意”的,但是我们的孩子是在掌握了听说之后才学习汉字的。听力依然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这对语音英语更重要。“音”和“字”密切相关。如果你掌握了解码技巧,你将能够阅读和识别“单词”。

重要的是,先要有“音”,再要有单词拼写。单词拼写服务于声音。

另外,语言能力的本质是“思维声音的交流”。无论你是在说话、冥想还是写文章,当你在思考的时候,你的大脑中有一个声音一直在“喃喃自语”,而不是在拼单词的“电影”中,所以我们可以说,思考就是声音。

学习任何语言的关键是学习语言的声音。

七、精读和泛读

精读:篇幅短,生词多,一些语法教学和语篇教学。目的:研究。

泛读:内容多,生词少,学生可以自主阅读,实现快速阅读。目标:获得

家长可以把精读交给老师,陪孩子泛读。

有研究表明,学习者只有在不同的语境中看到一个单词5~16次,才能记住这个单词。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泛读的原则是自由自愿阅读和持续默读。材料要大,有趣,易懂,每页不超过5个生词,不需要查字典。学习者自己选择材料,按照自己的节奏阅读。看完之后,他们不提问,不考试,不觉得有压力。

根据“习得”>“学得”的原则,准确率:泛读= 20%: 80%的比例最佳。

八、跟读

根据二语习得理论,儿童学习英语有一个静默期。在英语学习初期,不宜要求孩子跟着学。前期最重要的是多听,多听,少说。通常情况下,孩子听了半年,经过一定的输入后,开始说一些英语。这个“说”是实际交流中的互动,不是跟读。

如果让孩子在刚接触英语的时候,不断地跟着学,模仿语音语调,把精力都集中在模仿发音而不是对语言的整体理解上,是不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

孩子学英语相对于成人的一个好处就是母语没有那么强大,概念可以不用母语直接输入到大脑的“”语言区,以后可以快速调用。积累到一定时间后,就可以用英语思维了,也就是可以建立英语思维了。

孩子小的时候,不要通过中文教英语,要充分发挥他的年龄优势。

九、从小学习英语的黄金优势

如果孩子被分为:

儿童(学前班-三年级)

大孩子(4-6年级)

从婴儿期开始学英语,比长大成“大男孩”后再学英语有四个好处:

1.在语言敏感期,汉语词汇不丰富,汉语思维没那么强,不容易形成汉语拐杖现象。家长让孩子接触英语,可以直接在孩子的大脑中建立英语思维和程序化记忆,帮助孩子成为“双语者”。

2.孩子对语音语调的掌握比大孩子更地道。4~7岁是学习语音的关键期。8岁以后稍微差一点,青春期以后基本不可能了。所以,发音是一门童心未泯的技能。

3、“没脸没皮”,孩子对学外语的顾虑比大孩子少。孩子通常对另一种语言持积极、开放、快乐的态度,不怕被嘲笑。等他们年纪大了,就比较麻烦了。

4.认知水平在年龄上与原著同步。采集依赖于大量高质量的投入,而原著是主要的投入。有了这些资源,孩子的语言能力可以达到接近母语的第二语言水平。

知识扩展:

斯蒂芬德。克拉申,美国著名语言教育家,1941出生于美国芝加哥,现为南加州大学名誉教授。他一生致力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除了“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理论”,克拉申还提出了情感过滤、监控、习得、木桶理论,揭示了儿童语言学习的重要时期!?

情感过滤理论

要实现语言习得,人脑需要对输入“开放”,这样才能顺利到达人脑习得语言的部分——“语言习得器”。

大脑中有一个“情感过滤器”,像阀门一样控制语言输入,完全受情感因素操纵。当处于轻松自信的积极心态时,可理解的输入可以顺利到达LAD,从而习得一门新语言。

二语习得的过程受到许多情感因素的影响,情感因素对语言输入有过滤作用,从而决定学习者接受多少输入。

克拉申认为,影响语言习得的情感因素主要包括:

动机和态度:学习目的明确与否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目的明确,动力大,进步快;反之,影响不大;

性格因素:自信、开朗、自我感觉良好的语言学习者进步很快;

情绪状态:主要指焦虑和放松:焦虑强者情绪障碍高,投入少;另一方面,很容易获得更多的投入。

因此,在孩子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一个愉快、快乐的学习环境才能真正放松孩子的身心,从而最大限度地接受可理解的知识输入,减少不愉快的情绪因素造成的情绪过滤器的作用。这是托马斯教育知道如何让孩子达到最强的学习效果的基本理念。

监控理论

通过学习获得的语言知识在头脑中起着监控语言的作用,监控是学习者用来编辑自己语言行为的机制。监控过程可以发生在话语产生之前或之后,并且不是强制性的。体现了“语言习得”和“语言习得”的内在联系和根本区别。?

习得理论

发展第二语言能力有两种独立的途径: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

“习得”是一种潜意识的过程,是一种注重意义的自然交流结果,就像儿童母语习得的过程一样。它要求学习者用目标语言进行有意义和自然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习者关注的是交流本身,而不是语言形式。

学习是一个自觉的过程,正规教育也是一个自觉的过程。因此,学习者可以获得一些有意识的语言相关知识。

学习不能转化为习得。

例如,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即使不知道语法规则,也能正确、流利地使用语言,而一个语言学习者尽管拥有完整的语法知识,却很难在实际交流中运用自如。因此,对于第二语言学习来说,自然语言环境比有意识的学习更有效。

木桶理论

语言学习的积累过程需要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理解是交流的前提,对语言的理解先于语言输出。

第二阶段:要有足够的语言信息输入。

第三阶段:静默期。经过一段时间的语言学习,孩子会进入沉默表达期,这是孩子吸收和理解之前语言信息的时候。在这个阶段,家长要有耐心和理解,不要强迫他们说话,要继续加大投入。

第四阶段:孩子分阶段输出语言,表达不完整。

经过这四个阶段的积累,孩子的语言表达就像装满水的木桶自然溢出一样,进入了语言表达的爆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