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思维与跨英语写作

跨专业培养模式优势

(一)有利于现代科学技术适应人类知识积累的快速增长和时代的快速更新

当今世界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以技术为动力的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从1975到1985研究微处理器的生存方式并成功地改变了人类,1985-1995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综合性软件产业。与此相关,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商品的过程大大缩短,从研究到电话的问世,在过去50年里用了无线电30年,但在当代电视只用了2年,用了激光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日新月异,变化很多,人类积累的各种知识也更新迅疾异常。就知识的积累而言,65,438+09世纪每50年翻一番,20世纪每65,438+00年翻一番,但近年来,它每3-5年翻一番;更新知识,科学发展呈现出显著的大众化,大综合化趋势,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广泛对话,寻求交融,大量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的学科,回归学科,中介学科涌现出来,新兴学科达到1,000多种[1] (P6),因此,正在出现在知识经济,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的今天,传统的几百科制学科体系和“对口式”的专业培养模式, 显然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必须走不同的跨学科人才培养的重组之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满足“知识传递、知识创新、知识物化为一体”的现代大学职能观,符合时代对以综合素质和创新为核心理念相统一的现代大学人才的要求。

(二)有利于培养多种知识,素质,知识,技能有机构成的新型人才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行的是“对口”式的专业教育和“对口”式的知识技能教育,培养的人才容易适应具体岗位的需要,但岗位转换需要的适应能力较差。各院系、各专业设置具有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人才培养周期也有客观规律。因此,要改革过去的传统局面,就必须走一条不同的跨学科人才培养的道路。实施交叉培养可以将专业教育和综合专业教育有机统一起来,使学生学习多学科知识,接受专业培训,并获得相关专业服务和更多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形成知识,素质,技能的有机优化组合,从而提高综合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有利于改革,更新学科,完善学科建设

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学科建设,需要拓宽专业口径,丰富专业内容,增强专业适应性,构建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正是进行改革和建设的有效措施。因为培养的是知识、能力复合型的新型人才,我们必须确定新的培养目标,制定新的教学计划。其中,不同的学科当然不是简单的拼凑切块,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关联的一个集合,甚至需要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地集合在一堂课中,这是改造和更新旧学科,旧专业的挑战和机遇。因此,我们必须探索新的领域,要求教师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课程体系和结构需要在整合方面进行重组,其结果是,将会有许多新的面孔和内容与生长点体系相结合,这将极大地促进各学科专业的实质性改革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