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隶和人才的区别是什么?
什么是“奴隶”?是一个脑子特别懒的人。就是我们常说的,不想做事的人,按吩咐去做,不想做或者不告诉就去做。我有一个朋友是比较成功的人。有一段时间,他担心找不到司机。我们想知道为什么你找个司机这么难,因为到处都是司机。朋友说:“我不要奴隶!”"他跟我解释说:"现在有驾照的年轻人很多,但我遇到的都是不想干的司机,就算我跟他说,也干不好。”他补充道:“我也是一名司机,但我以前很少见过‘奴隶’司机。“我朋友虽然没上过大学,但资产千万。我想知道他是怎么赚到的。为什么这些司机不考虑事情?原来他们已经养成了懒于思考的习惯。在家里,父母替他们考虑。放学后,老师为他们着想。当然,进入社会工作后,老板替他考虑。还有更离谱的司机。这些司机真的很听话,想让他去哪就让他去哪,但是车内外脏,他们却看不出来。你得提醒他们,让老板不仅为他着想,有时还会告诉他怎么做。“奴隶”这个词很难听,没有人愿意被别人当成奴隶。但仔细观察,这种人在社会上真的很少见,这给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敲响了警钟,就是独立性的培养。学习中的“奴隶”就是等着老师“喂”,老师“喂”多少吃多少。也许很多家长认为独立性的培养就是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这是错误的。独立是思想的独立而不是行为的独立,因为它们的结果不一样。比如晚上八点,家长告诉孩子刷牙洗脸,孩子自己刷牙洗脸。这不是培养独立性。真正的独立性培养,是孩子告诉父母:“妈妈!八点了,刷牙洗脸。“具体来说,前者是培养兼职,后者是培养老板。因为前者是父母想的,孩子做的,后者是孩子想的,父母做的。由此我们观察到现在学生的学习有很多相似之处。作业问题解决不了,第二天上课就等老师来解决;上课不听老师讲课,课后可以看书,但有的同学就是不看,等老师来补课,不然学不下去。有些补课就是专门为这些“懒”学生准备的。老师通过讲书的内容和题目来给学生补课,相当于告诉学生什么都不要想。课上没听懂的我会替你想,不会解决的问题不要想。我也会为你着想。问题是考试的时候谁来替他们想?其实老师的正常教学,家长的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强调学习,更是直击社会。把学生的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锻炼结合起来。我记得有一次,我为学生们讲英语。课后,我没有告诉学生们回家后要做什么。第二天,学生回来了,我突然让他们把书合上。我不得不参加一次单词测试。许多学生抗议我昨天没有给他们布置作业。于是我给他们讲了《奴隶主》的故事。我问:“你们想做这样的奴隶吗?”学生们都无语了。结果学生回来后,不仅做了我希望做的作业,还做了我没想到的作业。父母对孩子的爱无可挑剔,想把对孩子的爱全部倾吐出来。但是父母有没有想过:你想的多了,他们就懒了,你想的越多,他们的思维就越懒。不要相信长大了就能改变。每个人都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自然是指习惯。习惯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变。这不仅影响学习的效果,还可能因为父母错误的“爱”而让孩子成为终身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