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原本是西方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最早见于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论文《论内省心理学忽视的几个问题》。他认为人类的意识活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意识不是碎片的连接,而是流动。这是心理学上第一次正式提出“意识流”的概念。
20世纪初,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连续性理论”强调了生命冲动的连续性和可变性。他对“心理时间”和“空间时间”的区分,直觉的重要性,以及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结构理论和梦与艺术的关系,都对意识流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学术界普遍认为意识流是象征主义文学在小说领域的体现。然而,由于其独特的技巧和较高的成就,意识流文学通常被视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
【理论命题】
意识流小说家主张把人物主观感受到的“真实”客观地、自发地再现在纸上,反对传统小说那种介绍人物身世、外部环境、偶尔站出来评论的写作风格,要求作者“退出小说”。这个想法最早是由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提出的,后来艾略特的“去人格化”理论也表达了类似的想法。
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人物詹姆斯·乔伊斯将摧毁作者人格的戏剧视为最高的审美形式,并试图在小说中实现这一目标。乔伊斯认为作品是与外界事物绝缘的独立自足的有机结构。作为现成的艺术作品,它与社会和历史无关,甚至与作者本人无关。因为社会历史因素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是创作素材,进入作品后就已经“艺术化”和“形式化”了,不再是原来的样子。
[艺术技巧]
在假设没有其他人在听的情况下,一个角色毫无顾忌地直接表露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就是“内心独白”。这是意识流文学中最常用的手法。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中有许多独白。它的特点是在独白中完全看不到作者的行为,纯粹是小说中人物自身的真实意识。这种内心独白被称为“直接内心独白”。
另外还有“间接内心独白”,描写人物内心活动,但作者不时出来指点和解释。这种内心独白通常表现出较浅的意识层次,更具连贯性和逻辑性,其语言形式也比“直接内心独白”更为正常。
[精神分析]
所谓“内心分析”,是指小说中的叙述者或人物对自己的思想感情进行理性的分析和追寻,是在没有他人倾听的情况下进行的。它与“内心独白”的区别在于,它是在理性的引导下,进行逻辑有序的推理或解释,而不是让意识自然流动。这种技巧在普鲁斯特的《寻找逝去的时光》中被广泛使用。英美一些研究者断然否认普鲁斯特是意识流小说家,主要是因为他的“内心独白”只是一种受理性控制的“内心分析”,而不是完全自然的意识流。
[时空蒙太奇]
蒙太奇是电影中用来表现事物多重性的一系列手法,如“多角度”、“慢动作”、“特写”、“闪回”等。意识流小说家为了突破时空的限制,表现意识流的多变性和复杂性,经常使用这种手法。
使用这种手法最多的意识流作家包括弗吉尼亚·伍尔芙和威廉·福克纳。
[诗意和音乐]
为了加强象征效果,意识流小说家有时会使用诗歌和音乐。他们广泛运用形象隐喻、动作结构、节奏、标点符号甚至离奇的拼写来暗示人物在某一时刻的感受、印象、心理状态或作品意义。伍尔夫的《海浪》的语言与意象派诗歌非常相似。乔伊斯的《海妖尤利西斯》第11章采用了巴赫赋格曲的结构。
代表作家
[普鲁斯特]
马赛尔·普鲁斯特·马赛尔·普鲁斯特(1871-1922)出生于一个富裕的法国资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是医学教授,母亲是犹太经纪人的女儿。普鲁斯特从小患有哮喘,1906后只能闭门写作。他的成名作《寻找逝去的时光》(传统译名“回忆逝去的时光”)以回忆的方式追溯和分析了他早年的生活经历。普鲁斯特在巴黎大学读书时结识了哲学家亨利·柏格森,柏格森的思想对普鲁斯特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普鲁斯特的代表作是《寻找逝去的时光》。这部小说长达3000多页,约200万字,分为七个部分。小说中,主角以第一人称追溯自己少年时的生活经历,涉及的人很多,有自己家族的亲友,有法国贵族和新兴资本家,有艺术家,还有很多人的恋爱史。书中没有一以贯之的故事,与传统心理小说完全不同。普鲁斯特是意识流文学的先驱。
[乔伊斯]
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毕业后流亡巴黎和苏黎世。他从1920到1939定居法国。他的早期作品《都柏林人》和《一个年轻艺术家的画像》仍属于现实主义范畴,而出版于1922的《尤利西斯》则成为英语意识流文学的奠基之作。小说主要描述了三个都柏林市民在1904年6月6日上午8点到下午2点45分这近19小时内的活动和思想。《尤利西斯》的书名是荷马史诗《奥德赛》的拉丁名。
《尤利西斯》最大的成就是意识流小说技巧的全面提升和高度发展。意识流文学的所有艺术技巧在这部小说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语言学上,西方评论家认为《尤利西斯》是二十世纪对英语语言做出巨大贡献的两部小说之一,另一部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洛丽塔》。
乔伊斯的另一部作品《芬尼根的觉醒》将意识流小说的风格推向了极致。这本书用65种语言写成,极其晦涩难懂。
乔伊斯是意识流作家中成就最高的,代表了这一文学流派的巅峰。
[伍尔夫]
弗吉尼亚·伍尔芙·弗吉尼亚·伍尔芙(1882-1941)是意识流作家中成就最高的女性。她是著名英国学者莱斯利·斯蒂芬爵士的女儿。他的代表作有《达洛卫夫人》、《海浪》和《到灯塔去》。
伍尔夫与其他男性意识流作家的不同之处在于,她的小说往往富有诗意,在语言上更像诗性散文,充满唯美主义色彩。但他小说的晦涩,与其他意识流作家的作品并无二致。比如在他的代表作《海浪》中,作者并没有设计贯穿全文的主要情节,而是一直强调“瞬间”感觉的重要性,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感觉。这部小说带有明显的存在主义色彩。
伍尔夫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持悲观态度,认为这个时代的文学没有大师,只有实验者。现代主义小说只是两座山峰之间的峡谷。1941年,伍尔夫在伦敦投河自尽。
艾略特认为伍尔夫是当时英国文学的中心,是文明典范的代表。她的死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福克纳]
威廉·福克纳(1897-1962)是美国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人物。他来自美国南部一个没落的庄园家庭。在所有的意识流作家中,福克纳以描写错乱的意识而闻名。他的著名代表作是名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系列小说,包括15篇长篇小说和数十篇短篇小说。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最优秀的意识流作品。书名取自莎士比亚名剧《麦克白》中的著名台词。小说描述了南方庄园主康普生家族的衰落,由四个主要人物的心理活动组成。其中对班吉的意识流描写最好。此外,福克纳著名的意识流小说还包括《我弥留之际》。
福克纳不是纯粹的意识流作家。他的大部分小说仍然属于现实主义的范畴。1949年,福克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